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提升自身素质,孕育丰富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路径选择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正式提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引起重视。
  一、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
  所谓情感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首先,情感教育必须以“情感”为出发点,把情感因素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整个领域和全部过程中。其次,情感教育必须避免片面重视认知而忽视情感。最后,情感教育必须使人的情感系统、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共同发展,和谐一致。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引导、激发、熏陶、感染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素质,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和谐发展的个性。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语文教学更是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1.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任何一种情绪情感都具有传导意图、信息和调节、引导方向的功能,所以教师的良好情绪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乐观、自信及对学生的热爱,会在课堂上产生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在内心会弥漫出一种和谐、温馨、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地指向和集中于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上去,而且会将注意力恰当地分配到课堂的一切活动之中,使得学生的目睹、耳闻、口说、手写、心思等都成为可能。
  2.情感教育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人是精神的存在物,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越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实践证明,只有以情感人,才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的语文教师来说,也不例外。我们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代新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不但要灌输,而且要启发诱导;不但要抽象,而且要形象;不但要讲理,而且要陶冶情操,这一切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和培养。
  3.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在过去,大多数家庭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深沉的爱。这种感受就是一粒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结成一个个善良的果子。现在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好,独生子女成为全家关注的焦点,很容易形成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通过情感教育可对学生进行感化,将情感弥散渗透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并作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融入学生的个性之中。”
  三、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路径选择
  1.转变观念,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语文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能够进行主动解释和认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时,他们才会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只有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所认识的事物和真实感受时,才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保持一种开放性的而不是终结宣判式的态度,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依照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参与者、指导者和学生心灵的呵护者,从而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的展开与推进过程中,愿意表达,敢于表达,勤于表达,让学生心境舒展安全,思维跨越、情感流动、灵感凸显、观点碰撞,无障碍、无阻拦。
  2.提升自身素质,孕育丰富情感。著名情景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曾说:“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的根。而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无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涵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趣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面对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如果连老师都没有起一点感触,那怎能传递出文中情感,又怎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呢?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许多文章内容与学生生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为课文中人情美、言辞美等所感动,上课时用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其他人,并常常使其他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到自己。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好,这才是语文情感教育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只有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周献敏.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马樟根.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试图研究英汉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旨在促使英语学习者正确掌握英汉委婉语的使用方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交际功能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在汉语中,《简明牛津词典》将委婉语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感到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法”(P.332)。英文中,委婉语Euphe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的产生意味着符合社会的需求及对教育的调整和变革。语文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之一,在面对教育现实时该如何继续承担母语教育的责任,该怎么样定位值得深思。  关键词: 高职语文 边缘化 定位  一  语文学科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与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但是,近两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升格为高职学院,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健脾和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脾胃气虚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总结益气健脾和胃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观察运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一样响亮,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如巨钟撞响一样有韵味,使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其实,语文教学如同写作,教师固然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课堂尾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激情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特别是抒情性的文章,更是需要通过多种朗读来品味文章的意境。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