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晚更新世年代地层和海水进退

来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maom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4个钻孔详细的测年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对该区约110 kaBP来的地层进行了年代学划分,并且重建了晚更新世海侵海退过程.研究发现,形成于120~110 kaBP的蓝灰色硬土是本区晚更新世底界的标志,而晚更新世顶界的标志是形成于17~10 kaBP的暗绿色或棕黄色硬土.晚更新世早期110~60 kaBP间,本区主要发育河流相的含砾砂,但其中100~80 kaBP间发生一次较弱海侵,以溺谷相沉积为主.晚更新世中期60~22 kaBP,沉积物经历粗-细-粗3个阶段,分别是60~40、40
其他文献
当前电动自行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交通地位、安全性能、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于城市交通系统如何适应电动自行车少有研究。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现场勘查等方法,探讨电动自行车的使
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发生三次上升和两次夷平,因而分别形成高低两级夷平面。较低夷平面形成于新第三纪,结束于3.6MaB.P.,其上常有红色风化壳保存,表明形成于气候温暖的低地环境,海拔不超过1000m。从3.6MaB.P.开始相继发生三次构造运动,分别命名为青藏运动(A幕3.6MaB.P.,B幕2.6MaB.P.和C幕1.7MaB.P.),昆仑-黄河运动(1.2MaB.P.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YSDP-10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842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