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直接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慢性股浅动脉闭塞症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动脉内导管直接溶栓结合下肢动脉成形术治疗慢性股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对慢性股浅动脉闭塞性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行动脉导管溶栓、随后行球囊成形或球囊成形加支架置入术19例;直接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组37例.结果 溶栓组溶栓前后重度狭窄和闭塞段血管长度为[(16±5) mm,(10±6) mm,t =3.598,P<0.05)],溶栓后病变血管长度明显减少.溶栓组和支架组置入支架长度及个数比较[(10±5) cm,(12±4) cm,t=2.062,P<0.05;(1.6±0.8)个,(2.1±0.7)个,t=2.102,P<0.05)].先行溶栓组和直接行支架置入组6、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股浅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动脉导管溶栓+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可以缩短病变血管长度、从而减少置入支架的数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程序(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MTP)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33例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MTP组59例,分析比较2组一般资料、输血量、输血比例、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非MTP实施前)74例入院24 h内平均输注红细胞悬液19.5U,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疗效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相关免疫学改变.方法 新辅助化疗56例和未行新辅助化疗20例共76例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20的表达.对76例Ⅲ期胃癌患者的HE(+)淋巴结、HE(-)的近癌灶淋巴结、HE(-)的远癌灶淋巴结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C的数量.结果 在新辅助化疗组2例患者
目的 评价年龄偏大尸体供肝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中供肝者年龄≥40岁,将79例接受尸肝肝移植的患者分为2组,<50岁组(40岁≤供体年龄<50岁)58例,≥50岁组(供体年龄≥50岁)21例.比较2组的供肝情况、受者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接受≥50岁供肝组患者21例,供肝者年龄为(54.6±3.9)岁,接受<50岁供肝组患者58例,供者年龄为(42.6±2.9)岁.2组
例1 男,73岁.因“上腹部疼痛、无排气排便8h”入院.患者进食后呃逆反酸,呕吐1次,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软,上腹部明显深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5次/min;无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2.0×109/L,中性粒细胞89.8%.腹部平片:腹部数枚小气液平面影.腹部B超:两侧腹及下腹部肠管稍扩张.术前诊断为腹痛待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急诊剖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阑尾炎者22例、慢性阑尾炎者15例、阑尾周围脓肿者12例、腹部包块者7例、胃肠道穿孔者2例.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确诊1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48例,组织学类型:阑尾类癌40例、阑尾腺癌6例、黏液囊肿2例、黏液囊腺瘤5例、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淋巴瘤
目的 探讨猪尾巴导管碎栓联合灌注溶栓在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中央型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中央型血栓形成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其中采用单纯灌注溶栓术(溶栓组)81例,猪尾巴导管碎栓联合灌注溶栓(碎栓组)56例,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
随着“耻骨肌孔”概念的提出以及对于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解剖的认识,经腹膜前间隙全腹股沟区修补术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采用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间隙平片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89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9例腹股沟疝患者,男54例,女35例;年龄65~ 87岁,平均(71±25)岁.其中腹股沟斜疝57例,直疝19例,股
期刊
胃底折叠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均是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作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其中18例Nissen胃底折叠术,18例Nissen胃底折叠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既往均无合并症和腹部手术史.将36例随机分成18例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联合高
期刊
目的 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术后和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酸碱暴露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的7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别于术后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后食管酸碱暴露的特点.结果 本组77例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25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33例,单纯行近端胃切除术19例.单纯行近端胃切除组酸反流总次数、超过5
患者男,26岁,住院号:222563,因脐周腹痛1d于2013年5月20日收入院.入院次日腹痛缓解.查体:T 36.7 ℃,P 80次/min,R 18次/min BP 118/76 mmHg,心肺无异常.全腹膨隆饱满,无胃肠型,无瘢痕,全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扪及占据腹中部囊样质柔软肿物,边界及大小不清,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亢进.双侧阴囊无睾丸,双侧腹股沟区无肿块.既往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