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北海道南部渔场海域的水团结构复杂,本研究通过处理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数据,比较分析北海道南部流场的流态变化,并計算2008、2009年的水量交换情况。结果显示,津轻暖流流动情况大体相同,但年际流量相差悬殊。
关键词:道南海域;津轻暖流;亲潮;年际变化;季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P715.6 文献标志码:A
道南海域的研究[1-3]指出该海域呈现复杂的水团分布(存在亚北极水和亚热带暖水)。津轻暖流全年以东向流的形态输送亚热带水到北太平洋海域[3],亲潮水与津轻暖流水在水团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4-5],喷火湾中由密度对流驱动的高温高盐津轻暖流水在10-12月流入湾内,低温低盐亲潮水则在3-5月注入喷火湾[3-7]。然而,Nakada[8]等对喷火湾的研究中,2008、2009年道南海域的海流流动形式及流入喷火湾的水量有很大不同,但该海域是渔业生产集中的海域,很难进行现场观测,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还不明了。
1. 研究海域
本文研究海域为日本道南海域,地理位置跨越40°-43°N,138°-143°E。海底地形数据由JODC提供,该地形数据为500m高分辨率网格数据;其他数据均取自4D-VAR数据库。4D-VAR数据空间分辨率约为1.5km,跨越40.78°-42.67°N,139.56°-142.69°E。文中使用4D-VAR中5个参量:东向流速u(cm·s-1),北向流速v(cm·s-1),垂直流速w(cm·s-1),温度(℃),实用盐度,每个参量包含78层数据。
2.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深度22.50m,52.50m,97.50m分别代表道南海域的上、中、下层作为参考。
选取喷火湾入口处两点,A(42.34°N,140.85°)、B(42.16°N,140.77°E)。对流过AB所在垂直断面的海流进行积分,计算喷火湾入口处的水量交换。流量计算公式为:
(1)
式中, Q为体积流量(m3·s-1);
H为喷火湾湾口最大深度,H=90m;L为A、B两点之间的线段的实际地理长度,L=21km;
UA、UB分别为A、B点的流速大小,■为AB连线上分布各点的流速矢量(cm·s-1),流速方向以垂直于AB流出喷火湾方向为正;du、dh分别为速度U和深度H的微分。
3. 研究结果
3.1 北海道南部海域地转流场的垂直断面分布以上典型流场图中,以津轻海峡正中、流速较大一点为例,22.5m的流速为45.2cm·s-1,52.5m为38.4cm·s-1,97.5m为17.9cm·s-1,3个流速值相差不是非常大。因此,随水深变化流速有微小变化,但流速的铅直结构大体一致。
为更好地观察流场分布,本文将以22.5m深度为参考层进行分析。冬季,津轻暖流水与南下入侵的亲潮水相互作用,津轻暖流水由南转为向北流动,流动路径呈现“V”字,一部分亲潮水则向西流入喷火湾方向;津轻环流在春季流动最为明显,在冬季也会出现,4-6月份冷暖水团相互作用形成多个涡旋;夏秋季节,津轻暖流水离开沿岸,流向东南,同时,亲潮水流向喷火湾方向的流动形态比较明显。
3.2 道南水域海流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
由图知,2008年和2009年喷火湾入口处海水流出量均大于流入量,2008年流量比2009年小的多,为3.1425×106 m3·s-1;2009总流量数值为7.1311×106 m3·s-1。
2008年,冬季流量为-1.5392×106 m3·s-1,这表示流入喷火湾的水量大于流出量,春、夏、秋季流量均为正值;而2009年冬季则相反,流量大小为1.8525×106 m3·s-1,即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且全年交换量均为正值。
4. 总结与讨论
2008年津轻轻暖流水沿岸南下,津轻环流在冬春季节流动形态较为明显,亲潮水在冬季往喷火湾方向流动明显,冬季流入喷火湾的水量大于流出湾内水量,一部分低温低盐亲潮水在冬春季节南下入侵高温高盐的津轻暖流水;夏秋季节津轻暖流的南下流稍稍转向东南流动,并与亲潮水相互作用生成小尺度涡旋,春夏秋季节喷火湾流出量均大于流入量,与同年冬季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冬春季节,津轻暖流流动情况与2008年相似,但初夏出现的津轻环流比2008年流动明显,津轻暖流水由南转向东南流动,冬季流量与2008年相反,流出喷火湾水量大于流入量,且全年流出湾内水量大于流入湾内水量。■
参考文献
[1] Kido, K., and Ohtani, 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 Water in Funka Bay[J]. Bull. Fac. Fish. Hokkaido Univ., 1981, 32(2): 138-151.
[2] Kuroda, H., Isoda, Y., Takeoka, H., Kuma, K., Honda, S., Matsuura, H., Saitoh, Y., Takata, H., Iwade, S., Wagawa, T., and Kobayashi, N. Intrusion of the Oyashio water into the eastern mouth of Tsugaru Strait in early summer, 2003[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12, 32: 36-46.
