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课堂急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支撑
1.新课改理念强烈的要求。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生生命发展的呼唤。
学生是有生命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欣赏标新立异,渴求丰富多彩。学生并不想自己变成一个“书呆子”,而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有用的人。
二、“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途径
1.设计高质量的活动单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载体,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方向、方式,是课堂教学高效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活动单的设计要尽量做到学习目标定位准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是活动单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有梯度,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收复新疆》一课时,我设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史实,掌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步骤和策略。
(2)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
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阅读教材文本,在《收复新疆示意图》上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
活动二:根据《收复新疆示意图》,概括收复新疆的简单经过。
活动三:根据教材文本和材料,讨论左宗棠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思考左宗棠为什么能够收复新疆。
活动四: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呢?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2.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动力。
历史学习的知识是较为久远的,学生仅靠抽象思维很难理解,我们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时,我首先以漫画《大东亚圣战》导入,漫画描述的是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将侵华战争形容成一场解放中国人民、打造大东亚共荣圈的圣战。这幅漫画与学生的固有认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学生们都感觉很愤怒,这就成功地调动了学生愤怒的情绪。然后设问:“你想反驳吗?那你就好好学好本堂课的内容,将事实的真相告诉日本的同龄人吧!”在这节课中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选择好的课堂检测方式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保障。
检测反馈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活动单中的反馈练习对所学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严格筛选,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依据课文的不同,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检测反馈题: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你准备从事哪种行业(服装、餐饮、建筑……)?谈谈对这种行业的发展规划,并说明理由。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减负增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活动单导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历史课堂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成熟,需要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去,“活动单导学”一定能够打造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新天地。
1.新课改理念强烈的要求。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生生命发展的呼唤。
学生是有生命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欣赏标新立异,渴求丰富多彩。学生并不想自己变成一个“书呆子”,而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有用的人。
二、“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途径
1.设计高质量的活动单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载体,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方向、方式,是课堂教学高效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活动单的设计要尽量做到学习目标定位准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是活动单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有梯度,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收复新疆》一课时,我设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史实,掌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步骤和策略。
(2)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
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阅读教材文本,在《收复新疆示意图》上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
活动二:根据《收复新疆示意图》,概括收复新疆的简单经过。
活动三:根据教材文本和材料,讨论左宗棠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思考左宗棠为什么能够收复新疆。
活动四: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呢?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2.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动力。
历史学习的知识是较为久远的,学生仅靠抽象思维很难理解,我们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时,我首先以漫画《大东亚圣战》导入,漫画描述的是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将侵华战争形容成一场解放中国人民、打造大东亚共荣圈的圣战。这幅漫画与学生的固有认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学生们都感觉很愤怒,这就成功地调动了学生愤怒的情绪。然后设问:“你想反驳吗?那你就好好学好本堂课的内容,将事实的真相告诉日本的同龄人吧!”在这节课中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选择好的课堂检测方式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保障。
检测反馈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活动单中的反馈练习对所学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严格筛选,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依据课文的不同,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检测反馈题: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你准备从事哪种行业(服装、餐饮、建筑……)?谈谈对这种行业的发展规划,并说明理由。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减负增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活动单导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历史课堂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成熟,需要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去,“活动单导学”一定能够打造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