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顺志:一声吆喝电影来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繁荣
  ——伴随着改革开放,全市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公共文化、文化产业、创作生产、现代传播、文化传承和文化保障等体系日益完善,构建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格局和良好生态。
  “你看!”忠县官坝片区电影放映员谢顺志端坐在长板凳上,快速地挽起衣袖,五六块浅红色大伤疤赫然显露。
  “这里还有。”谢顺志躬下身,又将裤脚盘起,坐在对面的碾盘村村主任胡长平“哎呀”了一声——无数块大小不一的褐色伤疤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谢顺志的双腿上,远远看去,有些恐怖。
  这些伤疤,都是谢顺志奔波在放映路上,摔了无数个跟头留下的。
  41年来,谢顺志放映电影近13万卷本(35毫米胶片电影胶卷每十分钟为一个标准卷本包装,放映员习惯称为“场次卷本”),观众达250万人次,累计行程9万多公里。
  这些伤疤,不仅记录了谢顺志的漫漫电影放映路,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文化的百花齐放。
  电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百无聊赖的漫长黑夜和心灵世界
  床单挂在墙上当银幕,收音机挂起来当音响……年少时的谢顺志痴迷于在自家院坝模仿放映电影,即便屡屡因摔坏收音机而挨打,他也乐此不疲。
  1977年9月,高中毕业的谢顺志通过考试,如愿以偿成为忠县原碾盘乡的电影放映员。
  时年16岁的谢顺志,是忠县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电影放映员。
  事实上,那时的电影放映员并不容易。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交通闭塞且没电没车。
  白天,谢顺志一行三人背着放映设备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晚上,三人又各司其职,负责发电、放映、宣传;若是在影片最精彩处遇上发电机故障或胶片卡片,观影群众必定呼声四起,这时的三人最为手忙脚乱、大汗淋漓;通宵放映完毕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奔往下一个村组……
  “设备笨重、路难走,加之晚上出行,摔跟头是常有的事。”谢顺志因此总是摔得满身是伤。
  尽管条件艰苦,十天半月不着家,但靠着放映机丰富了乡亲们的夜生活,这让谢顺志颇有成就感。
  当时农村电影放映员并不少,仅忠县就有300多位电影放映员,但由于农村地区文化贫瘠、文艺活动稀缺,电影放映对农村群众来说依然是“僧多粥少”。
  “那时候看电影简直像参加婚礼一样呢!平常聚不齐的人,到了看电影时就能实现‘大团圆’,电影散场后,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火把,场面非常壮观。”胡长平说。
  对于白天埋头劳作,晚上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农村群众来说,电影,在这时不仅是唯一的娱乐方式,更像是一道光,照亮了百无聊赖的漫长黑夜和心灵世界。
  农村电影的火與冰
  1983年,谢顺志买了一辆编号为8的永久牌自行车,专门用来搬运电影胶片。
  与此同时,农村的泥泞小路逐渐变成铺满石子的机耕道,过去靠肩挑背磨运输放映设备的方式也一去不复返。
  “种种变化,让人省力不少,摔跟头的次数也没以前那么多了。”尽管依然颠簸,但对于谢顺志来说,这已经十分幸福。
  幸福不止于此。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大地,多种多样的电影类型开始“跳”上荧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也开始起步,农村电影迎来了春天。
  “《蓝色档案》《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样化的电影类型,让放映点场场爆满。”谢顺志笑道,“上个厕所都必须越过里三层外三层的观影人群。”
  1981年,彩色胶片开始出现,从前的黑白电影逐渐变得五彩斑斓,农村群众也有了新的选择:5分钱的黑白电影或者8分钱的彩色电影。
  一切似乎变得越来越好了。
  1994年,谢顺志买来一辆摩托车,准备继续大展身手,却没想到农村电影的寒冬悄然而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青壮年开始大规模外出务工,VCD、电视机等设备也在农村逐步普及,从前场场爆满的农村电影,观影人数从上千人开始锐减到三五百人,甚至更少。
  “曾经男女老少扎堆来,现在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谢顺志止不住叹气,当初香饽饽似的电影放映员,好多都转行了。
  冬去春又来
  2018年11月8日,忠县官坝镇碾盘村。
  “谢顺志在官坝镇丰收社区放映。”在“忠县惠民电影大队”微信群汇报了当天的工作安排后,谢顺志和妻子汪丽华一起,将放映器材抬上小货车,赶往丰收社区。
  就在谢顺志开启放映机的瞬间,中影数字电影农村放映监控平台通过放映机的GPS定位系统等,接收到了谢顺志所放映电影的相关数据。
  此时的农村电影,已经进入了数字放映时代。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电影在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下变得冷清,但谢顺志依然坚守在放映阵地,因为他始终认为,电影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农民需要电影,农村电影还会焕发光彩。
  正如谢顺志所料,经历了尴尬的寒冬后,农村电影迎来了第二春。
  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在广大农村保证1个村1个月可看1场电影。
  此时的谢顺志,已经推烂了3辆木板车,骑坏了5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取而代之的是农用四轮车。
  2006年,“2131工程”进一步升级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曾收费才能观看的农村电影改为公益性质,农村群众得以免费观看。
  200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印发〈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实施细则〉的通知》,存于几代人记忆中的胶片放映机逐渐退场,数码放映机的时代到来。
  其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将丰富的文化吹进寻常百姓家,重庆市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也从相对紧缺迈入繁华时代。
