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导入 用心聆听 寻找乐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教学是纯粹的精神空间的拓展,在这里心灵自由地呼吸、精神的张弛。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品尝艺术的甘醇,捕捉艺术的神韵之美,这是当今学生对老师提出无言的要求。
  一、热情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的愉悦首先来自于老师,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也来自老师对音乐教育的激情,教师的积极态度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当我在上《春节序曲》一课时,由于这是以春节为主题的音乐欣赏,所以我特意穿了件较喜庆的漂亮衣服,春光满面地走进课堂,显得很高兴地问学生:“你们看,我今天穿的怎么样?”学生有的说:“漂亮”,有的说:“好看”……我紧接着又说:“知道我小的时候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漂亮衣服吗?”有学生说过生日时,有学生说过年时……轻松的谈话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主题。谈到春节,学生的兴致可浓了,七嘴八舌地说起了春节的趣事。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我话峰一转:陕北人民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想知道吗?下面这首乐曲会告诉你。如此这般引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激发了聆听音乐的兴趣。
  二、用“心”聆听,感知兴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又是情感艺术,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兴趣不能持久保存,听着听着容易走神,也就是没有进入音乐之中。在《春节序曲》的初次听赏过程中,我没有任何语言,只有让学生听着音乐用笔随意在纸上给音乐画心电图,听画之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个字两个字只要有想说的都可以写下来,如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画着画着,学生自然地就走进了音乐,只见学生画的心电图波动大的表示热烈,波动比较小的表示柔美。可见,学生的心灵在音乐的流动中与音乐释放的情感发生了共振,音乐诠释的乐思在学生的脑海中奔涌,真正做到了用“心”聆听,感知兴趣。
  三、让学生教学生寻找乐趣
  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要想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就要找到他们感兴趣,愿意做,喜欢做的事,也就是捕捉“兴奋点”。于是在熟悉《春节序曲》主题时,我大胆地让口风琴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演奏,让学生展示课外学习成果,也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知识,共享知识的空间。在许多学生投来羡慕的眼光时,我及时鼓励:“他们演奏的好,你们唱的肯定也非常棒,想和他们比一比吗?那就让他们吹你们唱吧。”挑战性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口风琴小组的同学也来了兴致,只见吹的伴着唱的,唱的随着吹的。几个回合我没有教唱一句,学生跟着口风琴小组学生的伴奏就学会了主旋律乐曲。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着,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的快乐,老师教的轻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四、感悟音乐,确有乐趣
  欣赏教学是通过音乐欣赏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究,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参与行动。在引领学生分段欣赏《春节序曲》中的热闹场面时,我启发鼓励学生:“仔细听,多热闹的场面啊,都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在演奏,你们一定也会敲击,试试看跟着节拍敲一敲。”于是乎,只见学生有的做敲锣的动作,有的做打鼓的姿势,有的挽起胳膊,掐着腰拉开了吹唢呐的架势……当音乐转入抒情优美的段落时,我又开始启发学生想象在这段音乐里,由于音乐节奏、速度的变化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这时有的学生已经在跟着音乐美美地做起柔柔的动作来,于是我就抓住时机说:“看,同学们已经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动作与音乐配合的真美,音乐就是为你们所做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加入秧歌群舞队吧。”于是乎,教室里顿时一片沸腾,学生们兴致高昂,认真地随着节奏扭着秧歌、敲着锣、吹着唢呐,打着鼓,好一派热热闹闹的场面。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与音乐产生了情感共鸣,真正达到了音乐欣赏的目的。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在音乐实践感悟中找到了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他们会在老师的启发引领下,不知不觉地走入音乐世界,用心体会音乐之美。
  音乐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聆听美妙的乐曲并不亚于通读精妙的文章,在新形势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在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迫切需求下,我们音乐教师要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式,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以此激发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情感.正是这种理念,才使得学生们喜爱我的《春节序曲》欣赏课的教学,以至于喜欢音乐欣赏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理解学生,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一定会上的很精彩。
  【作者单位:淮南市谢家集区第四小学 安徽】
其他文献
著名的德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他认为在音乐的构成中,其第一要素就是节奏,而并非是旋律,由此可见,音乐中节奏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还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才是最佳的培养时期。下面本篇就来具体介绍如何培样小学生的音乐节奏,以及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意义  在小学实施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促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一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数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义分调节器动学生态地理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创设情培激发兴趣    数学同其它学科不一样,它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钟爱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虽然幼儿熟悉各种表情也会加以模仿和表现,但是要让幼儿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体验直接在蟹壳上用泥塑加以表现却并不简单。因为这次活动
针对现代网络销售过程中配送路线规划的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客户收货点的随机性、分布散的特点,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合理的投递网点,转化为对投递点的路径优化问题,以最小化行驶里程目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道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自己对学习的需求。要知道学习知识的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而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我来简单谈一下我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首先,导语的设计要独具匠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其有效性也越来越明显,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是指包含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储存和信息伦理的总称;而学科指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门课,或者是一组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整合更多的表示使两者成为整体,使之一体化。   在目前的大多数
CAI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教学模式,悄悄地走进了课堂,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习惯作为指导。意识决定行动,想要小学生将语文学好,必须培养他们的一种习惯意识。语文的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有直接性联系。语文学好了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良好的习惯意识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前应该意识到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习惯分为好习惯与坏习惯。养成一种
观众厅既是影剧院的核心,又是人们视觉的焦点,它的装饰效果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形态感、色彩感与光影感是装饰设计中的三大要素,本文阐述了上述三大要素在观众厅装饰设计中的
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语言能力培养对儿童发展重要性,倘若能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认识周围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