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来宾高级中学,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向。目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有效性”逐渐得到了广大专业人士的关注,广大教师也为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遗余力,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依旧很严峻。面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其根源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部分教师根本不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功利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方法不当导致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显。在本文中,笔者深刻反思了这一问题,也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策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因为高中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不需要多少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所以我们的目标也只是对老一辈文学家所研究的结果和研究思路的再现,并不具有实际的创造性。不得不说,在这个加速前进的社会里,人们逐渐抛弃了质量而是选择了数量,这在高中教育中是一大禁忌,教学贵不在多而在精,只有追求效率,才能最快地促成教育改革,而有效性教学并不只是一个空头口号,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具体的策略表现在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深化思维模式,回归人性和理性等环节中只有面面俱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才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和努力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描述一下该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
一、夯实内功,精选信息,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课前准备工作方面,而好的教学准备就是明确教师要“该教什么”“怎么教”的最重要的环节,这对高中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要想以学识渊博来征服学生,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并储备相当多的文化知识,要做到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在授课中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在语气方面还是神态方面都要别具一格,力求做到吸引学生,有句老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教师就是这个样子的,面对学生时,需要再台下准备良久,扎实内功、丰富文学底蕴,力求避免造成课前准备的苍白肤浅。再者,课前准备不光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精心的课堂设计也能增加课堂上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要集思广益,针对各种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去迎合学生胃口,大大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及灵活性。不要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而是要以增加知识为目的。只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引领出健康向上的学生,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又一大利器,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怀抱开放的姿态,适应课堂氛围,努力接受新知识。这样既能最大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也能增加其主动性,这也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
当今的语文教育以解释字词句为主要内容,对高考重点的一味重视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学情感教育,其实我们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活的,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就拿我们教授的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来讲,细细评读时总有凄楚悲凉之感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释怀。所以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是設立相同的环境,教师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要用到缓慢、低沉、凄凉的语调,带领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聆听杜甫的心声,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觉得单凭朗读不能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配乐、视频以及相同的小短文,力求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勾起学生想要理解杜甫、倾听杜甫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可以举行适当的朗诵比赛,引导学生以小集体讨论或合力完成的方式分工合作,之后通过小组评比的模式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及鼓励,对有待改进的小组进行更正指导,有目标性的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团结性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语文不是学会文学理论基础就能理解的一门课程,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文字表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任何一个知识、概念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关的聆听和体会,所以注定两者之间不能有任何的脱离。近些年来,语文情感教学被各大学校广为应用,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并且依旧在探索发展之中,2003年教育局发布的课改文件里也特别强调了文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学情感教育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由此看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不仅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国家制度也应该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执行能力进行不定期的量化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得语文教育回归人性和理性,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慧.浅论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6).
[2]王银磊,孙文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缺失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3]秦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
[4]朱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
(编辑:龙贤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向。目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有效性”逐渐得到了广大专业人士的关注,广大教师也为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遗余力,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依旧很严峻。面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其根源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部分教师根本不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功利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方法不当导致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显。在本文中,笔者深刻反思了这一问题,也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策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因为高中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不需要多少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所以我们的目标也只是对老一辈文学家所研究的结果和研究思路的再现,并不具有实际的创造性。不得不说,在这个加速前进的社会里,人们逐渐抛弃了质量而是选择了数量,这在高中教育中是一大禁忌,教学贵不在多而在精,只有追求效率,才能最快地促成教育改革,而有效性教学并不只是一个空头口号,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具体的策略表现在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深化思维模式,回归人性和理性等环节中只有面面俱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才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和努力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描述一下该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
一、夯实内功,精选信息,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课前准备工作方面,而好的教学准备就是明确教师要“该教什么”“怎么教”的最重要的环节,这对高中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要想以学识渊博来征服学生,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并储备相当多的文化知识,要做到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在授课中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在语气方面还是神态方面都要别具一格,力求做到吸引学生,有句老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教师就是这个样子的,面对学生时,需要再台下准备良久,扎实内功、丰富文学底蕴,力求避免造成课前准备的苍白肤浅。再者,课前准备不光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精心的课堂设计也能增加课堂上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要集思广益,针对各种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去迎合学生胃口,大大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及灵活性。不要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而是要以增加知识为目的。只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引领出健康向上的学生,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又一大利器,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怀抱开放的姿态,适应课堂氛围,努力接受新知识。这样既能最大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也能增加其主动性,这也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
当今的语文教育以解释字词句为主要内容,对高考重点的一味重视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学情感教育,其实我们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活的,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就拿我们教授的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来讲,细细评读时总有凄楚悲凉之感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释怀。所以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是設立相同的环境,教师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要用到缓慢、低沉、凄凉的语调,带领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聆听杜甫的心声,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觉得单凭朗读不能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配乐、视频以及相同的小短文,力求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勾起学生想要理解杜甫、倾听杜甫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可以举行适当的朗诵比赛,引导学生以小集体讨论或合力完成的方式分工合作,之后通过小组评比的模式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及鼓励,对有待改进的小组进行更正指导,有目标性的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团结性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语文不是学会文学理论基础就能理解的一门课程,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文字表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任何一个知识、概念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关的聆听和体会,所以注定两者之间不能有任何的脱离。近些年来,语文情感教学被各大学校广为应用,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并且依旧在探索发展之中,2003年教育局发布的课改文件里也特别强调了文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学情感教育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由此看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不仅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国家制度也应该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执行能力进行不定期的量化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得语文教育回归人性和理性,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慧.浅论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6).
[2]王银磊,孙文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缺失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3]秦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
[4]朱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