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4-二氯-5-甲基嘧啶(DCP)致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及防护措施。
方法对2,4-二氯-5-甲基嘧啶致接触性皮炎的64例患者进行分析。参与企业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
结果64例患者均在接触DCP后1~ 12 min,平均7 min发病。皮损发生于DCP接触部位,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10例出现水疱,皮损面积58~5 600 cm2。48例自觉灼痛,16例自觉瘙痒。4例头痛,3例恶心、呕吐,1例晕厥。10例在避免接触DCP 1~ 4d后,于DCP非接触部位出现皮疹,自觉瘙痒。8例皮损组织病理均为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5例表皮内水疱,7例真皮乳头水肿,有炎症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正压式充气防护服能将作业工人与外界完全隔离,可避免DCP所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结论2,4-二氯-5-甲基嘧啶所致接触性皮炎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少数患者在接触DCP后会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正压式充气防护服可起到有效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