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宽带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笔者将3G与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引入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动态、静态和移动、固定相结合,实时创设学习情境,文、图、声、像、景联合提供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枯燥说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无线宽带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有机探索。
关键词:3G;多媒体;政治课教学;课件;无线宽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52-02
引言
不久前,在国内刚刚推出的3G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以高速、移动、宽频、实时等优势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网络工具。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和3G技术的优势,将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教师长期摸索并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教学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读、可看、可听,信息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课件是教学的手段,是用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训练的工具。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忌讳追求表面文章,堆积图片视频,那样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忽视教学内容的掌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坚持为“学”服务,达到启发、引导、点拨、开窍的目的,追求恰到好处、简洁明快、点到为止。
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尽管课件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但内容是提前制作的,属于静态、非实时的信息,无法进行动态、实时交流和与第三方、第四方互动。而3G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是新一代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为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手段。当3G与多媒体课件相互融合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一、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上课之初,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是最擅长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吸引注意,激发兴趣,激励探究,使学生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在导入式教学时,老师别出心裁,神秘地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猜着,答案应有尽有,老师却连连摇头。在学生们绞尽脑汁时,老师却将四川九寨沟的彩色溪水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哇,真漂亮!” 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接着老师又将褐黄色翻滚着白色泡沫的造纸废水也投放在屏幕上,立即引发学生惊叹。课堂气氛顿时被渲染起来。老师趁势一转:“同学们,大家是要青山绿水,还是秃山臭水呢?”接着引出本课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图文结合,形象生动,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移动式教学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重难点的突破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在这方面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只是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还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形象具体、声色兼备的课堂情境,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练习题目的便捷性,有效地实现讲与练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衔接,突破重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如讲“热爱集体”时,讲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是要使集体有力量就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呢?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了。突破这两个重难点,老师选择伊索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老师先播放一段三只动物的视频短片,然后显示三只动物朝各自的方向使劲拉车的图片,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在屏幕上打出三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问题:
(1)他们用尽了力气,但推车还是停留在原地,丝毫不动,为什么?
(2)它们怎样才能把行李运到目的地?
先请学生回答,然后按学生所说的,再在黑板上进行受力分析,表示出三只动物方向一致的用力情形。体现出要有共同目标,才能拉动小车向前跑。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要团结合作,要有共同的目标。”答案很快就被学生总结出来了。
再如:老师对生病的学生在病房补课时,直接通过笔记本电脑配上3G上网卡接收同学们的问候和祝福,并解答学习中的问题,更多的知识则利用笔记本电脑使用3G网络自行查找解决或利用网络求助其他同学,让学生直接感受学校、班级集体的关心和力量,增强战胜病魔、学好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三、利用3G特殊的声像效果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创设动画情境,展示逼真如实的道德情境和道德现象,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做出选择。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网络问题”时,老师让学生提前预习,使用不同上网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选择多处上网地点,如家中、校园、公园、商场等地,设定内容包括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同学关系、著名人物等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利用QQ(网络聊天)、SNS(网络社区),使用文字、图形、图片、图像发表对网络低俗之风的看法。课堂教学时,把反馈回来的各方观点分类标出,既能发现互联网的优势,又能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较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不但明白了道理,受到了良好道德情感的感染,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活跃了思维。
科学研究证明,人们记忆信息的效果伴随手段不同而结果不同。单独视觉记忆效果为25%,单独听觉记忆效果为15%,但视听结合记忆效果高达65%。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利用有关声音效果,启动听觉,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执教《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文时,老师进入课堂就播放现在的流行歌曲——《北京欢迎你》,使学生在轻松当中开始新的一课,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角色。紧接着,请北京的校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用3G手机现场拍摄动态实况图像,采访游览的外国朋友,声音和图像直接传送到教室,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结束课程时,老师引用一首《朋友》MTV歌曲,搭配播放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图像作为这一节课的结束,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又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实现了对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总之3G与多媒体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创设实时立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渗透,使课堂时时处于动态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作为一种移动式学习方式,不仅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形成立体沟通,从而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对未来职业的准备等方面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编辑:刘轩)
