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中制度体系建设与相关制度的实施依然存在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也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入手对我国行政问责制中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行政问责 权利 责任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52-01
  
  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及内涵
  (一)行政的概念
  行政一词在中国古代早已出现。广义行政指的是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狭义的行政指的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豍本文基于狭义行政将行政的概念界定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二)责任的概念
  “责任”一词最初源于伦理学是人们对于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一个人在可以采取适当的行为时没有或者没有适当的采取行为那么他就是有责任的并会因此受到别人的责备。法理学的出现为“责任”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它强调人们的不负责行为应该而且必须受到强制性的惩罚。
  (三)行政问责制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行政问责制概括为:在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中,问责主体对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监督、质询并追究相应责任的机制。
  二、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特点
  我国在行政问责制实践中表现出了一些特征,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归纳。
  宋涛认为,我国地方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呈现以下特点:问责主体与问责对象行政隶属关系明晰,构成了典型的等级问责关系。问责内容广泛,涉及等级问责、职业问责、法律问责和政治问责等各个方面。通过直接界定和参照执行的方式确定了两类问责对象。豎
  唐铁汉教授认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进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行政问责从中央到地方次第展开二是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行政问责的办法和规定,使行政问责逐渐制度化三是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四是推行行政问责制处于试点阶段,各地发展不平衡豏。
  陈翔、陈国权对各地问责实践中制定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文本进行分析,认为各地制定的行政问责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从等级来看有省一级的,有市一级的,有县一级的,有区一级的;从问责对象来看,有针对行政首长的,有针对行政组织及其公务员整体的;各地还有针对性地颁布了一些特殊的问责办法。大多数办法规定问责主体仅限于本级人民政府首脑,少数包括了各级机关。问责客体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以及作为个体的政府工作人员,大多数指后者。问责方式主要有:取消当年评优资格、诫勉警告、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等。豐
  三、行政问责执行完善的途径
  (一)建立我国行政问责法
  在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活中“权”大于“法”现象非常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少数官员不仅在观念上崇尚权力,而且在实践中也自觉不自觉的以权压法、以权代法。所以法制的深入程度对于行政问责制度是否可以实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问责“风暴”只能起到短时肃清行政队伍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要保持长期有效的问责体系,需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法制体系,用法律使行政行为主体对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被动转向主动。所以行政问责制的法律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二)完善行政问责体系
  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状态不但要理顺行政体制内权责关系、而且要明确政府官员的职权范围。在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框架下应当充分发挥行政系统的现存体制优势,发挥内部的问责作用,建立健全体制内部问责机制。使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责任能够得到直接有效、公正合理的追究。各行政部门在现有行政体制的基础上,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隶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各部门权责关系。从而使各部门具有规范性的权责体系进而明确行政问责主体的责任。
  (三)明确行政问责客体
  行政问责的客体即向谁问责,是指问责的对象是行政行为的做出者和行政行为的责任承担者。至今我国学者对于行政问责的客体认识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要理清责任主体行政问责立法必须明确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各自职责。这就要求明确各个层级官员的具体责任,并且一旦进入问责程序后正副官员谁应该负责应当具有明确的职务说明,或者在项目实施前界定好负责主体。
  (四)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根源,而政治文化正是一个国家的治国思想的体现。就我国的行政系统来说,责任意识不强,人治大于法治,“官本位”等思想对我国行政体制的影响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制约了民主政治思想传播,阻碍了责任政府的建构。如果我国要建立一个民主的法治的责任政府,必须要加强行政主体责任意识,提高行政主体的自我约束与自检能力,从而增进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进而建立起民主的政府公正的政府和权责一致的行政问责文化。
  
  注释: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2页.
  2宋涛.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问责制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及影响.行政论坛,2007(1):11-16.
  3唐铁汉.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07(1):6-8.
  4陈翔,陈国权.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的文本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1):70-77.
  
  参考文献:
  [1][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国外政治学,1998年第1期.
  [2]邓木佳.用科学管理理论优化香港高官问责制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卷第11期.
  [3]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4]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相应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带给受众的效用。微信是一个可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而微信订阅号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的一种账号类型,每天都会向受众提供相关信息和资讯。本文把“使用与满足”理论与微信订阅号相结合,来讲解“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微信订阅号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作用。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微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
摘 要: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关键所在。现今中央政策层面已逐步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农地金融化的制度构建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予以一定的限制。本文在论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困境的基础上,基于法律视角从重构土地产权权能、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农地抵押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地承包
期刊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极为重要和活跃的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税收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在安徽滁县任太守时,曾写过一篇散文《醉翁亭记》。据说,当时他把这篇文章写好后,清清楚楚地誊抄了好几份,叫人分别张贴
科学技术在对当代社会的广泛渗透和深刻影响过程中,不断塑造了公共领域的技术维度(如互联网络等).但同时公共领域作为私人生活与政治生活实现交流的中介场所和硬设施,也日益
购买前试一试大多数卖壁纸的店里都有样本册供客户挑选,但许多人往往是选中了几款,却难以想像出整体效果。样本册展示的颜色、图案很漂亮,然而当把它们贴在整间居室中的墙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