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库移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工作的目标,水库移民的扶贫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在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下,水库移民数量巨大,其脱贫工作非常关键。政府在加大实施对移民的各项帮扶政策的同时,水库移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很有必要,移民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逐步实现长期安稳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水库移民;脱贫;发展
一、精准扶贫机制与水库移民现状分析
(一)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视察扶贫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摸清楚地方底数,究竟有多少贫困户,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先准确识别贫困户,然后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贫困户脱贫。
笔者在几年前的临近元旦春季时期,参加重庆市的一个乡镇进行的“访贫问苦”活动。贫困户住房基本上是瓦房,家具陈旧,有少量电器。通过了解得知,贫穷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家里收入较少,劳动力缺乏。有的是家里有病患,特别是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看病开销大,因病致病;有的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赡养、抚养压力大,支出项目多。而家庭收入较少的原因,普遍是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家种地,大多数耕地较少,如遇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一种是外出打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居多,基本上以零工为主,很少有五险一金,有时甚至不能按时领到工资。而贫困户家庭子女往往会因为贫困而失学,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二)水库移民现状——以武汉东西湖区移民安置点为例
水库移民的贫困户当中除了上述所描述的特征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水库移民是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后需要搬迁的群体,一般以集中安置为主。笔者曾经参加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的武汉东西湖区的一个安置点的移民调查,该安置点移民来自丹江口市,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搬迁。东西湖区安置点统一建设成整齐的二层小楼,每栋楼房还附带一个小院子。安置点道路、给排水设施、绿化等基础设施齐全,按照农村集中居民点模式打造。通过与库区移民访谈得知,移民对搬迁后未来的生活存在顾虑。一是离开故土来到陌生地方,语言环境不熟悉,担心不能融入新环境,担心不能与原居民和谐相处,同时对故土有眷念,尤其是家里老人的安土重迁思想难以一下子转变。二是尽管分配了土地,但担心田地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若能够就近打工比如在武汉市区就业更为理想。三是家里小孩的教育问题,担心小孩转校不能很快适应新班级,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二、水库移民收入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武汉东西湖区安置的水库移民原本在山区居住,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外出打工大多以建筑业、采矿业为主。通常以包工头承包的小项目为主,通过熟人、老乡介绍,干完一个项目的活,就辗转进入到下一个项目。水库移民进入到新的生活环境,原有人际资源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逐渐削弱,而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靠熟人介绍工作这方面有所影响。打工的收入用在家庭生活基本开支、小孩教育等方面,一年到头基本上无结余。还有一些移民受到各方面限制,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耕地收入,农闲时就近打零工,收入也不理想。
三、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实践的建议
(一)政府要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精准扶贫工作
水库移民在搬迁以后,尽管有统一的安置住房和耕地,但从水库移民发展角度出发,很容易出现生产生活跟不上当地的生产生活水平,甚至返迁。所以政府要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精准扶贫工作,加大对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投入。
一是要全面摸清贫困水库移民的实际情况。通过掌握的移民信息基本情况,准确识别贫困移民户,做到不漏一户,并建好台账、做好建档工作。二是要对水库移民的贫困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在水库移民贫困户当中,有些可能经过几年的奋斗,生活开始好转;而有些原本不贫困的水库移民,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变成新的贫困户。所以需要对水库移民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扶贫工作不能一劳永逸,信息也要做到实时追踪、更新。三是要对水库移民安置区提供各项优惠政策,以农业现代化为契机,给移民安置区“输血”,提高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接收地政府可以帮助水库移民成立各种蔬菜水果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安置区发展新思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整体带动水库移民。四是要组织开展农村技术培训服务,邀请农业专家进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电工、汽修培训讲座,积极引导水库移民参加各项技能培训,把致富发展的道路同技术结合起来。
(二)水库移民发展建议
一是水库移民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有脱贫致富的意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二是水库移民要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我国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大病救助、医疗报销、养老金领取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水库移民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把技术作为一项硬本事,靠技术谋生,提高致富能力。四是水库移民要利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优势,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五是水库移民要重视子女的教育,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贫困失学。不能简单地将完成义务教育以后的子女当成家庭的劳动力看待,而要注重子女的长期发展。教育可以帮助获得职业能力和有更多可能选择的工作机会。
结语:
在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下,水库移民的脱贫致富工作不容忽视。水库移民在搬迁到新环境后,要尽快适应新生活,找到新的致富路,千万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水库移民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不断提高家庭收入,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韦韡.广西库区移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3):27—30.
