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清澈的瞳仁透着善良的光芒;这是一群温暖人间的天使,高贵的灵魂散发着无私的气息;这是一个青春活力的集体,纯洁的队伍传递着爱的接力棒。
他们是徐州的慈善形象大使。
搭筑爱的桥梁
“为所有热心慈善事业的善良人士提供一个施展爱心的平台,进一步唤起人们的善心,使全社会对慈善事业更加关注,调动社会做慈善的积极性,搭筑爱的桥梁,为弱者提供生命方舟。”
2007年1月,刚当选市慈善总会会长的曹新平市长就提出在全市范围内选聘“慈善形象大使”的创议。同年10月,选聘活动全面展开。并在2008年1月6日举行的“爱的翅膀”——徐州市第二届慈善晚会上揭晓,12名年轻人从市领导和市慈善总会领导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徐州市首批慈善形象大使”。
2009年又公开招聘第二批慈善形象大使,经自愿报名、专家面试、调查考核等环节,13名“爱的天使”脱颖而出,成为徐州市第二批慈善形象大使。这项工作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可以说选聘慈善形象大使的全过程,就是一次慈善理念的大普及。首批慈善形象大使郭士宇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承诺和誓言。”3年来,他们秉承这个信念为慈善事业默默奉献,在慈善宣传、善款劝募、慈善救助等项工作中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仅善款劝募一项就达3500多万元,为推进徐州市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徐州人心中的榜样。
古人云:“行善,如春园之草,日不见长,但其增焉。”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方式,就有多少种慈善的方式。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将慈善比作道德的积累: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神,层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参与了,他就开始了他的道德积累。”
来自徐州各行各业的25名慈善形象大使,以其为贫困人群募集善款的实际行动,将慈善理念播撤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更以自己的亲身行动给残疾儿童、孤寡老人送去关怀和精神上的呵护,使他们的心中生发出温暖,他们的善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慈传善劝募一笔500万
“当我面对那些富有爱心的人士,从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体恤、呵护,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的另一种表达时,蛰伏在我生命中与公益慈善有关的点滴被悄悄勾连出来……”作为电视主持人的刘亚楠,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让她有更多的机会去感悟社会,体尝人间的冷暖。第一次去特教中心采访,她目睹了饱经身心摧残、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一群孩子,感受到身边有太多的人需要温暖和关爱,在之后的采访中,她特别留意需要救助的线索:为筹不起医药费的贫困家庭呼吁、为欲跳楼讨薪的民工声讨、为贫苦学子募集学费圆大学梦……
2007年11月底,刘亚楠当选徐州市慈善形象大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上并不缺少爱心人士,只是很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渠道还不太畅通,这项事业仍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去大力宣传、引导。身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笼罩着荣誉与光环,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种社会影响力转换成慈善事业的感召力,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为募集善款,她顶着高温酷暑,反复到自己的募捐单位联系、沟通,汗水多次湿透了衣襟,皮肤多处晒伤,但每当她募到一笔善款时,心中的甜蜜就冲淡了苦处。
今年刘亚楠结识了一位来徐探亲的企业家,致富不忘家乡人,在她和总会领导的多次洽谈下,这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企业家终于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千惠医疗救助基金”,资助一千名因患恶性肿瘤、心脏病、肝脏病、脑血管病而陷入生活困顿的低收入家庭。
