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相互示范效应”。只有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考、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中我们可以巧用一些修辞、反语、双关语等幽默的语言,挖掘课程中有利于创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去主动地探究和创新。
  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教材只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要读好这些范文,但仅仅读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而且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横向拓展,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而且学生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随之学习兴趣也相应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教学民主”的观念,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相互合作、双向交流的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微笑教学”的艺术。教师上课的心境往往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影响并制约着整个课堂的气氛。因此,教师决不能把坏心境带入课堂。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只要一进课堂,就必须面带微笑,态度温和,精神饱满,热情诚恳。只有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可亲,平易近人,课堂气氛才会和谐美好。
  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维,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课堂活动作出正确的激励的评价。试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主动举手答题,只许正确,不许错误,轻则瞪眼,重则辱骂,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毫无疑问,它会遏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会将学生刚刚萌发的思维火花无情扑灭,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无从谈起。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
  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发挥主体性,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每一节课结束后,我都要问学生:“在这堂课里,你是怎样学懂课文的?”学生纷纷回忆,争相总结学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掌握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学的也是趣味盎然。
  启发质疑,引导自主学习。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教学《田忌赛马》后,学生提出了疑问:光调换马的出场顺序,齐威王能赢吗?这时课堂上学生都动起来了,摆马、画对阵图,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挥了他们最大的潜能,想出了一些方法,证明齐威王也能赢。课后,我又以《我给齐威王写信》为题,让他们给齐威王提建议,出良策,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
  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疑难问题。教学《凡卡》一文时,我问道:“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作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因为凡卡的信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清楚地址,爷爷无法收到,只有在梦里才能和爷爷团聚。用梦作结尾,突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揭示了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黑暗。用梦作结尾是一种反衬的手法,用甜蜜的梦反衬了凡卡悲惨的现实生活、、、、、、,然后,我要学生比一比,哪种说法最准确。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一次求异思维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创造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延伸、补充故事情节,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甚至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性想象转化。如教学《凡卡》后,我便启发学生续写“假如爷爷收到了来信,要求写出爷爷的外貌、表情、心理活动和动作,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布置课外阅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在阅读中他们能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教师在学生创造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诱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只有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必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进行字形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辨别所学的字,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与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往常的语文教学体现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容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能的教育,师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那么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优化教学结构,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
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容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对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创造
通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只要是教材中尚未讲到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看作是一种创新,这样的活动就应该视为创新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一、创新教育活动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包新需要
【摘要】本文从交际策略的来源、定义及分类谈起,把交际策略引入到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阐述了交际策略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意识 话语技巧 跨文化交际  一、交际策略的来源和定义  1、交际策略的来源  交际策略的概念是Slinkier在1972年用于解释学习者中介语时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语言的使用策略(lan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教师也都在小学美术课中进行着想象教学的实践。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发展想象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要内容。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想象力  一、前言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 最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是一个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道德的引导者, 思想的启迪者, 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艺术 主体性 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很大程度上还仅仅是一种应试教育,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地都相继开设了地方课程,如,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然而,地方课程,作为新的科目,对老师们而言,是既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熟悉,是因为地方课程贴近我们的生活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陌生,是因为它作为新学科,老师们没有经验可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尚在探索中。因而,地方课程的开设在许多学校形同虚设,只有形式却没有内
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是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心理辅导者、生活指导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班主任工作以管理代替教育、管理多于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管理为主的班主任工作,或许可以立竿见影,短时间之内在表面上形成所谓的良好班风,但事实上,存在的问题却很多。这样的班主任,即使身体上不累,心理上也会觉得累。以教育为主的班主任工作,虽在短时间之内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却有利于学生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