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历史教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历史教学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培养人文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校历史教学与通识教育和培养人文精神的关系,讨论通过高校历史教学加强通识教育并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历史教学;通识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专才”与“通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许多伟大的人物同时精通数理化和史地生。多才多艺不仅不会抹杀专业的光环,反而会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高校历史教学应兼顾通识教育并阐述人文精神,这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一、高校历史教学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思想不论是在古老的中国教育模式上还是西方教育模式上都很早出现过。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模式而言,过分强调以分数衡量学习成绩,造成了学校、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功利思想越来越强烈。历史教育与人文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历史教育也是高校通识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1.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可以从“通”和“识”两个方面理解,“通”即“精通”,博闻广记,通知古今,强调的是知识渊博,知识面广;“识”是“见识”,见多识广,卓尔不群,强调的是對知识的灵活运用。相对于当前教育模式中各司其职,各行其是的现象和教育与实践脱节,许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实,通识教育无疑是一剂补救良方。
  通识教育从本质而言是一种不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从内涵上而言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主旨而言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非凡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从教学手段上而言可以分为类似哈佛教育中的专门设立多种体现通识教育内容的课程的方式和开设一定内容的必修课或者仅仅开设一定内容的选修课三种方式。
  2.高校历史教学是通识教育的基石
  历史与现实是高度融合的。高校的历史教学不仅强调牢记史实更要强调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事件,全面理解历史人物。高校历史教学从内容上符合通识教育所强调的博闻广记与真知灼见的要求。
  当然,并不是在高校开展历史教学就等同于开展了通识教育。从根本性质而言,高校的历史教学还是一个学科的教育,当今高校的历史教学依然会强调本学科内的教学成果,学生理解、认识历史也不等同于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到为人处世和学习、工作中来。但是,不论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历史教学给了学生更多更广的历史知识和多维度的分析问题的方式,高校历史教学不失为通识教育的基石。
  二、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本材料,历史教育也是通识教育的根基。通识教育有利于形成更好的人文精神,但是,通识教育并不等同于人文教育本身,通识教育强调的是“通”与“识”的能力,人文教育则强调在“通”和“识”的认知能力之上形成“以人为本”的判断和表现能力。人文精神是在人文教育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
  1.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以“人”为根本,以“文”为升华,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人本观念、个人观念和自由观念三个方面理解。人本观念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建国初期宣传的“某某某舍身救国家财产”的观念,现代的人本观念强调的是“财产有价,生命无价”;个人观念强调的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人是社会性的,强调个人观念必须要有社会性的限制,因此,现阶段完美的个人观念是在充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自由观念同样具有社会性,自由包括身体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但是不论什么样的自由都要受到社会性的约束,因此,现阶段的自由观念就是,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个体自由。
  2.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如前所述,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人文精神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精神文化,历史教育本身所涉及的人文教育并不多,但是,历史教育对于人文教育意义非凡,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领悟人文精神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历史领悟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并用人文精神要求指导自己的言行。
  三、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途径
  高校历史教学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方式基础,也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的高校教育毕竟渗透了太多的功利思想,当今的社会也在追求着“多快好省”地实现物质层面上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相对于这样的现实而言,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
  1.在高校历史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通识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是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却是在近现代才形成的,通识教育的方法一经形成就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的观念有助于提高高校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拓宽高校历史教学的视野。于此同时,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2.改进教学实践,淡化功利模式
  教学实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当今的教学实践过多地渗入了功利思想,简化实践环节,注重实践结果使得高校教学的大部分教学实践流于形式。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只有改善当今教学实践模式,淡化功利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结语
  照铜镜可以正外表,对照人可以明事理,参考历史则可以探知时代兴衰,高校历史教育正是为了让学生懂知识,知得失与兴衰,但是,懂知识与明道理、通人文并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半部论语”可以很快读完,“感知天下”则是人生经验与个人修为的体现,高校的历史教学应为通识教育打下基础,通识教育更因为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启栋.对高校历史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5).
  [2]郑亚红.浅议如何深化高校历史教学改革[J].情感读本,2016(05).
  作者简介:袁 敏(1989-),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学、历史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基层团支部在大学生基层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支办事有效的团支部队伍不仅能够帮党团管理者解决诸多事物,还能起到带头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现如今很多高校大学
在民间艺术中,美术是非常重要的门类,可通过美术很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探讨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保险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其中校企合作方式尤其引人注意。本文通过对国外校企合作的
目的:研究微信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份~2018 年 6 月份我院收治的 80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
扶阳益气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法则,是指用温阳、补阳、助阳、益气的药物来治疗人体全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阴阳失调,而形成的阳气虚弱疾病.阳乃是指阴阳相对而言,阴阳者“
原本将主要精力投向改革的新一届政府,遭遇了经济形势逆转向下的意外之局。一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增长,一面是不能再拖延的经济结构问题。如何破解这个两难之局?国务院提出了“盘活存量”的概念,寄望于对货币存量和财政存量的盘活,既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又推动结构的调整。  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当前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
政治学科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无论是传统的材料分析题还是新近出现的探究题,都是一种情境性的分析题。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所蕴含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近年来题型出现一些新颖的变化,但对学生要求的根本性东西没变。这类题仍然重在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联系能力,概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准确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这类题是学生在答题时比较头疼,难度较大,也是卷面失分最多的地方。以下就解题
新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新农村发展培养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一个主要的使命。然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目标定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地方院校人才供给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不适应
《文学理论》课程理论性强,注重理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普遍较重感性,缺乏哲学、美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相关理论基础,改善教学
例1 图1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rnA.甲户比乙户多rnB.乙户比甲户多rnC.甲、乙两户一样多rnD.无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