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主线,让阅读教学有序分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越来越倡导以统整的视角观照文本。提炼教学主线,让阅读教学有序分层,能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妙用。教学中要做到整体感知文本,创设主线下的认知视点;有序组织呈现,串联主线下的教学板块;尊重认知需求,凸显主线下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炼主线;有序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3-01
  随着阅读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阅读教学越来越倡导以统整的视角观照文本。因此,主线教学也就呼之欲出。所谓主线教学,就是紧扣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需要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的维度下,将教学价值点逐层交融,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妙用。笔者就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整体感知文本,创设主线下的认知视点
  教师在解读文本、提炼核心内容时,首先就应该明确文本内在的核心价值,然后再依据核心价值搭建起能够把握文本的核心视点,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和内在抓手。
  以《詹天佑》一文的教学为例,文本开篇就高度概括了对詹天佑的定位,即爱国且杰出;之后,以清朝政府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交代了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历史背景和真正起因;然后又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描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不难看出,课文开头一句就是整篇文本的中心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找出这一中心句,并以此作为深入学习文本的着眼点,将其转化为探寻文本核心价值的视点。然后,紧扣这一中心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句话从哪两个方面评价了詹天佑?课文中又有哪些语言可以看出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呢?而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和策略将詹天佑爱国、杰出的品质表现出来的呢?
  如此一来,教师将文本内容的解构与梳理、言语形式的品味与辨析、写作方法的洞察与积累都融入教学主线中,形成了流程清晰、目标集中的教学板块。
  二、有序组织呈现,串联主线下的教学板块
  教学主线的罗列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万事大吉,教师应该充分关注教学板块的协同并进,紧扣文本表达的思路以及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将分列的教学价值点聚焦贯通,从而使得原本零散的内容串联成一个清晰的整体。
  如《詹天佑》一文以“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着眼点,描述了核心事件,展现了人物品质。教师可以将教学推进的层次进行设置:导入新课,紧扣关键语句设置对话文本的核心话题;初读感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深入品析,聚焦感人的语言细节;整体回读,借助相关资料重新回眸事件本身;读写结合,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其中“深入品析”的环节为例,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课文4~6自然段,深入思考: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过程中,有哪些感人的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领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内容,在反复诵读与品析的过程中感受到詹天佑爱国精神、杰出才能、顽强气质以及以身作则的良好品性。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拓展了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四年时间里四处奔走的文字材料,引领学生将其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自己对詹天佑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如此环环紧扣的教学板块,教师完全依托整体视点,完成了教学板块的推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链条,从而达成了文本贯通的内在效果。
  三、尊重认知需求,凸显主线下的教学重点
  主线教学中各层次的教学价值点绝不能平均用力,而是要从文本的核心特点以及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入手,引领学生在言意兼得的教与学中获得富有层次性的感悟。
  再以“深入品析”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内容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探讨: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细节呢?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呢?这样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詹天佑在工作期间的负责精神,他是为了能够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在这样的思维下,教师引领学生继续对后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表現出来的聪明智慧,就是源于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这正是其爱国的最真实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统整理念的观照下,教师应在创设整体视点的基础上,聚焦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重点,在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置鲜明的教学主线,并凸显相应的教学板块,为深化学生的体验、内化知识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习作教学指导中应关注并恰当地应用好教材资源,实践着以语言描写练习的系列设计为抓手对学生单项习作技能反复练习。结合实践探寻学期习作单项训练整体设计的框架建构和操作样式。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言描写练习;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85-02  依据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摘 要]《轮椅上的霍金》课堂教学时,教师巧妙利用学生教辅材料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探究学习,从无关痛痒的“人云亦云”,逐渐过渡到真情流露的“肺腑之言”。这不能不说是教师教学创新设计的成效。  [关键词]轮椅上的霍金; 教辅材料; 创新运用;把握方向;拓展联想;科学实验;表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77-01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流露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文本内容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可以创设情景,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加强和学生沟通交流,寻找适合学生抒发情感的渠道;并尝试变换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案例;情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绘本因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文字,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教学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一课,可锁定封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故事;图文结合,让学生欣赏感受品故事的美;让学生仿写,丰富故事内容。这样教学,能使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故事情节中,既能受到文学的熏陶,增强审美的感知,又能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绘本阅读;读写结合;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依然以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因缺少比较辨析,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为此,笔者近年来尝试运用对比导读式教学,以两篇最多三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现以《黄山奇松》(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黄山松》(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为例谈谈个人的构想与课堂导读实践。  一、文本比较式解读  《黄山奇松》与《黄山松》所写的景
[摘 要]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肩负着双重教学任务:一是要教给学生自然、社会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蒙教育;二是要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但是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学生阅读起来总感到有些无趣,不愿意主动阅读说明性文章。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整体感知、抓关键点、知识拓展等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说明文,感受说明文阅读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关键词
[摘 要]目标不明、方式不妥、契机不当、时间不适,导致练而低效是当前课堂小练笔的普遍症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由成人本位转向儿童本位,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儿童的兴趣点,敲定练笔类型;要触摸儿童的认知线,选择练笔时机;了解儿童的承受域,掌控练笔分量;尊重儿童的成就感,借评价蓄动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笔的质量。  [关键词]读写结合 阅读小练笔 儿童 认知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目前,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存在学段目标模糊、字字字理、重识轻写等问题。要让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起来,就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来展开教学,同时要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  [关键词]第一学段 识字写字 理趣 乐趣 情趣 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朗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做到读中有“人”,即朗读中要有“人”的发展目标,有“人”的个性表现,有“人”的内心体悟,有“人”的心理情感。  [关键词]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读中有“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55-02  “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旨在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教育观念中,人即教育的
[摘 要]《世界多美呀》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它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这么美的一篇课文,该如何安排教学以实现童话和语用学习的融会贯通呢?对此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言训练;语用特质;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