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防汛抗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稍有不慎,就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整个汛期的安全渡汛,基层防汛工作是关键,是防汛工作的具体落实者,是确保顺利渡汛的安全阀。任务繁重,面广量大。文章提出了基层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防汛;问题;对策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但是,作为乡镇、街道的最基层政府,在防汛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尽量减轻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
1 基层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每个汛期前,乡镇、街道都会紧锣密鼓忙活一番,成立指挥部,组建抢险队,储备物料等工作有序开展。但是,在我县由于多年未经历洪水考验,政府财政紧张等多方面的原因,依然有部分责任人思想产生麻痹,心存侥幸,缺少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汛前各项工作中被动应付,重视程度不够。
1.2 抢险队员落实不到位,队伍应急能力差
汛期前,乡镇街道和所辖村居成立了基干班、抢险队。抢险队员在家的年龄偏大,年轻力壮的都外出务工,很多都停留于书面形式。防汛知识培训和防汛专项演练开展少甚至不开展。一遇险情,人慌马乱,应急能力差,错过抢险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 防汛物料储备不足
有的乡镇、街道对所辖区域的防汛形式估计不足,储备物料存在短缺和应付现象。甚至对往年储备的失效、过期,不抗用的物料未进行及时更换。既使有大量的新储物料,也常有铁丝、编织袋规格单一,石料、木桩不符合用途标准的情况存在。遇险情时,打开储备库,有的需要再加工才能使用,费工费时,贻误战机。
1.4 排涝工程抗洪能力不足
多数乡镇、街道排水体系设计不科学,排水渠道不畅通。有的排涝工程年久失修,壅塞严重,功能减弱或丧失。另外,影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树木和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一旦遇到降水集中的情况,很有可能因为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
1.5 应急预案科学性不强
編制和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是实现由被动抗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落实以防为主方针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缺乏对所辖区域水情的调研和综合性评估,以致于制定的预案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防汛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
乡镇、街道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守土有责,要提高防汛工作的责任意识,每年都要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洪、救大灾”的要求,认真查找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并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把形势估计的更严重一些,把存在的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把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充分,争取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2.2 抓好抢险队伍建设
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要成立专业的防汛抢险队伍,村居成立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抢险队伍。抢险队伍里合理配置有经验的老同志和有技术的青年人员,让他们在实际防汛中互帮互带,共同提高防汛和抢险技术。同时,要对抢险队员进行组织纪律培养和抢险实战技术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3 做好防汛工具和物料储备
根据任务和险情的评估,备足防汛工具和物料,一部分是定点储备的,如编织袋、土工布、木桩、块石、沙子、雨具、救生设备等;一部分是登记备用的,如船只、车辆、油料等;储备在什么地方,数量有多少,一旦需要,如何运送。确保备的全,拉的出,用的上。另外,对防汛工具和物料要及时普查、登记、及早处理和更新过期报废物品,使工具物料在防汛抢险中真正达到顶打、管用、不误大事。
2.4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每年都要对现有堤防、塘坝、水库、函闸等防洪工程进行维修保养、除险加固,对需要新建工程早规划、早开工、高标准高质量建成。汛期不但要保证单个工程的有效运行,还要充分发挥多个工程的系统性防御能力。
2.5 完善应急预案
乡镇、街道要根据各辖区域的实际水情和往年经验制定汛期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并可针对防汛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多套预案,适势而用。预案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要进行汛前预案演练,一旦发生灾情,确保老百姓能在第一时间安全、有序撤离。要对已制定的应急预案深入研究,及时修订,细化完善,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结语
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实。在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做好防汛物料的储备工作,做好水库、河道、沟渠、管网等排水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及疏通工作,做好科学的应急预案和防洪演练工作,切实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取得防汛工作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1] 徐海春.浅谈基层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8):252.
[2] 蒋旭.浅谈基层水利防汛现状与对策[J].珠江水运,2018(6):48-49.
关键词:基层防汛;问题;对策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但是,作为乡镇、街道的最基层政府,在防汛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尽量减轻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
1 基层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每个汛期前,乡镇、街道都会紧锣密鼓忙活一番,成立指挥部,组建抢险队,储备物料等工作有序开展。但是,在我县由于多年未经历洪水考验,政府财政紧张等多方面的原因,依然有部分责任人思想产生麻痹,心存侥幸,缺少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汛前各项工作中被动应付,重视程度不够。
1.2 抢险队员落实不到位,队伍应急能力差
汛期前,乡镇街道和所辖村居成立了基干班、抢险队。抢险队员在家的年龄偏大,年轻力壮的都外出务工,很多都停留于书面形式。防汛知识培训和防汛专项演练开展少甚至不开展。一遇险情,人慌马乱,应急能力差,错过抢险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 防汛物料储备不足
有的乡镇、街道对所辖区域的防汛形式估计不足,储备物料存在短缺和应付现象。甚至对往年储备的失效、过期,不抗用的物料未进行及时更换。既使有大量的新储物料,也常有铁丝、编织袋规格单一,石料、木桩不符合用途标准的情况存在。遇险情时,打开储备库,有的需要再加工才能使用,费工费时,贻误战机。
1.4 排涝工程抗洪能力不足
多数乡镇、街道排水体系设计不科学,排水渠道不畅通。有的排涝工程年久失修,壅塞严重,功能减弱或丧失。另外,影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树木和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一旦遇到降水集中的情况,很有可能因为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
1.5 应急预案科学性不强
編制和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是实现由被动抗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落实以防为主方针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缺乏对所辖区域水情的调研和综合性评估,以致于制定的预案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防汛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
乡镇、街道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守土有责,要提高防汛工作的责任意识,每年都要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洪、救大灾”的要求,认真查找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并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把形势估计的更严重一些,把存在的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把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充分,争取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2.2 抓好抢险队伍建设
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要成立专业的防汛抢险队伍,村居成立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抢险队伍。抢险队伍里合理配置有经验的老同志和有技术的青年人员,让他们在实际防汛中互帮互带,共同提高防汛和抢险技术。同时,要对抢险队员进行组织纪律培养和抢险实战技术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3 做好防汛工具和物料储备
根据任务和险情的评估,备足防汛工具和物料,一部分是定点储备的,如编织袋、土工布、木桩、块石、沙子、雨具、救生设备等;一部分是登记备用的,如船只、车辆、油料等;储备在什么地方,数量有多少,一旦需要,如何运送。确保备的全,拉的出,用的上。另外,对防汛工具和物料要及时普查、登记、及早处理和更新过期报废物品,使工具物料在防汛抢险中真正达到顶打、管用、不误大事。
2.4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每年都要对现有堤防、塘坝、水库、函闸等防洪工程进行维修保养、除险加固,对需要新建工程早规划、早开工、高标准高质量建成。汛期不但要保证单个工程的有效运行,还要充分发挥多个工程的系统性防御能力。
2.5 完善应急预案
乡镇、街道要根据各辖区域的实际水情和往年经验制定汛期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并可针对防汛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多套预案,适势而用。预案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要进行汛前预案演练,一旦发生灾情,确保老百姓能在第一时间安全、有序撤离。要对已制定的应急预案深入研究,及时修订,细化完善,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结语
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实。在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做好防汛物料的储备工作,做好水库、河道、沟渠、管网等排水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及疏通工作,做好科学的应急预案和防洪演练工作,切实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取得防汛工作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1] 徐海春.浅谈基层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8):252.
[2] 蒋旭.浅谈基层水利防汛现状与对策[J].珠江水运,2018(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