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敢于、善于表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以便写作时,厚积薄发。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拓展,去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11)03-0092-01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写作内容空洞,总觉得无材料可写这一现状,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学生敢于、善于表达,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写下来,进行自由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以便写作时,厚积薄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拓展,去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真研究学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课前一分钟练说
这是魏书生老师提倡的一种做法,我在教学中也在尝试,感觉很好。魏老师说:“每人每天都要有一次口头作文或朗诵的机会,目的是培养说的能力。”学生有话说了,也就有内容可写了。我要求学生说的内容有这样几种:(1)每天学生对抄写在黑板上的名人名言的理解;(2)我给他们指定题目;(3)针对班上当天发生的一件事或几件事;(4)自己感兴趣的话题;(5)结合已学习了的或正在学习中的课文等等。这些内容可以说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朗诵诗词课文,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与作者在广阔的时空里与作者交流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所谓“自由”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己选材,自己命题,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诗文鉴赏、旅游心得、读书笔记、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社会调查、家庭琐事、学校纪事、班级见闻,或虚或实,或长或短,即兴之作,都可写入练习本中。这种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使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记录生活而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每天日记的内容。我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自由练笔。
三、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积累作文材料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的高级形态。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让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的材料来源不外乎两条:一是从生活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阅读中获取间接材料,即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生活材料是第一手材料,学生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文章来才会有真情实感。做生活的主人,一路走,一路观察,一路感悟,一路快乐。
写作的样本来自阅读,写作的语言、材料、思想也有一部分来自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注重阅读积累对写好文章意义重大,对名家名篇,甚至做到会背诵。我要求学生每人一本名著,每天阅读一定量的内容并及时写心得、写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并时常背一背),我还学生订了《创新作文》报刊杂志,开阔眼界,也能更好更多地积累素材。
在以上观察、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要重在悟,“悟”是体悟、思考。面对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景等,我告诉学生要放飞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思想,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验自然、解读社会、感悟人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切地感受。
四、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写作训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课文的范例作用,以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人身导向作用,使课文与写作合为一个整体。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并进行模仿练习,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
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时,作者是怎样刻画韩麦尔这一感人形象的?请找出具体的语句段落加以思考、体会。通过学生的努力,明确归纳:采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敢于自责、有责任感、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感人至深。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改写,以韩麦尔先生的第一人称来写,以及还是以小弗郎士的第一人称进行续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了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进一步领会了塑造人物形象可采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突出、醒目、有感染力。
五、分析研究学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巧设作文题目。
1 新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 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写作热情。如《心中有盏红绿灯》《我年轻,我需要——》《成长的烦恼》等等。
(二)提高效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流畅性。平常加强作文大练兵,为考试奠定基础。
(三)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批改别人的作文。
1 卷面是否整洁?
2 有几个错别字?
3 标点有几处错误?
4 有几个病句?
5 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典型真实、详略得当?
6 中心是否集中、突出、正确?
7 结构是否清晰,首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8 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或写作指导的要求?
9 语言是否简练通俗,或生动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写作,而且学会了批改作文。学生很乐意这么做,特别是给他人找出毛病时,自己很有成就感,同时他也会思考我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可谓一石两鸟,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感悟、去积累,并让其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创新,那么,作文就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乐园。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11)03-0092-01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写作内容空洞,总觉得无材料可写这一现状,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学生敢于、善于表达,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写下来,进行自由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以便写作时,厚积薄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拓展,去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真研究学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课前一分钟练说
这是魏书生老师提倡的一种做法,我在教学中也在尝试,感觉很好。魏老师说:“每人每天都要有一次口头作文或朗诵的机会,目的是培养说的能力。”学生有话说了,也就有内容可写了。我要求学生说的内容有这样几种:(1)每天学生对抄写在黑板上的名人名言的理解;(2)我给他们指定题目;(3)针对班上当天发生的一件事或几件事;(4)自己感兴趣的话题;(5)结合已学习了的或正在学习中的课文等等。这些内容可以说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朗诵诗词课文,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与作者在广阔的时空里与作者交流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所谓“自由”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己选材,自己命题,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诗文鉴赏、旅游心得、读书笔记、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社会调查、家庭琐事、学校纪事、班级见闻,或虚或实,或长或短,即兴之作,都可写入练习本中。这种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使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记录生活而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每天日记的内容。我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自由练笔。
三、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积累作文材料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的高级形态。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让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的材料来源不外乎两条:一是从生活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阅读中获取间接材料,即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生活材料是第一手材料,学生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文章来才会有真情实感。做生活的主人,一路走,一路观察,一路感悟,一路快乐。
写作的样本来自阅读,写作的语言、材料、思想也有一部分来自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注重阅读积累对写好文章意义重大,对名家名篇,甚至做到会背诵。我要求学生每人一本名著,每天阅读一定量的内容并及时写心得、写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并时常背一背),我还学生订了《创新作文》报刊杂志,开阔眼界,也能更好更多地积累素材。
在以上观察、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要重在悟,“悟”是体悟、思考。面对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景等,我告诉学生要放飞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思想,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验自然、解读社会、感悟人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切地感受。
四、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写作训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课文的范例作用,以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人身导向作用,使课文与写作合为一个整体。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并进行模仿练习,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
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时,作者是怎样刻画韩麦尔这一感人形象的?请找出具体的语句段落加以思考、体会。通过学生的努力,明确归纳:采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敢于自责、有责任感、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感人至深。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改写,以韩麦尔先生的第一人称来写,以及还是以小弗郎士的第一人称进行续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了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进一步领会了塑造人物形象可采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突出、醒目、有感染力。
五、分析研究学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巧设作文题目。
1 新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 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写作热情。如《心中有盏红绿灯》《我年轻,我需要——》《成长的烦恼》等等。
(二)提高效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流畅性。平常加强作文大练兵,为考试奠定基础。
(三)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批改别人的作文。
1 卷面是否整洁?
2 有几个错别字?
3 标点有几处错误?
4 有几个病句?
5 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典型真实、详略得当?
6 中心是否集中、突出、正确?
7 结构是否清晰,首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8 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或写作指导的要求?
9 语言是否简练通俗,或生动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写作,而且学会了批改作文。学生很乐意这么做,特别是给他人找出毛病时,自己很有成就感,同时他也会思考我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可谓一石两鸟,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感悟、去积累,并让其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创新,那么,作文就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