从事慈善行业两年多来,刘亚楠经常为弱势群体呼吁并寻求帮助。她感到心灵一次次被净化:“我们不像一些企业家那么富有,但我们是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在做。很多人看到的是慈善形象大使的光环,但我要说,坚持很重要!这是一份社会责任,要时刻充满爱心,在工作和慈善中要很好的平衡,有人会坚持不下来,很多人认为是在作秀,但真正懂得去爱,才能将慈善进行到底,使它成为终身的事业。”
传播智慧经营“善念”
在南大读书的时候,谭晓婷就时常资助孤残儿童,在节假日为他们送去书包、铅笔盒等物品。如今,她已经成为慈善总会新一批大使里劝募最多的人之一,两年来共募捐250.5万元。她一直信奉“爱是幸福的种子,只有播种爱才能收获爱。”
作为2007年徐州微笑大使冠军,晓婷以自身的亲和力带动了周边所有的人。使每一个受其感染的人都自愿、欣喜地加入到募捐活动中来。多年来,她参加了几乎每一次活动,曾为募集5000元钱上门5次。爱心在她眼里是一样的,不以金钱多寡来衡量。“不以善小而不为。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爱心不能缺失。经济是一切慈善活动的基础,我愿意为了5元钱付出与50万、100万同样多的努力。承诺即代表一份爱心,如果没把这笔款项筹集到就是我的失职。”晓婷眼里闪着坚毅和恒心的光芒。
外形优雅、谈吐大方的闫莉始终活跃在企业与群众中间。签订捐赠协议、履行协议,做新的慈善资源拓展……今年4月24日,市慈善总会全体工作人员和慈善形象大使在东坡运动广场举行“情系玉树大爱无疆”现场募捐活动,当天上午募得善款9804.4元,接下来几天,总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433.176万元,新棉衣100件及价值18万元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与闫莉和她的同事们的策划和组织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打交道,维护慈善资源以方便劝募工作,她经常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搜集与慈善相关的资料,并从中学习方法和理念,如李亚鹏和王菲成立的“嫣然基金”。她告诉我们:“慈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让我越来越自信,企业家都很乐意配合,他们的善举是发自内心的。”
执教于徐州师范大学的胡晓乐,是徐州市首批慈善形象大使。除了爱心、形象和能力之外,多年来的任教经验更使她凭添了一份理性与大气。她提出要把慈善作为理念来经营,极大地推崇会长的慈善理念:“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进不了校门,不让一个孤残儿童得不到保障,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她认为,当今的市场化经济中,要将慈善作为一个品牌来大力发展,关键是要靠钱、靠经营。但慈善又不能仅限于钱数,一个亿叫慈善,一毛钱也叫。钱是慈善“蓄水池”里很小的一点,主要是靠理念、精神援助。靠着这种理念,胡晓乐经常为慈善作市场推广及回收善款。第一次募捐,在3天内就募集到了200万元。
2009年“六一”儿童节,在风景秀丽的大龙湖畔,医学院的研究生们与社会福利院的十几名孤残 儿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活动。联欢在“丢手绢”的游戏中开始,在一只承载着希望的风筝徐徐升天中结束。一位美丽的女老师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放飞风筝,既放飞了我们对孩子们的良好祝愿,也放飞了期望孩子们能早日康复、融入社会的梦想和愿望。”
她叫周文清,是医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英语教师,由于身兼教师及慈善形象大使双重职务,她自然成了连接社会弱势群众与学校的一座桥梁。2007年担任形象大使至今,除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以外,还经常在端午节、儿童节等特殊节日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福利院献爱心。所带学生专业性强,且素质较高,因此号召他们开展慈善工作也变得容易。1200多名学生中,往往一大半都积极参与进来,其中有50多名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他们都对慈善活动表示赞同和支持。两年来,她带领的研究生足迹遍布了黄山社区、和平小区等各个人口密集的大型社区,先后为上万名群众进行过义诊,并去敬老院现场给老人看病,帮他们打扫内务,像家人一样照顾,常常有群众感动得流泪,为他们送去锦旗。她始终将“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那声声爸妈真动情
走进社会福利院,触摸着孤残儿童床铺上整洁厚软的被褥,观赏着手工室墙上挂着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插花、布艺、沙画,目视着电教室课桌上摆放整齐的教材、作业本,一股暖意在心头荡漾。当9岁的脑瘫患儿孙小坚,用颤抖却饱满的声音唱出了令所有观众都默默拭泪的《感恩的心》,即将要当新娘的慈善形象大使仝晴辉,一把将他搂在怀里:“孩子,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妈妈了。”
