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练就学生自学能力一得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抓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读、写训练,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还要加强预习和课后延伸,养成自学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预习训练;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6-0038-02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头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作,督促受教人多练习,更是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指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需在老师的指点、督促下去练就和运用。这种自学能力训练和形成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体现在课前到课后的延伸中。
  
  一、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预习,养成自读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益。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任教期间,从未给学生留过作业,只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寒暑假,他把下学期的新课本发给学生。学生感到新鲜,就会自觉抓紧时间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哪篇课文对自己有启迪,哪篇课文兴趣不大,哪篇课文难懂,哪些章节不好理解,都写进笔记。至于将讲到某篇课文时,也要安排学生去预习,把不易理解的词句、生字记下来,同学之间也可开展互学。
  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在课前认真预习,在上新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指导。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课上力争多训练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与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知识,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引导学生理解:“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我让学生自己从课文里找根据:“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学生经过仔细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同桌互相讨论,搞清楚了花生米增加了,从而弄懂了作者说这句话的意思:增加了一个人的花生米才那么一点,可见平常仅总理一个人的时候就更少了,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啊!这样,学生就训练了怎样理解句子的方法:“抓、联、问、想、悟”,即:抓重点词语、表达方式等;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联系总结句或总起句,联系段、篇主要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问“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展开联想,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又如教冀教版《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课,最后的“小练笔”的内容是:“认真思考文章结尾处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自己的眼睛?三天以后,太阳已不再为你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写下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内心感悟作者海伦·凯勒内心独特的感受,并找到课文中的关键词:珍惜、三天、幸福……每个学生都进入了角色。有的写到:这三天我要好好、看看父母等亲人,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子,脸型、高低、胖瘦,想想有什么基因遗传给我……有的想走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城的雄伟和草原的辽阔,欣赏桂林山水的清、香、奇,万千美景尽收眼底;有的说,看上三天最爱看的书,享受最高的精神生活。对这三天的思考,学生的感受不一样:表达的方式、所写文体也不一样,但感悟、感受是一样的:珍惜这三天的光明,多幸福啊!这样既练了笔,升华了情感,也练就了自学能力。
  
  三、课后鼓励多练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除抓好学生的预习、课上启发、学生的应用训练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多读、多写、多练,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延伸和展示。按“课标”规定,各学段要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其中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期间,要求他们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写读书笔记,让知识内化;还可参与社区活动,例如,搞环保调查,探究环境现状、原因及其改进等,以体察社会和谐发展;还可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例如,办手抄报、做游戏、参观、访问、采访、游公园等。其中,计划、实施、小结都由他们自己做,将想、行、写融为一体,使他们的自立、自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自学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是语文教改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革新教法,相信、尊重学生,对学生启发、诱导、鼓励,指导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养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只有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语文教学才能成功,教师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春季越野赛跑,运动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看,运动员在做赛前准备了,有的压压腿,有的弯弯腰,有的蹦蹦跳跳,都在争取比赛能获得好成绩。越野赛跑开始了,第一项是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嗓门儿却很大。他的耳朵一只大一只小,很有意思吧!他的皮肤不是很白,头发有点儿卷。他很淘气,有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他一直和坐在他后面的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新时代小公民。我们应十分重视样本的示范教育作用: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作示范;培养伙伴榜样,用礼仪之星作示范;并充分发挥文明家长的示范作用,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文明礼貌的新时代小公民。  关键词:养成教育;文明礼貌;为人师表;伙伴榜样;家长示范;新时代小公民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16-02
目的了解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112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一、节约符号 在123456789中添上加号,使得数为225。
摘 要: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新的学习评价观。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新意识;教育观念;师生关系;评价观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55-02  创新意识是指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