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脑疝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4g4354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脑疝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急诊抢救的脑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门急诊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护理,试验组则按照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实施抢救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抢救后GCS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抢救前后GC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按照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实施对脑疝患者的抢救,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改善急救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标准化;流程;脑疝;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6-0144-03
  Emergency care applied research standardization processes in hernia patients in an emergency
  WU Qunhua1 HUANG Guoping2 FENG Yaping3 YAO Dan1 ZHANG Yulin1 YU Jiaai1 XIAO Yahong1
  1.Emergency Department, Hangzhou Xiaosh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1251, China; 2.Department of Health Cadre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0, China; 3.Nursing Departmen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 rescue process in hernia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car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hernia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 for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hospital odd and even numbers each group had 50 cases,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the tes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nursing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success rate, rescue time and GCS score after the rescu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rescue time and difference of GCS score in two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before the rescu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survival rate in test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services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cu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of hernia patients in an emergenc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shorten the rescue time, increase the rate of side satisfaction with care and aid effectivenes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Hernia; Application
  脑疝是颅脑损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源于颅内压的增高导致脑组织通过某些间隙转移向压力较低部位的临床结果,这种转移会使患者的神经血管受压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严重临床表现[1]。根据相关统计,外伤性颅脑损伤发生脑疝并发症的比率高达70%,且病死率极高[2],严重的颅脑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一般成人幕上血肿大于20 cm起,幕下血肿大于10 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诱发脑疝形成,幕上血肿大多先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幕下血肿者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较早出现呼吸暂停。脑内血肿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为主,当血肿累及重要的脑功能区时,可以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如果对脑疝实施早期的合理迅速抢救,则脑疝是可逆的[3],脑疝的抢救关键在于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以及积极对并发症进行预防[4]。制订并依照合理的抢救流程,准确、快速、有序地实施急救护理的各项步骤,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宝贵的抢救时间,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是获得抢救成功的基石[5]。具备手术指征时,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实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手术前准备,解除脑疝部位脑组织的压迫,减轻局部脑组织水肿,保护正常脑组织的功能,对于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为对脑疝患者实施有效抢救,挽救患者的生命,自2013年1月起我们根据操作性强、责任明晰、高效优质的原则,将脑疝抢救护理常规与医疗抢救流程进行有机融合,制订出标准化的脑疝急救护理流程,并在护理实践中加以落实,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收治急诊抢救室的脑疝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脑疝诊断标准[4],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11~77岁,平均(39.51±10.69)岁;外伤性颅脑损伤62例,颅内疾病10例,脑血管意外28例。接诊时一侧瞳孔散大者33例,双侧瞳孔散大者67例;GCS评分为3分者49例,GCS评分为8分者37例,GCS评分为12分者14例。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GCS评分、年龄、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抢救护理,包括为正确的体位放置、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影像学检查和专科会诊处置,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吸氧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按照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实施抢救护理。根据医疗抢救流程,我们制订了标准化的脑疝护理急救流程,具体如下:①做好急救准备 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接诊患者后,院前急救护士应根据病情对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包括开放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药物等。转运途中,120院前医务人员及时将病情基本信息通知急诊科,急诊科护士应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各类急救设备、仪器和可能用到的急救药品,通知神经内、外专科医生提前到达急诊室,确保患者在进入院内救治的第一时间能得到紧急救治。②合理评估患者病情 接诊护士迅速对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合作程度进行准确评估,早期发现和识别脑疝的先驱症状,配合医生快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伤情,避免遗漏其他部位的损伤。每15分钟进行GCS评分,凡评分在7分以下时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深昏迷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保持脑组织的氧供,维护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护士根据标准化流程迅速备齐抢救所需的药品和器械,及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卧于正确体位,实施安全护理。见图1。③根据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明确分工 a急救护理组组长:全面负责急救护理工作的安排与调配,协助医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急救;b静脉、气道管理护士:建立起2处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及时实施给药,如脱水、降颅压药物,高效优质地完成配血、导尿、皮试、备皮等术前准备。必要时配合医生在床边进行血肿穿刺急救排血[6],及时吸净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存在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正确实施给氧护理;c监护护士:准备监护设备,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对脑疝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肢体活动等进行密切监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图1 术前准备工作流程图
  1.3 评价指标
  1.3.1 抢救成功率的评价指标 脑疝患者经过抢救,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者即为成功,反之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即为不成功。
  1.3.2抢救时间的评价 记录抢救流程的开始与结束时间,计算抢救所用时间,具体到分钟。
  1.3.3 急救效果 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价急救效果,包括睁眼反应评分:自发睁眼4分,语言吩咐睁眼3分,疼痛刺激睁眼2分,无睁眼1分;语言反应评分:言语错乱4分,只能说出单词3分,只能发音2分,无发音1分;肢体运动评分:按吩咐动作6分,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5分,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4分,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3分,异常伸展(去脑状态)2分,无反应1分;各项得分项总和为GCS评分,本研究采用急救处理后与急救处理前GCS评分的差值(GCS后-GCS前)作为评价急救效果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注: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χ2=15.557
  2.2 两组患者急救前后GC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急救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试验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与急救前GCS评分差值(GCS后-GCS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脑疝是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病因之一,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种危急状态和濒危表现,但却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升高的病理生理改变,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7]。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应围绕患者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流程,通过流程的有效运作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8]。我们认为,本研究按照标准化的护理急救流程对脑疝患者实施抢救,效果满意,这主要是基于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护理流程化管理是指以患者的具体需要为导向、以满足患者的各项要求为标准,对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流程化控制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护理工作者根据患者的具体动态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9]。实施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可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抢救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使参加抢救的护理人员能明确职责,保证对患者实施连贯性急救治疗措施[10],缩短患者在急诊的处置时间,为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提早了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在脑疝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复杂而繁琐,制订合理、科学、严谨、有序的抢救流程,避免抢救时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现象,防范医患纠纷发生。本研究通过脑疝患者的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对于急救的过程进行明确的规范,利用标准化的流程使抢救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和内容均有具体规范可遵照执行,护理人员和医师分工明确而又紧密配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11]。按照急救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避免操作的无序与重复状态,减少了对细节问题的疏漏,操作过程更加严谨合理,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敏捷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娴熟的急救操作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12]。而科学合理的抢救流程的构建以及实施使抢救护理程序化,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3],因而成为提高成功抢救率的关键[14]。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护士被动等待,机械执行医嘱的现象,护理人员以急救流程为依据,可以积极实施主动抢救,按照最优化标准,将抢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急救操作进行科学排序与合理组合,分工明确的护理人员可以同时落实多种急救措施[15],实现了对患者病情的早评估、早判断和及时抢救,减少重复作业的时间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抢救速度,缩短整个抢救时间。
  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的应用,有利于护士更好地利用规范流程指导抢救工作,通过对急救流程的直观印象,将流程从理论上升为实践操作的指导手段,使抢救护理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与内容实现了环环相扣。
  综上所述,按照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实施对脑疝患者的抢救工作,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了急救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雪梅,王菊廷,彭先美.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 26(7A):31.