2009年的七夕节,仝晴辉和丈夫牵手迈向红地毯的那一刻,陪伴他们的是11岁的孙小坚,小坚特意为他的“社会爸爸”和“社会妈妈”画了一副“百年好合”漫画,画面上爸爸顶着硕大的脑袋,妈妈甜蜜地偎依在爸爸身旁,一家三口的幸福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募捐同时在进行,“慈善婚礼”由此被传为美谈。
3年来,仝晴辉和丈夫洋洋不仅给了小坚一个温暖的家,更在培养人格、鼓励他精神成长方面下足了功夫,教他用一颗顽强、积极、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他们给小坚讲成语故事,教他唱儿歌,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今年暑假带着他一起去上海看世博,从没离开过徐州的小坚表现得很兴奋。而仝晴辉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慈善大使,火车上、公园里,她给身边的人讲小坚的故事。许多路人自发给予捐赠,一位在路边停车的大姐就捐了200元钱。仝晴辉也认识到了“爱可以被点燃”,只要从身边小范围的人做起,就能将慈善理念普及开来,实现全民互动。
在仝晴辉平凡的讲述中,丈夫洋洋一直陪在身边。过去的电台主持,如今的慈善形象大使组长,洋洋把特长发挥到了慈善行业,两年来主持了多项慈善义演,在宣传、劝募方面倾注了不少心力。他曾带领孤残儿童走进大自然:在晚间的谈话节目里普及宣传慈善意识。帮助听众解决实际问题,架起了一座听众间互动的桥梁。曾经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双目失明,子女不在身边,通过节目求助后,立刻有不少听众自发组织去看望他。
慈善,是洋洋和小仝永远谈不完的话题,永远放不下的事业;小坚,是这对夫妻共同的爱,一生的牵挂,无私的奉献!慈善形象大使,是他们共同佩戴的光环,如星空般璀璨!
采访完这几位富有大爱之心的慈善形象大使代表,记者因此被她和他们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激情:古老的徐州,喧闹的彭城。多少次,我们在记录着这里发生的兵家之事:多少次,我们探讨着战争麾下的徐州史。然而,今天,我们更愿将笔锋转向爱心和温暖,更愿将画笔描向慈善和奉献。今天的徐州大地上,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一张张青春的笑脸,一曲曲爱的奉献的歌谣,降落在每一个角落展现,带来如同天使般的光亮!
有了他们,有了这样一群乐于奉献,愿意奉献,敢于奉献的年轻人,我们还担心什么!
有了他们,有了他们对慈善的热爱,对慈善的激情,对慈善的解读,我们还遗撼什么!
有了他们,有了他们拿出一颗心,伸出一双手,献出一颗心,我们足以把徐州的和谐之曲唱得更加响亮!
他们是徐州的慈善形象大使。
搭筑爱的桥梁
“为所有热心慈善事业的善良人士提供一个施展爱心的平台,进一步唤起人们的善心,使全社会对慈善事业更加关注,调动社会做慈善的积极性,搭筑爱的桥梁,为弱者提供生命方舟。”
2007年1月,刚当选市慈善总会会长的曹新平市长就提出在全市范围内选聘“慈善形象大使”的创议。同年10月,选聘活动全面展开。并在2008年1月6日举行的“爱的翅膀”——徐州市第二届慈善晚会上揭晓,12名年轻人从市领导和市慈善总会领导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徐州市首批慈善形象大使”。
2009年又公开招聘第二批慈善形象大使,经自愿报名、专家面试、调查考核等环节,13名“爱的天使”脱颖而出,成为徐州市第二批慈善形象大使。这项工作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可以说选聘慈善形象大使的全过程,就是一次慈善理念的大普及。首批慈善形象大使郭士宇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承诺和誓言。”3年来,他们秉承这个信念为慈善事业默默奉献,在慈善宣传、善款劝募、慈善救助等项工作中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仅善款劝募一项就达3500多万元,为推进徐州市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徐州人心中的榜样。
古人云:“行善,如春园之草,日不见长,但其增焉。”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方式,就有多少种慈善的方式。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将慈善比作道德的积累: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神,层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参与了,他就开始了他的道德积累。”
来自徐州各行各业的25名慈善形象大使,以其为贫困人群募集善款的实际行动,将慈善理念播撤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更以自己的亲身行动给残疾儿童、孤寡老人送去关怀和精神上的呵护,使他们的心中生发出温暖,他们的善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慈传善劝募一笔500万
