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参与历史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策略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体验式学习策略则是实践这一模式强有力的助推器。本文研究如何运用体验式学习策略来打造主体参与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反思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主体参与 历史课堂 体验式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85
  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构建生命化的历史课堂的基点,不管是对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有其深远的意义。我校自推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体验式学习策略的探索和运用证明历史课堂也可以“动起来”、“活起来”,体验式学习赋予历史课堂新的活力。
  一、历史学科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从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就是学生用全部的身心智慧(即“体”)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思想、观点等学习对象。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遥远的历史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流的存在,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图景,才会产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觉的探究,从而生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验”)。
  二、历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必要性
  1.新历史课程标准呼唤体验式学习
  新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课程目标,后两者更加强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新课程标准的这一变化呼唤体验式学习,要求历史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体验式学习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对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来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和参与解决者,思维的启发者。对于主体参与課堂教学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主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这些角色、行为的达成都必须在体验中完成,体验式学习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相得益彰。
  三、体验式学习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主体参与课堂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关注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历史体验式学习是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去感悟历史,提升思想,升华心灵。那么如何将这两者有效结合呢?在主体参与的历史课堂中体验式学习有“情境创设”和“体验思考”两层含义:主体之一的教师应当承担起“情境创设”的任务,另一主体学生则承担“体验思考”的任务;教师负责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创设情境和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与伙伴交流合作中获得体验。
  1.课前活动体验法
  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一般仅是预习课本、诵读教学案这两种基本方法,但也可以是一种动态的自主学习即活动体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提前布置与课题相关的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课堂上用于成果展示交流或者作为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看法的有效支撑。
  近几年自探索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围绕历史教材进行历史文物仿制,描绘历史图画,制作历史浮雕,创作历史漫画、纪念邮票、纪念书签、手抄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引导学生自学过程中走出校门,搜寻身边与历史相关的活动素材,如讲解古代科举制,提前布置学生参观海陵区学政试院,了解家乡古代的考试情况;讲解近代民主革命,发挥我校地理位置优势,带领学生参观白马海军诞生地白马庙,姜堰曲江楼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景点,了解民主革命在家乡开展的情形。虽然不是每一课都有相关的课前实践,但是只要有机会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活动感受,那激动、感人的场面,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看到的。
  2.课堂情境体验法
  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阶段,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善于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实现学生有效的体验学习创设情境。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实物展台、录音机、电脑等,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情境的信息量,丰富体验情境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其直观的听觉、视觉的冲击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速学生体验内化的过程。
  3.课堂历史探究体验法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合作探究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互相合作探讨,解决教师抛出的既定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质疑、发现、生成新的问题,从而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体验得出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哲学家韩震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筛选,而是培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主体参与的历史课堂中,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是途径,学生的发展才是参与的根本目标。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精神,提倡参与、合作、调查和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让中学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生命能动成长的空间,从而彰显个体生命的活力和特色。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文章从高校及其后勤的特性入手,以发展的眼光,全新的理念,运用经济学、系统论和现代企业的相关原理,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进行探讨,并尝试性提出高校后勤实体向现代企
由于渔业科学数据资源分散、数据关系混乱、数据与用户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使得传统推荐算法结果准确性不高,难以为用户推荐合适的渔业科学数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
为利用海洋中贝类幼虫资源,优化虾夷扇贝、紫贻贝采苗技术,在旅顺黄海沿岸虾夷扇贝采苗海区投放贝类采苗器,位置距离水面分别为2、3、4、5、6、7、8、9和10 m,共设9组;贝类采
[摘要]作業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应注重三个方面:课前作业设计要突出预习,追求预习效果;课中作业设计要突出“巩固”,追求学习的实效;课后作业设计要突出“扩展”,追求复习的实效。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44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要建构
1.“圣经是全世界空前绝后、最好的一部书.”——英国小说家狄更斯
[摘 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5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本研究旨在确定生物絮团对细角滨对虾亲虾的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营养的贡献,以及生物絮团与对虾的繁殖能力和产出的幼虾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的关系。与清水(CW)养殖相比,采用生物絮团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形成一种逻辑思维模式,让化学这门学科变得有规律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思想 知识延伸[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90高中化学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升华。从另一个角度看,高中化学不再是指单个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