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文学创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欣赏是读者对于文学作品进行的品鉴,读者会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文学作品会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带来知识上的累积与沉淀,还能够对当时社会进行一定的概括。所以文学作品必须进行再创造,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性,而这种再创造又是读者自主自愿进行的,它与读者的艺术鉴赏力与自身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因此要掌握好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创造之间的规律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学欣赏的最大作用,保证文学作品的文学、社会、艺术价值。
  关键词:文学欣赏;文学创造;鉴赏力
  文学欣赏的再创造,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客观条件,一个是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文学作品的客观内容,是不可更改的,不受读者的意志转移,属于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读者根据客观内容进行的思维想象,它结合读者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去理解、揣摩文学作品的内容,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这是读者的文学鉴赏力的集中体现。
  一、文学欣赏与创造和文学作品(欣赏对象)的关系
  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作者的语言、文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都是相通的,但无论哪种形式的作品,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留白,给予读者无穷的想象。有的人会感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有人却会觉得留白不仅没有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不仅没有斩断文章要表达的含义,恰恰相反,还会产生更加浓厚的文学气息,让读者自由遐想,这是因为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潜在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意识,它会自然地唤起读者的内心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文学欣赏的再创造,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再创造是无穷无尽的,每位读者进行文学欣赏后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想、体会。“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位读者读《哈姆雷特》这篇巨著之后,心中或许会有一百位不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每个人读出了不同的韵味,产生不同的见解。
  文学作品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本身具备抽象性间接性,它不像视频文件能具体直观的展现出来,需要读者在脑中进行想象,并结合自身实践和生活经验对文字描述的情景或事件、人物展开联想,这个过程就已经属于文学欣赏的再创造过程。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所描绘的景象一样,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看似多么美的景色,多么想和静谧的氛围,但却字字流露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是通过读者的再创造,在脑海中想象出的一幅景象,从而才能触景生情,由情写景。当我们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时,是作者最想要追求和达到的效果,读者的再创造对于作者而言同等重要,因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带来读者的巨大反响,反之,反响平平,说明它还是不够优秀,不够深刻,不足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升华,作品深刻才能流传百世,经久不衰,经典终究是经典,它能够抵挡住时间的洗礼,岁月的冲刷,沉淀精髓,永远散发出它独有的文学魅力。
  文学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再创造的重要表现之一。许多的文学作品有删有减,有侧重,能够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高度概括出来,足以见得文学欣赏创作需要累积大量知识,掌握海量信息,才能具有高度概括力。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就要练习写作文章梗概,因为概括能力很重要,不仅对于从事文学创作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各行各业都是重中之重,领导需要具有概括能力才能开会谈话,概括工作的完成情况,员工需要概括能力领悟领导的中心思想。所以文学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属于文学创造的一部分。
  二、文学欣赏与创造和鉴赏力的关系
  文学欣赏和创造有优劣之分,这源于文学欣赏的读者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涵养。读者的文学修养造诣高超,那么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就会更深刻、贴切,反之可能会词不达意,这是文学欣赏的主观条件,受读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否则你只能是不懂装懂,含混其次,达不到真正理解和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效果。鉴赏力的培养是从小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联系和培养,也需要一定的天资禀赋,但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加深文化底蕴,有人出口成章,有人却词不达意,两种极端反差,会让人更加清楚的看出艺术文学鉴赏力的差别在哪,就在那日常的语言行为之处,所以文学欣赏与文学创造需要有极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为后盾,只有具备高超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体现文学作品的大价值!
  总结:
  文学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学习、理解、揣摩后,即所谓的文学欣赏之后,才能真正起到文学价值的作用。文学欣赏离不开文学创造,不僅作品的作者需要进行文学创造,读者也需要进行再创造,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体会到精髓之处。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在呼吸科就诊的COPD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疾病认知状况,为进一步在辽宁地区普及COPD相关知识和提高人们对COPD的认识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方法: 采用调查
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所引起的功能
摘要:荒诞和浪漫究竞在现实当中能占有多大的分量,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人性的把握究竟是要依靠着怎样的力量来进行支撑,或只是随着人性自身而进行生活的进程,而并无其他的因素进行干涉,小说《狗叫了一天》以一种让人炫目的手法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荒诞;现实;浪漫  《狗叫了一天》于2016年发表在《收获》第1期上,作者是徐则臣。文章通过讲述一群小人物的某些小事造成了一些重大后果的故事。文章的通过傻子小川
摘要:本文拟对于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诗人,五四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者之一郁达夫的短篇作品中反复塑造、雕琢的城市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发掘作家郁达夫在《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等早期的短篇小说中塑造出的流落、漂泊在大都市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的几个典型特征。分析作家郁达夫在凭借短篇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性格、形象、命运的塑造中寄寓的自身漂泊无依、饱受贫穷、失业的磨难,并在落魄的
目的:  研究长期接触镜配戴者中球结膜血管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使用功能性裂隙灯显微镜(FLSB)拍摄长期接触镜配戴者(HCL)(配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