“当我面对那些富有爱心的人士,从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体恤、呵护,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的另一种表达时,蛰伏在我生命中与公益慈善有关的点滴被悄悄勾连出来……”作为电视主持人的刘亚楠,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让她有更多的机会去感悟社会,体尝人间的冷暖。第一次去特教中心采访,她目睹了饱经身心摧残、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一群孩子,感受到身边有太多的人需要温暖和关爱,在之后的采访中,她特别留意需要救助的线索:为筹不起医药费的贫困家庭呼吁、为欲跳楼讨薪的民工声讨、为贫苦学子募集学费圆大学梦……
2007年11月底,刘亚楠当选徐州市慈善形象大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上并不缺少爱心人士,只是很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渠道还不太畅通,这项事业仍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去大力宣传、引导。身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笼罩着荣誉与光环,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种社会影响力转换成慈善事业的感召力,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为募集善款,她顶着高温酷暑,反复到自己的募捐单位联系、沟通,汗水多次湿透了衣襟,皮肤多处晒伤,但每当她募到一笔善款时,心中的甜蜜就冲淡了苦处。
今年刘亚楠结识了一位来徐探亲的企业家,致富不忘家乡人,在她和总会领导的多次洽谈下,这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企业家终于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千惠医疗救助基金”,资助一千名因患恶性肿瘤、心脏病、肝脏病、脑血管病而陷入生活困顿的低收入家庭。
从事慈善行业两年多来,刘亚楠经常为弱势群体呼吁并寻求帮助。她感到心灵一次次被净化:“我们不像一些企业家那么富有,但我们是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在做。很多人看到的是慈善形象大使的光环,但我要说,坚持很重要!这是一份社会责任,要时刻充满爱心,在工作和慈善中要很好的平衡,有人会坚持不下来,很多人认为是在作秀,但真正懂得去爱,才能将慈善进行到底,使它成为终身的事业。”
传播智慧经营“善念”
在南大读书的时候,谭晓婷就时常资助孤残儿童,在节假日为他们送去书包、铅笔盒等物品。如今,她已经成为慈善总会新一批大使里劝募最多的人之一,两年来共募捐250.5万元。她一直信奉“爱是幸福的种子,只有播种爱才能收获爱。”
作为2007年徐州微笑大使冠军,晓婷以自身的亲和力带动了周边所有的人。使每一个受其感染的人都自愿、欣喜地加入到募捐活动中来。多年来,她参加了几乎每一次活动,曾为募集5000元钱上门5次。爱心在她眼里是一样的,不以金钱多寡来衡量。“不以善小而不为。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爱心不能缺失。经济是一切慈善活动的基础,我愿意为了5元钱付出与50万、100万同样多的努力。承诺即代表一份爱心,如果没把这笔款项筹集到就是我的失职。”晓婷眼里闪着坚毅和恒心的光芒。
外形优雅、谈吐大方的闫莉始终活跃在企业与群众中间。签订捐赠协议、履行协议,做新的慈善资源拓展……今年4月24日,市慈善总会全体工作人员和慈善形象大使在东坡运动广场举行“情系玉树大爱无疆”现场募捐活动,当天上午募得善款9804.4元,接下来几天,总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433.176万元,新棉衣100件及价值18万元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与闫莉和她的同事们的策划和组织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打交道,维护慈善资源以方便劝募工作,她经常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搜集与慈善相关的资料,并从中学习方法和理念,如李亚鹏和王菲成立的“嫣然基金”。她告诉我们:“慈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让我越来越自信,企业家都很乐意配合,他们的善举是发自内心的。”
执教于徐州师范大学的胡晓乐,是徐州市首批慈善形象大使。除了爱心、形象和能力之外,多年来的任教经验更使她凭添了一份理性与大气。她提出要把慈善作为理念来经营,极大地推崇会长的慈善理念:“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进不了校门,不让一个孤残儿童得不到保障,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她认为,当今的市场化经济中,要将慈善作为一个品牌来大力发展,关键是要靠钱、靠经营。但慈善又不能仅限于钱数,一个亿叫慈善,一毛钱也叫。钱是慈善“蓄水池”里很小的一点,主要是靠理念、精神援助。靠着这种理念,胡晓乐经常为慈善作市场推广及回收善款。第一次募捐,在3天内就募集到了200万元。
