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为汶川造血赋能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行走在汶川的土地上,无处不在的变化让人欣喜、振奋。
  自2015年义乌对口帮扶四川省汶川县,始终坚持“真扶贫”与“扶真贫”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汶川实际和所需,特别自2018年开始,深入实施以“党建 市场 电商 物流 加工贸易 X”为引领的义乌特色帮扶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截至目前,义乌共援助汶川资金9324.9万元,落实项目61个,助力汶川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东“电”西输


  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生处有人家。
  初夏时节,位于汶川县雁门镇通山村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腰上,漫山遍野的樱桃树一片翠绿,红果挂满枝头,又是一年丰收季。
  “进入直播间的各位朋友,后面这片甜樱桃,就是我们汶川三宝之一,现在就可采摘上市,预订果子的朋友,我们会优先安排发货。”
  5月7日,作为义乌青年电商创业孵化种子计划培训班的优秀学员,汶川县藏羌西咪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羌族小伙董益顺,一大早就带着直播设备来到通山村村民董艳慧的樱桃园,开始网络直播预售。
  别看董益顺现在对直播营销熟门熟路,可在两年前,做电商他还是个门外汉,种植的水果主要靠商贩上门收购,价格波动大,利润微薄。
  通过两地政府的牵线搭桥,2018年6月,董益顺作为汶川县相关部门选拔的致富能人,前往义乌青岩刘村,参加青年电商创业孵化種子计划培训班。
  培训班的创业导师教授了他专业的电商知识,手把手地教他直播、建网店、修图、客户交流等方面的知识。接触到电子商务,董益顺的观念发生了巨变。
  回到汶川后,董益顺就从一名电商小白变成了电商创客,利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和运营技术,注册了淘宝网店,开通了快手、抖音直播账号,把直播间搬进了果园,通过直播预售帮助当地果农增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创业领头雁。
  目前,董益顺已与周边多个村寨的农户签订购销协议,联系果园面积超过100亩。
  不仅是汶川各族群众在搭乘电子商务致富快车,汶川相关企业也乘势而上,谋求与义乌开展合作。
  “以前,汶川虽然有大规模的特色水果种植,但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险峻,存在销路难问题。但是,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的电商模式,让农产品走出大山有了希望。”
  汶川食里八乡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赵建康说,从去年开始企业与义乌绿禾网、澜兰汇、顺联动力等公司合作,建立了网上汶川馆,打造“义乌销售 汶川发货”的电子商务模式,帮助雁门镇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甜樱桃3000斤,每户增收1.5万元。
  如今,在义乌“党建 电商”“汶川销售 义乌发货”“义乌销售 汶川发货”模式的助力下,汶川特色农产品的电商销售量从5%提升到35%。
  汶川发展电商,人才是关键一环。对于汶川来说,义乌对口帮扶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期限内,尽可能地把义乌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复制到汶川并生根发芽,成了两地有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5月,汶川三宝之一的甜樱桃成熟,当地群众忙着采摘。图/吴峰宇

  “要实现精准帮扶,把义乌电商人才培育体系的优势植入当地,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义乌市场发展委电商科科长喻中华说,自义乌汶川两地结对以来,在两地电商主管部门的牵线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按照电商班—电商专业的步骤共建电商学院,为汶川构建造血式电商人才培育体系。
  同时,义乌3年内预排了2253万元资金帮助汶川发展电商产业,为汶川提供师资培训、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精准帮扶。
  在电商帮扶中,义乌充分发挥电商优势,支持汶川发展电商产业,引导和鼓励义乌电商企业与汶川电商开展合作,将成熟电商资源、经验导入对口地区,帮助汶川培育本土电商企业。
  四川阳光净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聪说,前年他作为汶川县有关部门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前往义乌青岩刘村接受为期10天的电子商务理论、技术、实操练习。
  “夸张点说,这是改变命运的10天。”在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创业青年张骋感慨颇深地说,通过在义乌的学习,让他对电子商务前沿知识和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到了很多电子商务的运营、销售技巧,也亲身感受到了义乌浓厚的创业氛围。
  他还与义乌市澜蓝汇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共建《阿坝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
  “学成归来后,我们利用京东、天猫、微信微店等电商平台资源,结合义乌所学的运营技术和营销技巧,今年5月中旬就帮助汶川当地群众销售甜樱桃达到1000公斤,成交额上百万元。”
  张骋边说边拿出手机,点击进入微信“康养汶川”微店,一个种类丰富、操作便捷的网购平台便呈现在眼前,“微店不仅能买到汶川当地的产品,还能买到义乌的小商品。”
  借助义乌成熟的电商资源、技术,几年来,汶川县在12个乡镇建立了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帮助高山深处的各族群众销售农特产品,让互联网这股致富春风,吹进了汶川的千家万户。

输血、活血、造血三管齐下


  5月上旬,在绵虒镇郭家坝片区的义乌福田街道—汶川绵虒镇东西部扶贫协作来料加工扶贫车间,10多位缝纫工正脚踩缝纫机,麻利地加工着从义乌运来的衬衣布料。不一会儿,一件成品就完工了。
  作为汶川县致富“经纪人”,林福美是这家来料加工点的车间主任。她正手把手地教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志芳踩缝纫机制作衬衣。   她介绍,这间来料加工车间由义乌提供的扶贫资金援建,两条衬衣生产流水线成套设备由福田街道捐赠,价值近30万元。
  目前,在来料加工点做工的都是当地闲置劳动力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有40余人,其中贫困户6人,每人每月可领到加工费1000元以上。
羌族小伙子董益順正在工作室进行网络直播预售。图/吴峰宇

