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南国风》说课稿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第四课时,也是这个单元的总结课,带有总结、归纳的性质。
  主要内容为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以及深入认识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
  为了方便学生尽可能更全面更好地了解我国南方民歌,我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开发与整合,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闽台本土民歌曲目,学唱闽台童谣《一只鸟仔》,便于上课时展示演唱。
  以民歌风格形成的其中的三个原因:地理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发展为主要侧重点和线索。并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赏几首代表性南方民歌,学唱几个南方民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南方民歌的美,在此基础上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与学生圆满完成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彩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南方民歌的美,真正喜爱南方民歌。
  二、目标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虽是一级达标学校,但学生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平时对民歌知识了解很少,但大部分同学对音乐充满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学生已有一定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具备课堂学习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相对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操作,具有初步的在多媒体教室学习的经验。所以,我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了解闽台本土民歌曲目,学唱闽台童谣《一只鸟仔》。并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观从“知识本位”到“人本位”转变的思想,确立以下教学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多彩民歌的兴趣,开拓视野,用自豪的心态,正确审视并弘扬我国民歌文化,树立本国本土文化价值观。
  2.过程和方法: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运用表现(演唱)、聆听、探究、合作、比较等方法学习、理解我国南方民歌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
  3.知识与技能:(1)感受、演唱、体验几首南方民歌的片段。(2)认识南方民歌风格特征,认识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
  三、过程分析:
  本堂课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学唱、听赏几首代表性南方民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南方民歌的美,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歌的兴趣,用自豪的心态,正确审视并弘扬我国民歌文化,树立本国本土音乐文化价值观。
  主要教学过程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与导入:背景《小河淌水》,范唱《小河淌水》;学生合唱《一只鸟仔》。课前就打开课件,图片是浙江西塘古镇的风景,背景音乐是葫芦丝《小河淌水》,先声夺人,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进入到南国的飘逸,婉转,轻灵当中。
  第二部分南国民歌赏析:1.三首民歌,加拓展两首,欣赏、讨论、跟唱、分析。《弥渡山歌》——地理环境;
  《对鸟》、《一只鸟仔》——地方方言;《龙船调》、《幸福歌》——社会发展。2.接着再次分别聆听方言和普通话版本的《弥渡山歌》,感受方言的韵律。引到学生本地的方言上,让学生再次哼唱《一只鸟仔》片段,过渡到《对鸟》,同是方言,感受不同地方不同的韵律美。继而从《对鸟》的问答形式说到《猜调》,欣赏一遍,接着让学生两组对唱,再次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南国民歌的印象。3.从对唱说到宋祖英金色维也纳演唱会邀请老外学说《龙船调》念白的小故事,并请学生学说《龙船调》艄公念白的方言部分,并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划船律动。
  第三部分南国民歌特征分析、南北音乐对比,总结。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评价。
  四、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和我校学生情况制定了创设情境法、教师示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法、表现法、讨论法等。教法分析其实也就是本课的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我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浙江,湖北时候,都借助多媒体,边欣赏各地的风景图片,边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衔接到民歌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每首曲子都适当的介绍背景、渊源、还有歌曲后面的创作故事。学唱时则采用听唱、跟唱的方法,如朗朗上口的《猜调》,让学生听过一遍就可以跟老师对唱。
  五、评价分析
  这节是南方民歌的鉴赏和多彩的民歌单元的总结课,我侧重放在学生学会几个南方民歌的片段和让学生自己感受南北民歌不同。主次得当,各负其责,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难做到层次清晰,浑然天成。
  最后,评价完做个小结,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再次领会南北民歌的特征,和学生一起综述民歌的民族风格,告诉同学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还有好多地方的民歌我们这一节课没有时间一一提到,大家有时间的话自己可以去听一听,感受一下。热爱本国的文化,本国的音乐,让我们的民歌更好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责任编校:卫风)
其他文献
当前,很多学校喊的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做的却是全力推行应试教育,以牺牲学生的幸福、快乐和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只为了分数、只为了升学,不按计划开课,不按教育规律办学。特别是艺术教育更是可有可无。要想加强艺术教育,必须做到:强化管理,全面落实保障措施;执行标准,开齐上好艺术课程;夯实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精心设计,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文化沉淀,创建艺术教育特色。  一、强化管理全面落实保障
我是陕北人,清涧县,家是农民家庭,父母现在还在农村种地。小时候,家里人口很多,弟兄姊妹八个,我是老大。  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父亲是一个字不识的农民,性格很软弱,活得很窝囊。  别人家的孩子把你打一顿,回来后希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但得到的是他们再一顿打,让我不要惹事。  所以,在社会上你只有依靠自己,而不可能依靠任何人。这是我那时认识的第一个问题:既然要活下去,就得靠自己。  01  家里把我
期刊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是当代管理会计研究的两大方法,在西方,近年来实证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研究体制,研究人员素质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的管理会
在村上春树文学作品委婉温润、荒诞梦幻的叙事风格背后,往往隐藏着孤独、迷失、绝望、死亡等浓郁至极的消极人生难题.然而,村上并没有止步于对生存难题的直白宣泄,而是积极通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完善及改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型全面发展人才,已成为高中教学开展的主旋律。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身体
伴随着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武术发展起来渊源远流长,堪称为中华之“国粹”。而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令世人瞩目,而中国武术也已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关注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审时度势、狠抓机遇把“国粹”——武术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理想与愿望。那么中国武术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的探究则是一个必须被重视切急待于解决的问题,这样才可能使中国武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武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随
历史就是以往发生过的事情和进程.历史的分类很广泛,各类的历史资料纷繁复杂,真伪杂陈.各种文献、各种史书、各种和历史有关的其他著述、各种出土文物等,都使历史的至关重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