  [2] 王正梅,李金芳,朱霞,等. 心理干预对脑外伤后脑疝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3,19(23):2781-2783.
  [3] 张觅. 1例颅内肿瘤致脑疝的抢救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7A):1820.
  [4] 何伋. 脑科症状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6-451.
  [5] 陈敏,李小峰. 抢救流程管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26(13):1224-1225.
  [6] 王芳. 改进性措施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48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4-6.
  [7] 张梦. 癫痫患者颅内电极植入术后多次脑疝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16-17.
  [8] 李小峰,赵菁,向清平,等. 标准化的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在护师及以下人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B):28-30.
  [9] 陈磊,李小峰.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2):851-852.
  [10] 秦玉霞,安颖,蔡国梅.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54-55.
  [11] 陈美秀. 医护主动配合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100-101.
  [12] 王学庆,秦秀芳,董金彦. 完善急诊就诊护理流程与分诊标准全面提升分诊质每[J]. 全科护理,2011,9(11B):2080-2981.
  [13] 陈敏,李小峰.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J]. 护理学杂志,2013,28(18):37-38.
  [14] 裔雅萍,徐宇红,韩惠芳.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26(9B):2484-2485.
  [15]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收稿日期:2014-08-2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深静脉导管在局麻B超引导下经皮肾造瘘处理梗阻性脓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6年6月我院80例肾积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行局麻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经皮肾造瘘(实验组),40例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管引流术(对照组),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病患者饮食及行为习惯中可能存在的导致胃病的因素,为进一步进行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 以自填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 结果 性别、BMI、饱腹情况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进食速度、饮食口味、暴饮暴食、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吃剩饭、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吸烟、饮酒、饮用水、蔬菜摄入、水果摄入情况在两
[摘要] 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代谢调节剂。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和合成异常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密切;许多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D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以及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维生素D主要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调控胰岛功能: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β细胞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中推荐的临床指标对早期区分危、重型患儿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EV71感染的第2期和第3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两组患儿均不同程度出现指南中提出的甄别指标,其中2期组出现上述11项甄别指标中的数量为(3.78±1.61)项,3期组为(6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0例,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语言沟通障碍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的完全依从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症
[摘要] 目的 研究隐匿性脑梗死(SCI)和多血管床病变(PolyVD)的相关性,为识别脑梗死高危人群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6年6月入住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95例被确诊为首次隐匿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95例同期头晕、头痛而经头颅MRI证实无梗死灶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动脉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比较各个区域血管床病变情况。 结果
[摘要] 目的 评价我院原发性胃癌住院化疗患者用药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住院化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化疗方案、抗肿瘤药品种、辅助用药品种、用药频度(DDDs)、单疗程金额、药物利用指数(DUI)、日均金额等数据资料。 结果 新辅助化疗主要有4种化疗方案,其中以FOLFOX和ECF方案最多,DCF平均单疗程金额最高;晚期胃癌非手术治疗单纯化疗主要有8种化疗方案,其中改
[摘要] 目的 应用iTRAQ技术分析绝经前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绝经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绝经前及绝经后各8例经病理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iTRAQ技术分析差异蛋白显著性功能、差异蛋白pathway并进行差异蛋白验证。 结果 (1)绝经前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组较集中,而绝经后的差异蛋白较多,且分布较散。(2)绝经前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存在于5种差异显著途径中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对16例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71.6岁,其组织形态多以单个分离的小腺泡为主,比正常略小而更密集,癌细胞可见核仁;P504S在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34βE12、P63、CK5/6在癌组织周边呈阴性表达,Ki-67在癌组织中平均阳性率为15%,与对照的前列腺增生组织比较均有
[摘要] 目的 提高研究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本知识的掌握及对COPD科研设计、组织、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方法 带领研究生参与COPD的临床诊疗,从临床病案中发现问题,研究生深入于COPD的基础研究,查阅近15年COPD的文献、分组讨论实验研究的总体设计,脂多糖(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探究爱罗咳喘宁对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整合以COPD病因、发病机制为问题核心的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