  一直以来,汶川闲置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转移就业难度较大。
  汶川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县普遍留守在家的妇女大多数为30到60岁,由于年龄偏大,要照顾家庭,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不愿意外出务工。加上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大量妇女劳动力因照顾小孩、老人不能外出务工,更有故土难离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外出……
  尽管闲置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转移就业的难题却成为汶川县就业扶贫工作的桎梏。
  而同时,远在数千公里外的义乌,用工难、用工荒困扰着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走不出去”,一个“招不进来”,迫切需要一条“撮合”两地合作发展、互惠共赢的“红线”,这就是东西部扶贫协作。
  汶川有所需,义乌尽所能。为帮助汶川群众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自义乌与汶川深入扶贫协作以来,这就被义乌作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上了日程。
  2018年,义乌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抓住培育和激活汶川内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输血、活血、造血三管齐下,借助在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方面的成熟经验,提出在汶川建立来料加工扶贫车间,让当地各族群众承接义乌来料加工产品,得到汶川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
  当时,来料加工产业对于深处川西北高原的汶川县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市场前景如何?如何争取到稳定、量大、价高的订单?很多人充满疑虑。
  来料加工产业在东部沿海早已不是新鲜事,已经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福田街道扶贫办主任、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会长周伟力看来,近年来义乌企业面临用工成本上升、用工缺口大等实际问题,企业向外发放来料加工业务量越来越大。通过在汶川设立来料加工车间,义乌企业可进一步优化生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扶贫帮困,单纯输血只能解燃眉之急,想彻底摆脱贫困,还是要增强当地自身造血功能。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无疑是增强造血能力的最佳途径。
  2018年8月下旬,义乌与汶川签署来料加工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按下两地合作快进键。时隔一月,来自2000公里外,满载义乌来料加工合作项目的首批小商品订单到达大禹村来料加工车间,这标志着汶川来料加工产业全面启动。
  “刚派送完8万件无痕短裤加工任务,10万条质检合格的无痕短裤也已经发往义乌厂家。”
  在汶川川青甘高原物流园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车间主任杨梅正在电脑上统计各乡镇加工点的一组组数据,详细记录各加工点收发、配送、发运来料加工订单任务。
  “大家手上做的手工品,是义乌运过来的原料,经过简单组装、加工,制作成精细的小商品,如蝴蝶结、胸花等,我们这里的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很快上手。”作为汶川县致富“经纪人”,杨梅多次到义乌接受来料加工专业技术培训,也是汶川县最先建立起来料加工车间的人。如今,在她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里,员工大多是威州镇、绵虒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老人。
  据了解,按照义乌—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截至目前,在义乌的鼎力支持下,汶川已在全域建立34个来料加工车间,其中标准化、上规模的乡镇车间12个,分车间22个,总面积7450多平方米,购置并投产使用的生产设备共80台,有1000余名各族群众从事来料加工,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特殊群体,人均每月增收1000元。

现代化物流高地

其他文献
7月,第一批10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陆续确定,河北“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成为其中之一。  从北京出发,向东驱车200公里,两个小时就到了河北省迁西县东莲花院乡。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就落户这里。  作为全国第一批10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规划定位的“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总投资15.67亿元,规划面积6.9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8年以来,湖北省实施以“垃圾全收集、污水全处理、厕所全覆盖、荒坡全绿化”的“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截至2018年底,荆门市建改农村户厕17.5万户,配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设施,精准灭荒4.12万亩,在湖北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并新建乡镇垃圾转运站49座。  但是,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五水共治”零排放取得了更高的成效。该镇苏福路雨水口断面氨氮浓度降到1.11,总磷含量0.11,非常接近三类水标准,断面水质的好转,得益于该镇五水共治办精准治理、高效治水等相关举措的具体实施。  据了解,苏溪镇辖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拥有省级工业园区信息光电高新区,拥有宗地企业190多家。数月前,苏溪镇在自我监测苏福路雨水口断面时发现水质出现反弹,区块内有100多家涉水企
2020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会上介绍,草案第二编“物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包括通则、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占有等5个分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物权编中设立了居住权。  关于居住权的问题早在2002年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就已提出设立,但是在最后的审议中,
自去年以来,“减负”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高频热词。教育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出台了10多个文件,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学生来说,减负效果并不明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我们做的调查都显示老百姓的获得感很低,大部分人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减负难,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上已经表态,再难也要减。那么,下一步,减负怎么进行?减负的重点在哪里?半数家
“请总书记放心,我已实现脱贫,还要努力奔小康!”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回访时,清远市连樟村贫困户陆奕和底气十足地说。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连樟村时走访了陆奕和一家。  时隔一年多,陆奕和一家依靠党的好政策,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大力发展麻竹笋、中药材和大棚蔬菜等产业,一家六口人年收入已超过11万元。  陆奕和的脱贫故事是清远市作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在深化扶贫改革上的一个成功
五一前夕,曾获“2017精准扶贫带头人”称号的陕西省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第一书记靳康鹏再获殊荣,荣获陕西省“五一勞动奖章”。  靳康鹏是陕西省铜川市卫计局的一名干部。2014年3月,被该局确定为哭泉村帮扶工作联络员,负责联系哭泉村对口帮扶工作。2015年8月,他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偏远山村哭泉村当第一书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贫困山村的落后面貌。  上任以
地处皖北,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居淮河中游,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截至目前,怀远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023户51003人,已脱贫20252户45949人,未脱贫1771户5054人。  围绕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怀远县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同时,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018年8月8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宣布,怀远县退出省级贫困县行
汪三贵  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也将收官。作为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为重中之重。  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文件,明确将对未摘帽的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村挂牌督战,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縣全部摘帽。  2019年底全国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共111
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由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主办,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建设美丽中国论坛”12月17日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报告厅举行。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