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班主任眼中应该有“森林”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liuxi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我们先来看一位班主任的一段工作经历。
  今年,我担任八(1)班的班主任,班上有59名学生。由于我是年级组长,家长纷纷托人将孩子送到我这个班。另外,从外面转学来的学生也被塞进来。由于这些原因,这个班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比较多。
  作为班主任,我的课堂上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有一天,快上课了,我正准备走进任课的八(2)班,八(1)班的班长却来找我了。原来上数学课了,班上还有几个学生没到,数学老师让我去看看。我忙赶到自己班,守在教室门口,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陆续的“报告”声和不断的开门声中,迟到的学生总算都到了。我让他们都站好了,扫视了一遍,发现就是平时那几个“顽固分子”。就因为这些学生,老师每节课要强调纪律七八次,最多的一次,一个学生被提醒了3次。午自习纪律也比较差,一星期下来,学生会送来了5张扣分通知单。这让我很有压力。但同时我也发现了积极的一面,班里不仅有十几个学生学习好,行为表现突出,而且有几个男生工作能力强,威信也高。
  通过多方位观察和冷静分析,我发现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个。一是缺乏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自由散漫,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了。二是班级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班干部起不到“领头羊”的作用。三是“顽固分子”多,相互影响,学习氛围不好。
  根据这些情况,我制订了“着眼整体,带动个体”的班级管理计划。首先学规范,抓习惯,从仪表仪容开始,形成良好的班级规范。其次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各方面标兵,以点带面,营造整体积极氛围。最后,搭建平台,通过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以先进带后进,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好在哪里?好在能从班级群体角度来审视和展开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这位班主任眼里不仅有树木,更有森林。就是说,这位班主任眼里,不仅有学生个体,更有学生群体。
  从本期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群体心理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问题。
  班级群体建设与发展的阶段
  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联系起来进行活动,彼此有相互依存心理关系并形成群体心理的人群集合体。
  不言而喻,班级群体是最基本的学生群体。
  班级群体是按教学班构成的,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共同活动的,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集合体。
  日常用语中,我们习惯说“班集体”。其实,不是任何班级都能称为班集体。班级群体有一个建设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只有班级群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能说是形成了真正的班集体。基于这样的理解,在后面的讨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说班集体,而统称为班级群体。
  那么,班级群体建设和发展有哪些阶段?
  一是松散期。这个时期,班级刚刚组建,成员刚刚汇聚到一起,大部分学生相互还不认识,还不了解,还没多少思想交流和情感联系。因此,成员之间还谈不上什么凝聚力。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群体,但实际上还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这个阶段,班级内部的一切基本上是听从班主任指挥。
  二是同化期。这个时期,班级成员之间开始逐渐熟悉,由于地理位置或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同学之间开始频繁交往,结成伙伴,逐步相互了解。这为班级群体核心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这一时期,教育要求对班级群体来说还是外部的,班级群体还不能发挥自身的整体教育功能。这个阶段,是班主任组织班级、提出要求、选拔班级群体积极分子和骨干的阶段。
  三是凝聚期。这个时期,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培养下,积极分子在各种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信任,形成了一批骨干力量,开始形成了班级群体的核心,班级群体心理有了雏形,开始形成凝聚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这个阶段,是班级群体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阶段。
  四是形成期。这个时期,班级结构已经完善,班级核心已经形成。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开始带领学生展开各方面的工作。通过班级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等群体心理已经形成并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个阶段,是班级真正成为成熟的、健康的群体的阶段。
  五是发展期。这个时期,班级群体已经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干部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努力,为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每个学生已经无需外来的监督就能对自己提出要求,并认真履行。同学之间团结一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形成了有特色的良好的班级群体。这样的班级群体进一步发展,才可以说成了良好的班集体。
  虽然不是每个班级群体都能发展成班集体,但是,把班级群体建设成为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是每位班主任的期望。
  群体心理对班级及学生的影响
  群体一经形成,就会對个体产生影响,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影响个体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影响个体的人生走向等。这种影响非常强大,甚至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于是,就有了研究群体心理的科学——群体心理学。
  所谓群体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群体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群体心理学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群体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也密切相关。
  前面谈到,班级群体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纷繁复杂甚至莫名其妙的班级群体心理现象。比如,班级中的群体规范,班级中的群体氛围,班级中的从众心理效应,班级中的社会助长效应,等等。这些班级群体心理现象,我们在以后的话题中将逐一详尽讨论。   诸多的班级群体心理影响着学生个体心理。这便是班级群体功能问题。
  按照群体心理学的理论,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