[2]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3]何得桂,党国英.移民搬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路径——以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为例[J].党政研究,2015(5):116—122.
【关键词】精准扶贫;水库移民;脱贫;发展
一、精准扶贫机制与水库移民现状分析
(一)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视察扶贫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摸清楚地方底数,究竟有多少贫困户,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先准确识别贫困户,然后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贫困户脱贫。
笔者在几年前的临近元旦春季时期,参加重庆市的一个乡镇进行的“访贫问苦”活动。贫困户住房基本上是瓦房,家具陈旧,有少量电器。通过了解得知,贫穷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家里收入较少,劳动力缺乏。有的是家里有病患,特别是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看病开销大,因病致病;有的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赡养、抚养压力大,支出项目多。而家庭收入较少的原因,普遍是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家种地,大多数耕地较少,如遇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一种是外出打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居多,基本上以零工为主,很少有五险一金,有时甚至不能按时领到工资。而贫困户家庭子女往往会因为贫困而失学,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二)水库移民现状——以武汉东西湖区移民安置点为例
水库移民的贫困户当中除了上述所描述的特征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水库移民是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后需要搬迁的群体,一般以集中安置为主。笔者曾经参加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的武汉东西湖区的一个安置点的移民调查,该安置点移民来自丹江口市,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搬迁。东西湖区安置点统一建设成整齐的二层小楼,每栋楼房还附带一个小院子。安置点道路、给排水设施、绿化等基础设施齐全,按照农村集中居民点模式打造。通过与库区移民访谈得知,移民对搬迁后未来的生活存在顾虑。一是离开故土来到陌生地方,语言环境不熟悉,担心不能融入新环境,担心不能与原居民和谐相处,同时对故土有眷念,尤其是家里老人的安土重迁思想难以一下子转变。二是尽管分配了土地,但担心田地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若能够就近打工比如在武汉市区就业更为理想。三是家里小孩的教育问题,担心小孩转校不能很快适应新班级,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二、水库移民收入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武汉东西湖区安置的水库移民原本在山区居住,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外出打工大多以建筑业、采矿业为主。通常以包工头承包的小项目为主,通过熟人、老乡介绍,干完一个项目的活,就辗转进入到下一个项目。水库移民进入到新的生活环境,原有人际资源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逐渐削弱,而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靠熟人介绍工作这方面有所影响。打工的收入用在家庭生活基本开支、小孩教育等方面,一年到头基本上无结余。还有一些移民受到各方面限制,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耕地收入,农闲时就近打零工,收入也不理想。
三、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实践的建议
(一)政府要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精准扶贫工作
水库移民在搬迁以后,尽管有统一的安置住房和耕地,但从水库移民发展角度出发,很容易出现生产生活跟不上当地的生产生活水平,甚至返迁。所以政府要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精准扶贫工作,加大对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投入。
一是要全面摸清贫困水库移民的实际情况。通过掌握的移民信息基本情况,准确识别贫困移民户,做到不漏一户,并建好台账、做好建档工作。二是要对水库移民的贫困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在水库移民贫困户当中,有些可能经过几年的奋斗,生活开始好转;而有些原本不贫困的水库移民,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变成新的贫困户。所以需要对水库移民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扶贫工作不能一劳永逸,信息也要做到实时追踪、更新。三是要对水库移民安置区提供各项优惠政策,以农业现代化为契机,给移民安置区“输血”,提高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接收地政府可以帮助水库移民成立各种蔬菜水果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安置区发展新思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整体带动水库移民。四是要组织开展农村技术培训服务,邀请农业专家进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电工、汽修培训讲座,积极引导水库移民参加各项技能培训,把致富发展的道路同技术结合起来。
(二)水库移民发展建议
一是水库移民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有脱贫致富的意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二是水库移民要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我国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大病救助、医疗报销、养老金领取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水库移民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把技术作为一项硬本事,靠技术谋生,提高致富能力。四是水库移民要利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优势,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五是水库移民要重视子女的教育,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贫困失学。不能简单地将完成义务教育以后的子女当成家庭的劳动力看待,而要注重子女的长期发展。教育可以帮助获得职业能力和有更多可能选择的工作机会。
结语:
在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下,水库移民的脱贫致富工作不容忽视。水库移民在搬迁到新环境后,要尽快适应新生活,找到新的致富路,千万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水库移民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不断提高家庭收入,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韦韡.广西库区移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3):27—30.
[2]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3]何得桂,党国英.移民搬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路径——以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为例[J].党政研究,2015(5):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