[3] 吉田隆.親潮水の分布の平均的な季節変動[J].海と空,1992,68(2):39-48.
关键词:道南海域;津轻暖流;亲潮;年际变化;季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P715.6 文献标志码:A
道南海域的研究[1-3]指出该海域呈现复杂的水团分布(存在亚北极水和亚热带暖水)。津轻暖流全年以东向流的形态输送亚热带水到北太平洋海域[3],亲潮水与津轻暖流水在水团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4-5],喷火湾中由密度对流驱动的高温高盐津轻暖流水在10-12月流入湾内,低温低盐亲潮水则在3-5月注入喷火湾[3-7]。然而,Nakada[8]等对喷火湾的研究中,2008、2009年道南海域的海流流动形式及流入喷火湾的水量有很大不同,但该海域是渔业生产集中的海域,很难进行现场观测,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还不明了。
1. 研究海域
本文研究海域为日本道南海域,地理位置跨越40°-43°N,138°-143°E。海底地形数据由JODC提供,该地形数据为500m高分辨率网格数据;其他数据均取自4D-VAR数据库。4D-VAR数据空间分辨率约为1.5km,跨越40.78°-42.67°N,139.56°-142.69°E。文中使用4D-VAR中5个参量:东向流速u(cm·s-1),北向流速v(cm·s-1),垂直流速w(cm·s-1),温度(℃),实用盐度,每个参量包含78层数据。
2.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深度22.50m,52.50m,97.50m分别代表道南海域的上、中、下层作为参考。
选取喷火湾入口处两点,A(42.34°N,140.85°)、B(42.16°N,140.77°E)。对流过AB所在垂直断面的海流进行积分,计算喷火湾入口处的水量交换。流量计算公式为:
(1)
式中, Q为体积流量(m3·s-1);
H为喷火湾湾口最大深度,H=90m;L为A、B两点之间的线段的实际地理长度,L=21km;
UA、UB分别为A、B点的流速大小,■为AB连线上分布各点的流速矢量(cm·s-1),流速方向以垂直于AB流出喷火湾方向为正;du、dh分别为速度U和深度H的微分。
3. 研究结果
3.1 北海道南部海域地转流场的垂直断面分布以上典型流场图中,以津轻海峡正中、流速较大一点为例,22.5m的流速为45.2cm·s-1,52.5m为38.4cm·s-1,97.5m为17.9cm·s-1,3个流速值相差不是非常大。因此,随水深变化流速有微小变化,但流速的铅直结构大体一致。
为更好地观察流场分布,本文将以22.5m深度为参考层进行分析。冬季,津轻暖流水与南下入侵的亲潮水相互作用,津轻暖流水由南转为向北流动,流动路径呈现“V”字,一部分亲潮水则向西流入喷火湾方向;津轻环流在春季流动最为明显,在冬季也会出现,4-6月份冷暖水团相互作用形成多个涡旋;夏秋季节,津轻暖流水离开沿岸,流向东南,同时,亲潮水流向喷火湾方向的流动形态比较明显。
3.2 道南水域海流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
由图知,2008年和2009年喷火湾入口处海水流出量均大于流入量,2008年流量比2009年小的多,为3.1425×106 m3·s-1;2009总流量数值为7.1311×106 m3·s-1。
2008年,冬季流量为-1.5392×106 m3·s-1,这表示流入喷火湾的水量大于流出量,春、夏、秋季流量均为正值;而2009年冬季则相反,流量大小为1.8525×106 m3·s-1,即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且全年交换量均为正值。
4. 总结与讨论
2008年津轻轻暖流水沿岸南下,津轻环流在冬春季节流动形态较为明显,亲潮水在冬季往喷火湾方向流动明显,冬季流入喷火湾的水量大于流出湾内水量,一部分低温低盐亲潮水在冬春季节南下入侵高温高盐的津轻暖流水;夏秋季节津轻暖流的南下流稍稍转向东南流动,并与亲潮水相互作用生成小尺度涡旋,春夏秋季节喷火湾流出量均大于流入量,与同年冬季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冬春季节,津轻暖流流动情况与2008年相似,但初夏出现的津轻环流比2008年流动明显,津轻暖流水由南转向东南流动,冬季流量与2008年相反,流出喷火湾水量大于流入量,且全年流出湾内水量大于流入湾内水量。■
参考文献
[1] Kido, K., and Ohtani, 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 Water in Funka Bay[J]. Bull. Fac. Fish. Hokkaido Univ., 1981, 32(2): 138-151.
[2] Kuroda, H., Isoda, Y., Takeoka, H., Kuma, K., Honda, S., Matsuura, H., Saitoh, Y., Takata, H., Iwade, S., Wagawa, T., and Kobayashi, N. Intrusion of the Oyashio water into the eastern mouth of Tsugaru Strait in early summer, 2003[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12, 32: 36-46.
[3] 吉田隆.親潮水の分布の平均的な季節変動[J].海と空,1992,68(2):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