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玻璃与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chy3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设计一种生物活性玻璃(BG)/壳聚糖(CS)复合材料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 2.0% CS盐酸溶液与β-甘油磷酸钠在冰浴条件下以7∶1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电子天平分别称取BG分别加入上述CS溶液中,分别制成理论质量比为2.0∶1.0、1.0∶1.0、1.0∶1.5的CS/BG混合液.冷冻干燥成型,20 kGy60Go辐射灭菌后得到样品.通过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DSC热分析其微观形貌和组成;计算支架孔孔隙率;采用陶瓷试验系统进行支架的机械性能检测并评价BG的加入对支架的影响.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支架上,使用扫描电镜检测支架对其黏附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增殖,并评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合成的CS/BG支架与模具拥有同样的大小及几何形状,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未见BG聚集,孔隙率最高可达89%,孔径大小合适(100 ~ 300μm),最大断裂强度为(4.90±0.63) mPa.X射线衍射图可以看到特征性的BG衍射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见特征的BG吸收峰,这表明材料内有明确的BG;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共培养ld后,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部分细胞伸展,并伸出伪足.共培养7d后,可见细胞生长良好,沿材料铺展生长,细胞呈多角形,细胞伸出多个细长的伪足与材料相连.采用MTT法测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S/BG支架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殖.结论 采用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可以制备出CS/BG支架;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较好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于骨组织工程。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显示在颞底经天幕入路中颞底桥静脉与实际手术中颞底桥静脉差异,探讨其在横跨中后颅凹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分为虚拟组和手术组,其中虚拟组中25例中后颅凹肿瘤患者,手术前进行头颅磁共振(MR)和CT血管造影(CTA)扫描,然后数据导入Dextroscope工作站,对于不同来源数据融合在虚拟环境下解剖颞底桥静脉,记录颞底桥静脉数目、形态和labbé静脉类型,25例患者中
目的 比较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植入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Cage植入融合术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行颈前路DCI植入术(DCI组)23例,与行颈前路椎间减压Cage植入融合术(ACDF组)47例患者进行随访,于术后6、12、18个月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拍摄X线平片观察椎间隙高度及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otch1参与调节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株中Srcasm负调控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的机制.方法 分别转染pcDNA3.1-Notch1质粒DNA(2 μg)、pcDNA3.1-Srcasm质粒DNA(2μg)、Double(pcDNA3.1-Notch1质粒DNA 1μg和pcDNA3.1-Srcasm质粒DNA 1 μg)、pcDNA3.1空载体(2μg)
目的 建立一种小鼠细菌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膀胱内灌注大肠杆菌ATCC 25922组,大肠杆菌ATCC 35218组以及PBS缓冲液组.分别于灌注后24 h和14 d处死小鼠,收集小鼠尿液及膀胱取材行组织学分析及细菌定量.结果 灌注大肠杆菌24 h后,ATCC 25922和ATCC 35218两组小鼠膀胱上皮内均可见细菌团块,膀胱组织细菌培养见大肠杆菌菌落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将针对性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入人肺癌细胞株NCI-H520,观察下调Pokemon基因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Ambion公司设计软件设计针对Pokemon基因的2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合成2对互补的siRNA编码DNA片段,定向克隆至RNAi-Ready pSIREN-RetroQ载体的BamH Ⅰ和EcoR Ⅰ位点,构建重组体质粒
目的 肝脏非实质细胞主要包括肝星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述3种细胞在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建立上述3种肝非实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培养并鉴定其纯度.方法 采用体外酶灌注消化肝脏,将肝脏组织剪碎并进一步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技术结合贴壁培养分离法分离肝脏非实质细胞,以锥虫蓝染色检测分离所得细胞的存活率,采用自发荧光、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以鉴定所获得细胞
目的 观察热CO2处理后树突状细胞(DC)来源外泌体(DEXs)对胃癌AGS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时引入热CO2处理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热CO2气腹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处理DC2.4细胞后,提取DEXs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将各组DEXs干预AGS细胞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GS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双染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切除术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巨脾症的疗效.方法 将22例晚期血吸虫巨脾症手术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1例)和研究组(11例),对照组行脾切除,研究组行部分脾切除,观察两组术后24h脾窝渗血量,检测术前50 d、术后50 d两组免疫指标促吞噬肽(tuftsin)和IgM量,测量术前1周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门静脉流量,检验术后1周、1个月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变化,随访5年再出血率及生活质
目的 探讨Twis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关系,观察Twist和HIF-1α基因干扰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肝细胞癌组织中转录因子Twist和HIF-1 α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Twist和HIF-1α小分子干扰RNA(siRNA)至HepG2细胞.实验分5组:Twist干扰组、HI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在生长分化因子5(GDF-5)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软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MSCs,分为3组,分别用含0、100 μg/LGDF-5、100μg/L GDF-5+2.5μmoL/L油酸酰胺的软骨诱导液干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24、48、72 h增殖情况.以5×109/L的细胞密度进行高密度培养,干预2周后采用逆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