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国是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大调整大势所趋;中国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质量、高效能、高标准、高水平高视阔步。如何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之中“乱云飞渡仍从容”,如何于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危机变化之中顺势而为、逆势而上,“知己知彼”四字切中要害,而西方大国正是“彼”中重点。
  任何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是各国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基本、永恒议题,也是终极目标。总体而言,西方大国维护国家安全普遍从认识国家安全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消除威胁与实现安全的对策。同时,随着国际环境、国内情势和国家安全认知的变化,西方大国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持续演变;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制度、技术不断完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特点益发鲜明。
  自1943年美国政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出“国家安全”概念以来,西方大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拓展。从武力、权力到国际体系再到文化、观念、国家影响力,国家安全的决定要素日益多元;从军备竞赛、军事威胁、战争到经济制裁、经济封锁、金融危机再到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网络攻击、气候变化、能源短缺、跨国犯罪、疾病蔓延等,国家安全的威胁与挑战日渐复杂;从主权国家到个人、组织、集团,国家安全的行为主体不断增加;从威胁、遏制到对话、协作,从运用军事力量到通过政治、外交、经济、法律、科技等途径,维护安全的方法与手段逐渐丰富且综合;从现实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国家安全的理论范式日趋深化;从“什么是国家安全”“什么是国家安全威胁”到“如何谋划国家安全”“靠何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实践体系益发完善。就大势而言,西方大国国家安全议题由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倾斜、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扩展、由立足当下向规划长远延伸,由简单决定式、粗放叠加式向复杂集合式、动态调整式转变。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国家安全各个层次与部分的内容,是西方大国处理国家安全问题、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的主要特点。理念层面,西方大国重视从大视野、长周期进行规划,尤重秩序构建,强调战略创新,强调对格局演变、大势走向、力量对比的研判,并根据研判提出战略预警,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预置。制度层面,西方大国一方面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一方面建设集中统一且灵活务实的国家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强有力的国家安全维护与保障体制机制。技术层面,西方大国高度重视安全能力提升与安全手段拓展,综合运用构建同盟、人文往来、发展援助、价值观等工具不断增强软实力;通过加大军费开支、发展国防科技、增加间谍活动、积极参与海外军事活动等手段不断巩固权力优势;借助打造“规则世界”、构建“国际秩序”、确定“博弈规则”,不断扩大话语权、控制权。
  不同于中国深受以农耕经济、中央集权和伦理道德为基核的大陆文明影响所形成的防御性、正和博弈、合作共赢的国家安全体系,西方大国传承具有自由商贸、民主政治和实践理性特征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以扩张性、零和博弈、二元对立为标志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体系,在主导价值上,始终坚持“权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认为权力左右依存对称、塑造世界秩序,主张通过“硬实力”与“软实力”获取权力并达到权力控制;在本位立场上,始终强调西方/本国中心与优势,以西方/本国国家安全的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运作机制为准绳,遏制、抹杀世界国家安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在思维方式上,始终习惯线性思维和零和博弈逻辑,在国际关系上制造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视与己不同为异端和非常,视他国进步为威胁和挑战,对策首选包围、打压与遏制;在衡量標准上,一向奉行双重标准,同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我做理所应当,你做天理不容”,形式与实质相背离,借多边主义、民主自由之名,行单边主义、霸权强权之实。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国家安全内涵与外延、宽广的国家安全时空领域、复杂的国家安全内外因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面对世界密不可分、人类休戚与共,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化的情势,明晰西方大国国家安全对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具有“知彼”和“鉴己”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西方大国是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的”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研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工科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一直以来都是工科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文章针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现状及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及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可采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传承式教与自主式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
辩论式教学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论题、正反论证、辨明是非、拓展思维的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政治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运用。辩论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体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是高等教育本源、国际潮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所决定的。体质教育是大学体育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和理念研究的探索,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在各类高校中广泛开展,精彩纷呈、成效显著,这将成为思想政治
【摘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经济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要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健全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推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素,其思想政治水平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
【摘要】意识形态是一系列概念、价值与符号的集合体。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是通过灌输、教育实现意识形态认同,维护统治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统治阶级及其个体,紧紧围绕文化传统这一根基,在意识形态构建、传播、教育、学术研究、法治保障等方面,构筑起攻守兼备、缜密有效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牢牢把握根本,以高度的自觉主动精神,切实做好意识形态的法治化、日常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