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也存在着诸多信仰危机问题。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中,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仰危机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所遇到的一系列社会贫富差距、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使一些大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信仰迷失。此外,还有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渗透的影响,某些西方势力不断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制造麻烦,动摇一些涉世未深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多崇尚追求物质,而忽略了思想和精神的追求,从主观上形成了不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想意识。特别是有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中却不落实;一些“两课”教师自身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研究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甚者某些教师本身的价值信仰就不坚定,再加上有的教育形式呆板,内容空洞,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在客观上大大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也随之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非理性化
  我们可以忽略信仰本身的非理性成分,科学的信仰强调把非理性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客观现实表明,信仰不坚定,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就会颠倒,崇尚非理性势必就会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在这一方面,对于80后、90后一部分涉世不深、缺乏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大学生来说,尤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由信仰坚定性危机所导致的崇尚非理性表现为追随潮流,跟着感觉走的价值取向等。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多元化
  信仰的多元化是信仰对象和内容的多元化。其突出表现为:社会主义的理念(包括共产主义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利他精神、人的高度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失落,甚至在一部分人的意识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被其他信仰对象所代替、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过时等,这种现象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世俗化
  信仰的世俗化的实质是人生信念价值取向被市场价值取向所取代。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诚然,市场是注重现实利益的,在这种价值观的冲击下,有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原则没有把握准确,逐渐失去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约束,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市场化、物质化,这也是一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萌发的根源之一。
  
  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1、教育主体专业化
  教育队伍专业化是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工作的专业队伍,在高校教育队伍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运用能力,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在知识结构上,表现为不仅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理论素养,更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来不断发展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专业课、各种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简明通俗的内容、方式来让大学生感受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教学和其他活动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断地推进;在工作能力上,要熟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辅助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预测预见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注重工作方法,要深入大学生、深入校园,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普及形式,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行动特征、价值观变迁特点、价值取向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和困难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在身边,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其他各式活动,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内容时代化
  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要求。在引导和推进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特点的变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的“三个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实际来实现。也就是要在内容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保持科学性,引导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过程中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突破固定的、落后的方式和方法,紧贴时代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全球化、现代化、科技化等特点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教育等环节中逐步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并逐步加强。
  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不断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实现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如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和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如学习、就业等问题联系起来,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整个社会、经济等发展趋势联系起来,与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等联系起来,通过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推进,也让大学生在这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调整自身价值观,也就是说只有具备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被当代的大学生所接受、所认同。
  3、教学方法的学生主体化
  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根本着力点应在于唤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人”。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以“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
  二是多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实现“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三是多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多与学生平等讨论问题,多在课下与学生谈心,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把课上好。雅斯贝尔斯认为对话式教学法是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这是教育的“神圣本源”。“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即教师通过必要的讲授、辅导、督促、检查指导,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自我教育。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课堂才是充满亲和力、真正精彩的课堂。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寓教于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生动性。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在集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声情融会,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自然把握事物的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是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探求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更强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它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作或选择好多媒体教材。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恰当选用其中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制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大工作量,课前教师要熟悉课件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要熟练操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熟悉掌握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新时期对教师基本技能的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努力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5、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以多种考核办法相结合来改革考核制度,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教学的评价手段发挥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我们应当以新的思维和新的理念去思考和尝试,使之有利于教学价值目标的实现。
  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查仍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导致教师循规蹈矩地按教材内容满堂灌输,学生不爱听就加强点名,多布置作业,越是这样越使学生反感。因为有考试的压力,平时学生又不认真听课,一些教师不得不在临考前划重点,学生只要按照重点考前一背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只是暂时记住了一些知识点,思想政治素质能否提高就很值得怀疑。如此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在师生之间进入了恶性循环。
  一张考卷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品质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察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考察途径相结合,其成绩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考核标准应力戒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的弊端,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科的主要事实、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考察学生能否善于运用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例如:期末考察以撰写论文、发言稿、讲演稿、调查报告、口试、开卷考试以及实践能力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增强考核方式的人性化,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相统一,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考察,以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发言为依据,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这样多种考察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让这一手段真正为教学目的服务。
  (二)法律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社会就会无序,理想就只能成为泡影。所以,法制教育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高校中大力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利用纪律和法律来强化和发挥理想信仰的作用。
  (三)信仰教育应突出实践环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大舞台。高校要通过组织社会调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广泛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且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体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大学生实践信仰的信心。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接受历练,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
  (四)其它社会科学学科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力补充
  自然科学学科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坚强后盾和坚实基础。高校中各门社会科学学科都可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更进一步丰富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更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炳华.理想信念教育——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J].社会主义研究,2OO4,(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唐连凤,李建民.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化改革理性思考[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5).
  [5]黄国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3.
  
  作者简介:李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辅导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而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各行各业第一线输送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更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和现状入手,就如何开展高职生职业规划教育进行思考,以期构建全方位的高
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显微内镜下第Ⅴ、Ⅶ、Ⅸ脑神经血管减压术分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发性半面痉挛及舌咽神经痛1120例,取得满意效果,治愈1108例,治
钛(Ti)烤瓷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永久修复材料,它兼有金属的强度和烤瓷的美观,是目前临床修复研究的热点.Ti及Ti合金作为烤瓷金属有以下优点:rn
【摘要】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何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相适应,在能力和创新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物流管理专业考核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新的考核体系将立足于教改项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考核    根据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
【摘要】大学生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研究生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社会、家庭就业观念的影响;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各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就业指导的忽略等,都是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误区。本文针对这几个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误区;对策    一、背景    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巨头的贪婪,导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也未能幸免,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及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变化,带来了职业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上移的发展趋势。我院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正准备将高职专科提升为高职本科,本文旨在探索高职本科的办学规律。主要包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达到“三师化”,大力加强专业学科建设,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当前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要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大学生群体是走向自立,走向社会这一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多重价值观、多重人格的再构成等特殊心理集于一身,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就业心理,面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变化,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具
【摘要】结合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0届大专毕业生和2011届大二学生的就业思想调查问卷,并通过座谈和个别交谈等形式,分析了材料类专科毕业生就业思想的特点,就业困难的原因,初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材料;专科学生;就业思想;措施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柱石[3],材料类专科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所以他们能否很好的就业将直接制约着
【摘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不仅要在公示语翻译方面建立规范,执行规范,在推介语和广告语翻译研究上加大力度,更需要提高产业研究和参与人员的整体跨文化素质,需要职业翻译人员的深度参与,需要翻译质量体制性的保证。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跨文化素质;翻译质量保证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的新型产业代表。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的观念,倡导大力发展
上海国资委每年都有证券化率指标,伴随的是频繁的资产拆分、重组和股价异动。在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二元结构下,这意味着持续向市场注水,国资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 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