关键词:3G;多媒体;政治课教学;课件;无线宽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52-02
引言
不久前,在国内刚刚推出的3G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以高速、移动、宽频、实时等优势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网络工具。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和3G技术的优势,将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教师长期摸索并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教学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读、可看、可听,信息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课件是教学的手段,是用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训练的工具。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忌讳追求表面文章,堆积图片视频,那样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忽视教学内容的掌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坚持为“学”服务,达到启发、引导、点拨、开窍的目的,追求恰到好处、简洁明快、点到为止。
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尽管课件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但内容是提前制作的,属于静态、非实时的信息,无法进行动态、实时交流和与第三方、第四方互动。而3G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是新一代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为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手段。当3G与多媒体课件相互融合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一、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上课之初,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是最擅长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吸引注意,激发兴趣,激励探究,使学生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在导入式教学时,老师别出心裁,神秘地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猜着,答案应有尽有,老师却连连摇头。在学生们绞尽脑汁时,老师却将四川九寨沟的彩色溪水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哇,真漂亮!” 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接着老师又将褐黄色翻滚着白色泡沫的造纸废水也投放在屏幕上,立即引发学生惊叹。课堂气氛顿时被渲染起来。老师趁势一转:“同学们,大家是要青山绿水,还是秃山臭水呢?”接着引出本课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图文结合,形象生动,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移动式教学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重难点的突破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在这方面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只是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还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形象具体、声色兼备的课堂情境,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练习题目的便捷性,有效地实现讲与练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衔接,突破重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如讲“热爱集体”时,讲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是要使集体有力量就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呢?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了。突破这两个重难点,老师选择伊索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老师先播放一段三只动物的视频短片,然后显示三只动物朝各自的方向使劲拉车的图片,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在屏幕上打出三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问题:
(1)他们用尽了力气,但推车还是停留在原地,丝毫不动,为什么?
(2)它们怎样才能把行李运到目的地?
先请学生回答,然后按学生所说的,再在黑板上进行受力分析,表示出三只动物方向一致的用力情形。体现出要有共同目标,才能拉动小车向前跑。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要团结合作,要有共同的目标。”答案很快就被学生总结出来了。
再如:老师对生病的学生在病房补课时,直接通过笔记本电脑配上3G上网卡接收同学们的问候和祝福,并解答学习中的问题,更多的知识则利用笔记本电脑使用3G网络自行查找解决或利用网络求助其他同学,让学生直接感受学校、班级集体的关心和力量,增强战胜病魔、学好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三、利用3G特殊的声像效果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创设动画情境,展示逼真如实的道德情境和道德现象,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做出选择。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网络问题”时,老师让学生提前预习,使用不同上网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选择多处上网地点,如家中、校园、公园、商场等地,设定内容包括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同学关系、著名人物等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利用QQ(网络聊天)、SNS(网络社区),使用文字、图形、图片、图像发表对网络低俗之风的看法。课堂教学时,把反馈回来的各方观点分类标出,既能发现互联网的优势,又能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较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不但明白了道理,受到了良好道德情感的感染,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活跃了思维。
科学研究证明,人们记忆信息的效果伴随手段不同而结果不同。单独视觉记忆效果为25%,单独听觉记忆效果为15%,但视听结合记忆效果高达65%。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利用有关声音效果,启动听觉,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执教《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文时,老师进入课堂就播放现在的流行歌曲——《北京欢迎你》,使学生在轻松当中开始新的一课,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角色。紧接着,请北京的校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用3G手机现场拍摄动态实况图像,采访游览的外国朋友,声音和图像直接传送到教室,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结束课程时,老师引用一首《朋友》MTV歌曲,搭配播放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图像作为这一节课的结束,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又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实现了对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总之3G与多媒体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创设实时立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渗透,使课堂时时处于动态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作为一种移动式学习方式,不仅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形成立体沟通,从而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对未来职业的准备等方面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