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H1受体在大鼠脑于前庭核的表达及其在运动病发生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200 g~250 g,雌雄各半)依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对照组,
【机 构】
:
解放军庐山疗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空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H1受体在大鼠脑于前庭核的表达及其在运动病发生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200 g~250 g,雌雄各半)依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对照组,不接受运动刺激和抗运动病药物;B:仅暴露运动刺激组;C:仅接受抗运动病药物组(H1受体阻断剂盐酸异丙嗪,0.25 mg/只,腹腔注射);D:接受运动刺激和抗运动病药物组.通过旋转摆动复合运动刺激诱使大鼠发生运动病,以出现对糖精水的厌饮症状作为运动病发病指标.测定运动刺激后及暴露其他相应实验因素后45 min内各组小鼠0.15%糖精水的饮用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脑干前庭核H1受体的分布;蛋白印迹法分析大鼠前庭核层面脑干组织H1受体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运动刺激和异丙嗪对H1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平均糖精水饮用量有明显差异(F=346.82,P<0.01).运动刺激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丙嗪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应用异丙嗪后接受运动刺激组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多于运动刺激组(P<0.01),但仍明显少于对照组及异丙嗪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脑干前庭核表达有H1受体,运动刺激可使其表达增加,但未受到异丙嗪的明显抑制.蛋白印迹法分析显示,大鼠前庭核层面脑干组织有H1受体蛋白的表达,运动刺激亦使其表达增加,异丙嗪对其表达增加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旋转摆动复合运动刺激可有效地诱发大鼠发生运动病.大鼠脑干前庭核存在有H1受体,运动刺激可使其表达增加.异丙嗪具有一定的抗运动病作用,但对运动刺激所诱发的大鼠脑干前庭核H1受体表达增加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组胺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而非通过影响H1受体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亚系,探讨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紫杉醇大剂量间断冲击培养法,诱导建立紫杉醇耐药骨肉瘤细胞系(MG-63/PTX),并运用MTT法检测6
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长沙市大学生有效的AIDS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整群抽取长沙市三所大学学生进
目的 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
采用Si、Mn预脱氧,Ti、Al复合终脱氧的脱氧制度,控制中碳钢凝崮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组成、尺寸和类型,并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对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加
研究了22Mn2SiVBS钢经1280℃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冷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2Mn2SiVBS钢在空冷转变时可得到晶粒细小的粒状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处理
为建立动态、灵活、高效的访问控制模型,针对建设高校校级统一信息系统时角色访问控制(RBAC)模型的不足,引入参与、动作与活动等概念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进行扩展,提出
依托医院信息网络管理,设立以便捷为导向的门诊挂号收费一体化服务,整合门诊就医流程,是较好地解决患者挂号和缴费排长队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规范化的人员培训以及合理的挂号
目的 探讨采用中药蒸汽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功能训练和推
高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涉及到休克复苏、机体内环境稳定及营养支持等方面.一方面重症患者组织低灌注时无氧酵解增加带来的乳酸生成增多会加重代谢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发现Rho/Rho激酶(Rho/ROCK)信号通路与多种组织重构如血管、心肌、肾纤维化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