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思维模式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易经》的思维模式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共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整体思维模式到“情景交融”的表达手法,二、从体悟思维模式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三、朴素辩证思维模式促使人对宇宙生命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易经》;思维模式;文学影响
  作者简介:向恩锐(1995.1-),女,土家族,湖北鹤峰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由符号和文字两部分组成,符号即六十四卦的具体形式,文字又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指记录占卜情况的卦辞和爻辞,“传”则是对这些卦辞和爻辞的解释。《易经》虽然不是纯文学文本模式,但它的记言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于后来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从整体思维模式到“情景交融”的表达手法
  “古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考察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与联系,进而形成了整体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生活中的事件必定与周围事件有必然联系,而这个联系又受到功利主义的驱使而调动人们的情绪和思考,例如“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认为看见龙在田野上,有利于觐见贵族,这是在龙这个形象和贵族之间建立联系,又因为见到了龙,所以在心理上給人积极的暗示。这种联系表现为文学上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抒情表达手法,作者在见到眼前之景时会因受自己主观情绪的影响而使客观对象披上一层情绪的外衣,进而与之产生主观上的联系,以月亮这个在中国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为例,月亮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存在时,它盈缺满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是不会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但是当它的客观存在投射到人的主观意识时就会在客观存在(即月亮本身存在的形态)和主观意识(作者观月时的情感变化)建立一种联系,如在远游人的眼中月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沉思者的眼中月是“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因主观迁移而发生了客观存在与主体不同的联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就是说的“天人合一”的文学表达手法。
  二、从体悟思维模式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
  《周易》是简单记言,其表达记事简洁精炼,如“吉”、“凶”、“元亨”、“咸临”等,不同于西方叙事那般繁复严密,在文字记言中的活动性促使人们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进行体悟,例如“过涉灭顶”四字言简意赅,却在启示我们三思而后行。孔子首创“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周易》可谓之滥觞。因为文字活动空间的出现,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能充分调动主观感受去感悟所读之言,也就要求读者具有“悟”的能力,这一特点在魏晋时发展成为玄学,魏晋时期谈玄之风盛行,“言意之辨”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其中的“得意忘言论”和“言不尽意论”都充分体现了《周易》“词约义丰”的特点,再发展到后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味外之旨”(司空图)等观点大量出现逐渐形成蔚然大观。从简言记事的体悟式思维到孔子的微言大义再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都是《周易》对于后世文学表达方式的启迪。
  三、朴素辩证思维模式促使人对宇宙生命的哲学思考
  《周易》中有大量一分为二的例子,例如乾坤、阴阳,这都是相对的概念,又有“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这是对二者之间对立关系的认识,进而又提出“天地交而万物通”、“一阴一阳谓之道”在强调对立的基础上又强调二者的统一作用,相互交感共同作用于事物才能推动事物发展,且在《周易》中认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认为万物的发展寓于不断变化之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对二者关系之间逻辑关系的辩证比较,此外还有对于万物本原的探索,“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生命本原的思考,受《周易》这种辩证思维的影响,后世诗歌中常出现对宇宙生命的思考,特别是发展到宋代的哲理诗,出现了很多对于自我、生命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索。如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就像是一场充满难题的旅行,“我”在其中也只是个过路的行人而已,不管“我”在过往的日子里留下怎样的宏幅巨制,也只是像雪泥上飞鸿的指爪印记一般,早晚也会消失在漫漫长路之中。这是从整体生存来思考个体生命的发展。整个宇宙的发展来看,个体生命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那在这人生之中个体生命又该怎么去面对自己力量的弱小了?关于这些命题的思考都可回溯到《周易》中,正是在《周易》中大量充斥的朴素辩证法为后世人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维模式,后世的诗人才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抒发自己对于宇宙、个体、永恒、消逝等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周善文《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16年。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邹同庆、王宗堂校注《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
  [4]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
  [5]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6]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
  [7]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
  [8]孙熙国《<易经>与儒家思想之渊源》[J].周易研究,2003(03)。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使经典融入现代,历来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央视在经典的传承方面走在了前列,一系列制作精良、高品质的经典文化类节目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或关注我们不曾关注的视域;或唤醒我们曾经的记忆;或融合多种元素开启一个全新的多元化世界,使大众能更好地接近传统文化。任何时代,都会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个时代也同样如此。无论形式怎样变化,他们都秉承着“传承经典 服务大众”的宗旨和理念,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赛事已经备受瞩目,即使是女子体育,如今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追溯历史,我们却发现女子体育在古代却很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在古代作品中更难为座上宾,即使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缩影中,女子体育也鲜为人知,相关的资料和记载更是少见。作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是公认的百科全书,展示了些许清代女子从事的体育项目,虽然捉笔不多,然而却也颇具观赏性、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清代受理学
第一部分:减少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选用与人类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生物学特点相近的豚鼠和豚鼠巨细胞病毒(guineapigcytomegal
基金项目: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高职生《大学语文》教学研究”(2017jyxm-07)。  摘 要:“三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小说代表作,作者冯梦龙、凌濛初集中描写世俗的人情百态,塑造了大量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诸多人物形象中,悍妇形象是独具特色的一个形象群,透露出作者乃至时代对传统贞节观念的思考与变化,这与明代王学左派思潮的影响存在一定关系,也与社会对贞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其治疗也受到一定限制.一直以来,大部分的研究关注于视网
摘 要: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中篇小说《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讲述的是一位商人由于法律不能维护自己的正义而选择起义的故事,这和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创作来源、起义原因、起义理由、招安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关键词:克莱斯特;《水浒传》;起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
摘 要:由于古文翻译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所以应该谨慎治学。本文围绕古文翻译,对其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技巧进行相关阐述,提出古文翻译工作应在把握原则,学习翻译技巧的同时,还应结合当时语义语境,不能率尔操刀。  关键词:古文;翻译原则;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毛慧敏,女,江西南昌人,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术后激素的应用特点。  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实施的99例成人肝移植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