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垂体炎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炎是一种以垂体炎症和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组织学上分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又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肉芽肿性垂体炎、黄瘤性垂体炎、坏死性垂体炎、IgG4相关性垂体炎和混合性垂体炎。垂体炎患者从磁共振上表现为鞍区占位病变,如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被误诊为垂体腺瘤,不恰当地进行鞍区肿物切除,易造成永久性地垂体功能低下并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2]。 IgG4相关性垂体炎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浆细胞对垂体和(或)垂体柄的浸润,导致垂体功能改变或占位效应[3]。该病由Vliet和Perenboom[4]于2004年首先描述,Wong等[5]于2007年首次行病理学诊断。目前国内对该病的病例报道甚少,本综述就IgG4相关垂体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标准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但确切的易患因素不甚清楚.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甲状腺生长与分泌的刺激因子,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其与甲状腺癌尤其是DTC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期刊
本刊即日起开始使用中华医学会期刊管理系统,各位作者可通过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向本刊及其他中华系列杂志投稿。
期刊
1998年,Shih和Kurman[1]将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这一术语用于滋养细胞肿瘤,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不同,该肿瘤起源于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2003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其作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
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呈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称为食管憩室,是食管少见的良性疾病.因对本病认识不足,极易将其误诊为甲状腺肿物.1 病例资料女,35岁,体检行甲状腺B超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月于2010年8月入烟台毓璜顶医院.无发热、颈咽部痛,无胸闷、憋气,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手足抽搐等不适.关键词:食管憩室;甲状腺肿瘤
我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教育家和医院管理专家、中国普外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顾问、原院长、《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原顾问朱预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期刊
目的 探讨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echnetium-99m methoxy isobutyl isonitrile,99Tcm-MIBI)断层及同机CT融合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PHPT,静脉注射99 Tcm-MIBI 370 MBq后15 min行颈胸部平面显像,90 min行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错配修复基因MSH2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MSH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7% (36/67),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8%(32/67).MSH2和CyclinD1蛋白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亦称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嗜酸性胞质颗粒、施万细胞起源的细胞组成的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舌部、消化道等多见,乳腺罕见,并易误诊为乳腺癌[1].本文结合文献报道一例乳房GCT.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女,24岁;因1周前偶然发现左乳肿块,皮肤无红肿、溃疡,乳头无溢血、溢液,肿块无进行性增大,2012年10月16日入
目的 探讨活性纳米碳在T1期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进行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经细胞穿刺确诊为T1期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按手术顺序的单双号分2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患侧甲状腺注射活性纳米碳.观察2组术后淋巴转移、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损伤性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切除的
1 临床资料男,52岁.因"声嘶半年加重3周"入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专科检查:项软,气管居中,于甲状腺右叶中极可及一0.8 cm ×0.8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随吞咽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颈浅淋巴结未及肿大.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叶中极后方近气管处见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大小约1.2 cm×0.9cm,局部向下,与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