茄子被盗案

来源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背景:李亨是鄞县的县令。有一天,他接了一起“茄子被盗案”。
  出场人物:李亨、县民甲、县民乙、衙役
  第一幕
  清晨,县民甲的菜园中。
  县民甲:天哪!谁干的,我的茄子都去哪儿了?
  第二幕
  上午,县衙。
  县民甲:大人,小人家里以种菜为生。今日我发现有人偷了我家的茄子。
  李亨:茄子大概是什么时候被偷的,你可清楚?
  县民甲:我天天去菜园子,昨天还在,应该就是在今早被偷的!
  李亨:这么多茄子,自己吃也吃不完,肯定是偷了拿去菜市场卖了。来人,你们和县民甲一起去菜市场看看。
  几个衙役带着县民甲一起去了菜市场。
  第三幕
  上午,县城的菜市场内。县民甲和县民乙扭打在一起。
  县民甲:原来是你偷了我的茄子,还敢在这里叫卖,你好大的胆子!
  县民乙:你说什么?这明明是我种的茄子!你能种茄子,难道其他人就不能种茄子吗?
  两人争吵不休,衙役将两人和茄子一起带回县衙。
  第四幕
  中午,县衙。
  县民甲:大人,我的茄子就是被县民乙偷走的!
  李亨:县民乙,茄子是你偷的吗?
  县民乙:大人,冤枉!我自己也种茄子,现在本就是收获的时候,这些都是我自己种的。
  李亨:大胆,还敢狡辩!县民乙,这明明就是你偷的!
  县民乙:冤枉啊!大人要是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去我的菜园看看是不是刚摘了茄子。
  李亨:你还敢信口雌黄!这里面有很多还未成熟的茄子,如果是你自己种的,你怎么会舍得摘?如果你不承认,我们现在就去你的菜园,看看是不是未成熟的你都摘了。如果不是,那你罪加一等!
  县民乙哑口无言,只好承認偷了县民甲茄子的事实。
  幕后真相
  文中有两个重要的推理:为什么要偷茄子和谁是茄子的主人。
  为什么要偷茄子?
  茄子有两种处理方式:吃和卖。茄子不能长久储存,被摘掉的茄子很多,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拿去售卖。
  谁是茄子的主人?
  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最珍惜这些茄子呢?那肯定是茄子的主人。而摘下来的茄子中有很多未成熟的,这证明县民乙很有可能不是茄子的主人。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我们不曾注意到的事情。
其他文献
心理学告诉我们,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深刻体会到情景教学在中学教学里的重要性。  所谓英语情景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带人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真实地用英语去思考、去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而紧张的氛围下要想写成一篇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急就之作,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扮好“凤头”,饰好“豹尾”,首尾圆合,是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亮点。下面我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生话题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一、 万丈高楼,起于累土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色,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初中英语优质课展示活动,总共听了八位名师上的课。这八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都是任务型教学法,并且上课的内容都是七年级新目标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但课堂教学的设计却不尽相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八堂课有一个相同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渗透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
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都隔着一层翻译者的影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阅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很难真正从语言文字方面体会到文章本身的优美之处,即使有,也多是翻译者自身语言运用水平的体现。然而有些翻译作品,不但不能传神地转述作者本来的意图,还会因为语言运用不恰当,使读者不能领会到原文的基本意思。本文就以选入苏教版必修二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译,2003年版)为例,试说明
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教师后,希望立即知道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肯定性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每学期批改七、八篇作文的现象这样评价过:“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经典,就是那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书籍。经典作品的力量在于从深层次对人们
语文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课堂的序曲    歌曲在演唱之前,都有一段精短的过门,它指明歌曲的节奏、展示旋律的特点、奠定演唱的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巧妙设计课堂的导人形式:或是优美的语言,或是精彩的表演,或是有趣的谜语,或是宜人的音乐,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作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呢?其实,教师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近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洗脑”: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是导演、引路人,要为
衣要会穿,饭要会吃,书要会读。碰到理念类的文章要会生活化的思考,碰到生活化的文章要会理念化的总结。一句话,“通感”思维是必要的读书方法。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
岛上的居民称它为“世界的中心”。同时这儿也是世界上极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来吧,千万不要错过探索复活节岛的机会!  找一找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竖立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很多都倒下了。现在有考古学家将其复原成原本的样子,但是有一座石像弄错了,你能帮忙找到它吗?  美丽的舞者  这几位舞者长得太相似了,很多人分辨不出她们。现在知道莉安娜在玛利亚的前面,瓦莱丽不在莉安娜的后面,你能认出她们吗?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