  所谓班级群体的生产性功能,主要体现为教学功能和教育功能。也就是说,班级群体状况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教育教学效果。一个好的班级群体,往往会有良好的教育教学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班级群体的维持性功能,主要体现为凝聚功能,或者叫管理功能,也就是说,班级群体状况对维持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凝聚力有重要影响。一个好的班级群体能够产生很强的凝聚力。这是学校实施管理的重要保证。
  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班级群体还有多方面的心理功能。
  一是归属功能。人总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这是人的归属需要。学生意识到自己归属于一个班级群体,归属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时候,就会免除孤独和怯懦,就会感到安全,感到踏实,感到温暖,甚至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是認同功能。归属需要获得满足的同时,学生就会认同班级群体规范,就愿意接受班级群体的影响,与班级群体更好地融为一体。这种认同功能不仅能更好地保持班级群体的凝聚力,也能更好地实现班级群体的目标。
  三是支持功能。每个学生都需要从班级群体中获得支持和帮助。当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到班级群体的肯定和鼓励时,学生就会从中获得一种支持的力量,就会迸发努力的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塑造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最后都归结为一个功能,那就是人格塑造功能。班级群体心理的种种表现,对学生个体心理的种种影响,最终都体现为塑造功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班级群体的心理功能影响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影响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过程,是指一个人接受社会经验和道德规范,逐渐养成与社会一致又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为、习惯、人格,以适应社会要求,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要素就是人际交往,就是社会的群体生活。离开群体,离开群体中的人际交往,人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对学生来说,班级群体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群体,对他们的社会化过程有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其他群体不能比的。
  其次,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由此说来,一个人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就更依赖班级群体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了。班级群体中教师以及同学对一个学生的评价,直接关乎这个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最后,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班级群体状况对学生的学业有重要影响。一是班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一个学生在班级群体的人际关系良好,会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会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认识班级群体心理与学生个体心理的关系
  班级群体心理与学生个体心理的关系,恰如森林与树木的关系。
  我们要看到,一片森林固然是由一棵棵树木组合而成。没有树木,森林无从谈起。我们更要看到,森林为树木的成长提供了生态环境。一片森林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会对一棵棵树木的成长产生强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
  我们要看到,一个班级群体的心理特征固然是由一个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融合而成,没有学生个体心理,班级群体心理无从谈起。我们更要看到,班级群体心理为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心理环境。一个班级群体所构成的心理环境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强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
  由此说来,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心理,而忽视了班级的群体心理,可能就会“事倍功半”了。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好班主任眼中应该有“森林”,应该善于关注班级群体心理,应该自觉从群体心理学视野来审视和实施自己的班级管理。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流行一种评价方式:表现好就发小红花,达到一定数目后可换一块金牌(或星星),由老师或家长将金牌(或星星)粘贴在教室里写有学生姓名的一张大表上(俗称金牌榜),金牌数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等奖项的重要参考。此方法简称“金牌榜评价法”。  这个方法之所以广为流传,一是奖品制作简单经济,将红色纸剪成小正方形或长方形若干,然后用小印章蓋上红花、小红旗、“奖”字等即可。二是发放张贴易于操作,班主任通常会在
你知道吗?今天黑皮要搬进我们的新楼了。
  
警察王小强和林建追捕一名小偷时,小偷逃进了密林。第二天早上,王小强从山林的另一头回到了警局,而林建却意外地失踪了。回到警局的王小强报告说小偷杀害了林建,并且抢走了林建的枪。随后在调查林建的失踪案件时,城里发生了四起持枪案件,根据对两起枪击案弹道的分析,歹徒行凶用的正是失踪警察林建的佩枪。几天后,王小强单独行动击毙歹徒,并且很快升职,而失踪的警察林建一直没有找到。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少年侦探福尔摩
这样划船,只会浪费体力。不管多渴也不能喝海水。
全宇宙都知道,锐斯克王国不仅有全世界最尽职最仁慈的国王、最勤劳最淳朴的民众、最无畏最忠诚的战士,还有全世界最纯真最勇敢的孩子。  就在紧急告示贴出几分钟后,聪明机警的狐小涂和要好的小伙伴猩灵儿、豹奇奇就赶到了皇宫领命。  听完国王“锐斯克王国即将遭遇劫难,我已经预感到流血和牺牲。生与死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了。只要你们与守护神一起归来,别说一顶水晶皇冠,就是想要更多的珍宝,我也全部满足”的承诺后,三
我们的间谍要出门了,首先他们看起来是埋没在人堆里的普通人,可实际上他们普通的外表下却有不普通的内在:他们可能随便要一招就能取敌人性命于瞬间。不过他们总是很低调,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暴露自己的。间谍们总是建立多个情报点,以防万一,并给他们的联络人传递暗号,告诉联络人他们用了哪个情报点。各情报点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这样能避免敌人同时监视所有的情报点。  出门的女间谍  选择一个点可以短期隐蔽,并且看起来
人体免疫大军之呼吸道
馒头仔,你到底要干吗?!
哈利被人发现倒毙在车库内,警方调查后,发现他是因吸入毒气而死。再检查车库内,寻找不到任何放置气体的容器。而当天除了哈利之外,又没有其他人进去过,只了解到事发的前一天,哈利因车子有毛病,曾找人修理过汽车。这是否与哈利之死有关呢?  哈利肯定不是自杀。警方对在现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凶手作案的漏洞。  小侦探们,从现场中你们能看出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