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一种罕见的小儿发育畸形,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不明确,为临床治疗带来理论困惑.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基因层面等发病机制相关文献,从神经纤维瘤病、骨膜环形缩窄、骨代谢障碍、遗传病学四个主流发病机制进行阐释,以期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与针刀治疗肩胛下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肩胛下肌损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刀组各31例.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第1周、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积分比较.结果:针刀组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6.77%,30/31)优于针刺组(80.65%,25/31),且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评分比较,在疗程结束后1周比较
目的:研讨和探究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麻城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400例骨折手术后恢复期患者.通过抽签法进行护理分组,对照组(20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00例)予以中医康复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7.50%,195/200)和总满意度(96.50%,193/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6.00%(172
目的:研究闭经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六项、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方法:对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因备孕于揭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按照患者是否闭经划分为闭经组(60例)与非闭经组(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中医证型辨证分析,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性六项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AMH水平进行检测,最后分析闭经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六项、AMH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医方面的根本影响因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