  在涪陵区,6个民间表演团体为全区各乡镇送上了360场演出;在开州区,3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成为政府购买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对象;以精准扶贫助推文化小康,全市各区县都纷纷组织并实施了贫困地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彻底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
  同时,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还搭上“互联网 ”快车,实现“百姓点菜,政府配送”,让更多城乡百姓品尝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数码电影,与原来笨重的胶片电影相比,不仅携带方便,不易磨损,还能装载成倍的电影。”谢顺志说。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机,从录像带到光碟再到数字电影,农村电影的种种变化与发展,谢顺志都完整地经历并参与了。
  40多年过去,谢顺志已从当时忠县年龄最小的电影放映员成长为最年长的放映员。妻子汪丽华笑着打趣道:“他闭着眼也能把电影放映好。”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的党员示范产业园里,半人高的梨树枝头吐露新芽,村民王天树正忙着对梨树进行除草、施肥等春季管护工作。  王天树是村里的一名无职党员。两年前,安溪村经过考察和论证,决定发展150亩“党员翠玉梨产业示范园”,王天树积极带头参与其中。  正是有了像王天树这样在脱贫增收中当好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动致富的“排头兵”,激发了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使得安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荒山变成了千
2017年8月17日,美国硅谷。  中国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郑航正热情地介绍两江新区最新的发展情况:“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同时也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核心承载区。欢迎大家到重庆实地考察,共话合作。”  台下坐着的有诸多天使投资人,也有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留学生团队。在郑航看来,这对两江新区和重庆自贸试验区来说,是
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稻花丰年,蛙声一片……这些田园意象,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血脉,是落叶归根的思念,是断肠人的乡愁,是现代人的诗与远方。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大国的扬帆远航,离不开掌舵者;民族的复兴征程,呼唤领路人。  在春风吐绿、草木萌发的美好时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必将鼓舞和动员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
2017年1月12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健康重庆2030”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今后我市实施健康重庆建设的行动纲领。《规划》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对健康重庆建设的共识,提振建设健康重庆的信心,保持科学合理预期,为全市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规划
提“智”赋能  ——大力推动智能化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通过智能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生产方式,真正给传统经济赋能,让它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镜头】  老张和他的“全金属搭档”  技工张正道是一名技工,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红江”)工作。  现在社会都在讨论“智能化”,而张正道最深的体会是:智能化让他变“清闲”了!  这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忠县是大农村,乡村幅员面积2140平方公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分紧迫、任务艰巨。未来一个时期,忠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建设“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力争5年建成100个美丽乡村,10年内实现全覆盖。特色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产是美丽乡村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发展是第一要务,政治生态决定着经济生态,经济生态取决于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核心。忠县出台了“普惠政策33条”“创新驱动26条”“特色工业25条”“特色城市13条”“电竞产业19条”“美丽乡村16条”等政策,深化
一条休闲的深色长裙,一条枣红色的丝巾……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梁琴显得干练、自信。  “其实,我真的很平凡,没什么可说的。”未等我们表示完祝贺,梁琴便连连摆手。  对于梁琴来说,2016年是丰收的一年,她先后获得“重庆市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标兵”“全国第二届民事行政检察业务能手”称号。  当你走进梁琴的世界,你会发现,她并不是故作谦虚——她所有的成绩,只不过是执着之后发出的光,而醉心于工作的她,并不自知。 
开州区满月乡——一个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偏僻山乡,所属的开州区北部山区,位于全国11个集中特困连片山区之一的秦巴山区南麓。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劣势,导致满月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建设较弱、产业发展缓慢。  然而,经过两天的实地采访,CQDK全媒体记者分明感受到一种纵横激荡、决战贫困的力量——那是各类发展要素经过优化重组所激发出的发展合力。  要素一:人  ——作为地方发展最基层的要素,“人”的重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