2009年“六一”儿童节,在风景秀丽的大龙湖畔,医学院的研究生们与社会福利院的十几名孤残 儿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活动。联欢在“丢手绢”的游戏中开始,在一只承载着希望的风筝徐徐升天中结束。一位美丽的女老师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放飞风筝,既放飞了我们对孩子们的良好祝愿,也放飞了期望孩子们能早日康复、融入社会的梦想和愿望。”
她叫周文清,是医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英语教师,由于身兼教师及慈善形象大使双重职务,她自然成了连接社会弱势群众与学校的一座桥梁。2007年担任形象大使至今,除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以外,还经常在端午节、儿童节等特殊节日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福利院献爱心。所带学生专业性强,且素质较高,因此号召他们开展慈善工作也变得容易。1200多名学生中,往往一大半都积极参与进来,其中有50多名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他们都对慈善活动表示赞同和支持。两年来,她带领的研究生足迹遍布了黄山社区、和平小区等各个人口密集的大型社区,先后为上万名群众进行过义诊,并去敬老院现场给老人看病,帮他们打扫内务,像家人一样照顾,常常有群众感动得流泪,为他们送去锦旗。她始终将“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那声声爸妈真动情
走进社会福利院,触摸着孤残儿童床铺上整洁厚软的被褥,观赏着手工室墙上挂着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插花、布艺、沙画,目视着电教室课桌上摆放整齐的教材、作业本,一股暖意在心头荡漾。当9岁的脑瘫患儿孙小坚,用颤抖却饱满的声音唱出了令所有观众都默默拭泪的《感恩的心》,即将要当新娘的慈善形象大使仝晴辉,一把将他搂在怀里:“孩子,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妈妈了。”
2009年的七夕节,仝晴辉和丈夫牵手迈向红地毯的那一刻,陪伴他们的是11岁的孙小坚,小坚特意为他的“社会爸爸”和“社会妈妈”画了一副“百年好合”漫画,画面上爸爸顶着硕大的脑袋,妈妈甜蜜地偎依在爸爸身旁,一家三口的幸福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募捐同时在进行,“慈善婚礼”由此被传为美谈。
3年来,仝晴辉和丈夫洋洋不仅给了小坚一个温暖的家,更在培养人格、鼓励他精神成长方面下足了功夫,教他用一颗顽强、积极、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他们给小坚讲成语故事,教他唱儿歌,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今年暑假带着他一起去上海看世博,从没离开过徐州的小坚表现得很兴奋。而仝晴辉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慈善大使,火车上、公园里,她给身边的人讲小坚的故事。许多路人自发给予捐赠,一位在路边停车的大姐就捐了200元钱。仝晴辉也认识到了“爱可以被点燃”,只要从身边小范围的人做起,就能将慈善理念普及开来,实现全民互动。
在仝晴辉平凡的讲述中,丈夫洋洋一直陪在身边。过去的电台主持,如今的慈善形象大使组长,洋洋把特长发挥到了慈善行业,两年来主持了多项慈善义演,在宣传、劝募方面倾注了不少心力。他曾带领孤残儿童走进大自然:在晚间的谈话节目里普及宣传慈善意识。帮助听众解决实际问题,架起了一座听众间互动的桥梁。曾经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双目失明,子女不在身边,通过节目求助后,立刻有不少听众自发组织去看望他。
慈善,是洋洋和小仝永远谈不完的话题,永远放不下的事业;小坚,是这对夫妻共同的爱,一生的牵挂,无私的奉献!慈善形象大使,是他们共同佩戴的光环,如星空般璀璨!
采访完这几位富有大爱之心的慈善形象大使代表,记者因此被她和他们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激情:古老的徐州,喧闹的彭城。多少次,我们在记录着这里发生的兵家之事:多少次,我们探讨着战争麾下的徐州史。然而,今天,我们更愿将笔锋转向爱心和温暖,更愿将画笔描向慈善和奉献。今天的徐州大地上,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一张张青春的笑脸,一曲曲爱的奉献的歌谣,降落在每一个角落展现,带来如同天使般的光亮!
有了他们,有了这样一群乐于奉献,愿意奉献,敢于奉献的年轻人,我们还担心什么!
有了他们,有了他们对慈善的热爱,对慈善的激情,对慈善的解读,我们还遗撼什么!
有了他们,有了他们拿出一颗心,伸出一双手,献出一颗心,我们足以把徐州的和谐之曲唱得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