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in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地进步,就是因为人们在能够交往中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对于学前的幼儿来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兒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也是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建好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本文围绕如何建好同伴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幼儿更好的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同伴关系;社会性;幼儿;发展;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与同伴关系开始的关键期,其对他们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探究幼儿的心理状况,通过幼儿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分析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试图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指导交往,清除幼儿交往中的障碍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而发展幼儿社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认知和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指导交往,尽自己最大地能力去清楚幼儿交往中的小孩,要能够与幼儿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继而更好地对他们的交往能力进行培养。尤其要对以下两类孩子进行个别教育与指导,让他们能够轻松愉悦地适应社会。一种是对人类交往缺乏自信,不太善于集体生活,喜爱独处的学生。另一种是攻击性过强,自控能力差,在与其他幼儿交往时常常用暴力来解决矛盾的学生。对于第一种幼儿,教师要学会与他们交流,学会倾听,鼓励他们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继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位幼儿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当其他幼儿在玩游戏时他总是在旁边观看而没有参与其中,这种幼儿相对内向,不会与人交流,这时教师可以找他谈心,夸奖鼓励他,让他对教师产生信任,然后再让他一起参与到一群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去,让他在玩耍时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 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积极情绪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充分地说明集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也是如此,没有哪位幼儿喜欢一个人独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没有同伴的孩子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会挫伤幼儿的自信心,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相反,那些能够融入集体生活的幼儿能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以一种轻松、活泼、愉快地心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曾经有这样两位小朋友,分别是东东和然然,他们两个都是很内向的学生,在一次班级组织的集体春游活动中,老师发现他们俩是很好的朋友,而且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很活泼,很开朗,像完全变了一个人。由此可以看出,同伴交往对调节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在与其他同伴进行交往时很容易会因为同伴的获胜而产生兴奋和自豪的情绪,对于这种情绪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学会加以正确引导,不能让幼儿产生骄傲、傲慢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与同伴交往、互相帮助,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发展与进步。
  三、 锻炼意志,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意志是个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处在幼儿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薄弱,很难第一时间融入集体生活或者难以接受和适应一些规则。假使在游戏中把这些规则融入其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玩耍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规则,培养规则意识。例如,在一次建构区活动中,玩具被乱扔了一地,这时教师可以组织“捡豆”比赛的活动,让学生拾起玩具并学会分类,并对幼儿说:“玩具被人扔在地上心情肯定不高兴,小朋友们要让每一个玩具都回到自己的家中它们才能开心起来。”并与幼儿一起制定了一条规则:玩玩具后要学会把玩具放到原来放置的位置上,要学会爱惜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要让每一个玩具都能每天开开心心的。有一次,转椅旁边聚集了好多小朋友,每位小朋友也都想玩这个游戏,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大家玩卖票的游戏,每次只能卖给六个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要等到下一次才可以买到。通过这种游戏让幼儿在玩耍时养成了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四、 角色意识,提高幼儿社会角色认知
  处在幼儿阶段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喜爱模仿大人的行为和习惯,当然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通过坚持不懈地模仿来进行认知。当然,要想完成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而不是独立地完成。幼儿园常见的娃娃家的例子,就一定程度上包括了幼儿对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理解、认识和学习。在一次活动中,明明小朋友照例穿上白大褂当起了医生,并让小风充当病人来看病,这时小风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当病人,什么时候也让我当一次医生啊?”明明回答:“我比你大,经验肯定比你丰富,当然是我来当医生了。”这时,小红听到了,立刻反驳道:“年龄大不一定就比年轻的医生医术高,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能倚老卖老。”通过这种社会角色转换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提高自己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与体验,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继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消除他们“自我中心”的认知。
  当然,要想真正落实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会与时俱进,让他们认识到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相信这种教学方式必定能够让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韦群英.幼儿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策略探析[J].才智,2016(6).
  [2] 刘会芳.如何在结构游戏中提高幼儿综合能力[J].当代学前教育,2015(3).
  [3] 龚蕊萍.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运用[J].当代学前教育,2015(2).
  [4] 重功勋.浅谈幼儿运算能力及其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
  作者简介:张菊芳,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幼儿园。
其他文献
语言禁忌现象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制约作用.对禁忌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的研究,从修辞、民俗、文化的角度,未能阐释其产生
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式之一,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区域游戏教学方案。同时,要具备各类游戏材料来开展行之有效的区域游戏。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游戏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围绕如何开展区域游戏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园;思维;能力;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在
艺术类中专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对自身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
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体质量指数19.4,于2004年10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DDD)置入术。术后未定期复检。2009年6月10日,患者因活动时出现晕厥于当地医院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般的客观规律,对一切学校的教学都起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所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学前抓起,从幼儿园抓起。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那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近几年在幼教工作实践和积累,我认为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文章结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区建设实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区体育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满意程度不高,社区场地器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联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既能体现在战争观方面,也反映在战争谋略和作战指导方面。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其内容之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许多名言,比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应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还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等,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陶老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自从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很多著作和思想,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我也非常喜爱我从事的这份职业,在陶行知思想的引领下,我懂得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