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三维外固定架在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38例,采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结果:优28例,良5例,可3例,差2例(2例病例Ⅱ期改用其他固定并植骨后愈合),优良率为86.8%。结论:三维外固定架固定是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外固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胫骨 开放骨折 三维外固定架
2003年9月~2008年8月采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3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2~69岁,均为开放性损伤。车祸伤24例,工伤8例,摔伤6例,伴血管、神经损伤3例,同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
手术方法:均急诊6小时内施术[1],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下麻醉,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创,上止血带,常规消毒,伤口延长或不延长,牵引初步复位,在骨折远近折端胫骨中央各切2约10cm切口,血管钳撑开组织至骨膜,钻孔,拧入4枚外固定架螺钉,安装外固定架连接杆,复位骨折并保持位置,调整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确定骨折位置好,加压装置加压并固定牢固,若有血管、神经损伤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最后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33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6~12个月,3例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14~20个月,2例病例不愈合,经Ⅱ期手术祛除外固定架选内固定并植骨后愈合,3例创面感染,经冲洗、换药、用药后愈合。1例骨缺损较多,术中植异体骨感染骨髓炎,后经扩创、置管对口冲洗引流,骨髓炎治愈,骨折愈合18个月后祛除外固定架。
讨 论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不适宜内固定,内固定内置物增加感染机会,若感染,必须取出内置物,手术失败。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钉与外伤创面保持一定距離,又不与骨折接触,减少感染机会,而且外固定架方向可万向调节,有助于骨折复位及稳定支撑骨折,同时可创造良好手术条件与操作空间,处理损伤的血管、神经及清创缝合伤口。
三维外固定架优缺点:①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胫骨骨折远近折端4小切口,钻4孔、4钉及外固定架连接杆固定,且三维外固定架调节方便,即使4钉孔不完全在一直线上,复位骨折固定时调整连接杆上固定螺钉孔方向即可。创伤小,骨折复位利用原伤口延长或不延长伤口,不剥离折端骨膜或极少剥离,这样,折端骨膜损伤小,血运好,有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术后处理,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稳定后,可及时处理创面,修复损伤血管、神经及处理其他骨折,在需要保持开放的伤口,便于再清创,敷料更换及观察损伤组织,也不防碍中厚皮片,局部转移皮瓣、交腿皮瓣或带血管蒂的复合组织瓣应用[2],还有利于术后换药,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还减少护理工作强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术后6小时麻醉过后即可屈伸患肢功能锻炼(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病例除外),可减少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萎缩等并发症,同时亦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架易于祛除。二次手术创伤小。②缺点:不能早期负重行走,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起支撑作用,不是十分坚强固定,而胫骨粉碎骨折属不稳定骨折,早期完全负重易致骨折移位,变形。穿脱衣服不方便。影响美观。
注意事项:每一骨折端(远近折端)2钉孔不能太近,否则外因架连接杆锁定锁丝不易调节,不易复位固定骨折,最好切口前用外固定架比试一下确定大致位置。连接杆尽量靠近肢体,以不压皮肤为好,以增加稳定性,标准4钉外固定中,两钉应尽可能靠近折端,另两钉远离折端且4钉均应穿入骨质较好部位[1]。钉根部无菌敷料包扎,早期及时酒精消毒且不要祛除敷料,后期不要揭掉钉根部环状痂膜,否则易导致钉根部感染。后期6~8周后部分负重活动后及时拧紧外固定架固定螺丝,以防外固定架松动后骨折再移位。
参考文献
1 冯琼华,余国荣,许黄雄,等.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0:850.
2 胥少汀,葛宝丰.余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87.
关键词 胫骨 开放骨折 三维外固定架
2003年9月~2008年8月采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3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2~69岁,均为开放性损伤。车祸伤24例,工伤8例,摔伤6例,伴血管、神经损伤3例,同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
手术方法:均急诊6小时内施术[1],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下麻醉,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创,上止血带,常规消毒,伤口延长或不延长,牵引初步复位,在骨折远近折端胫骨中央各切2约10cm切口,血管钳撑开组织至骨膜,钻孔,拧入4枚外固定架螺钉,安装外固定架连接杆,复位骨折并保持位置,调整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确定骨折位置好,加压装置加压并固定牢固,若有血管、神经损伤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最后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33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6~12个月,3例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14~20个月,2例病例不愈合,经Ⅱ期手术祛除外固定架选内固定并植骨后愈合,3例创面感染,经冲洗、换药、用药后愈合。1例骨缺损较多,术中植异体骨感染骨髓炎,后经扩创、置管对口冲洗引流,骨髓炎治愈,骨折愈合18个月后祛除外固定架。
讨 论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不适宜内固定,内固定内置物增加感染机会,若感染,必须取出内置物,手术失败。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钉与外伤创面保持一定距離,又不与骨折接触,减少感染机会,而且外固定架方向可万向调节,有助于骨折复位及稳定支撑骨折,同时可创造良好手术条件与操作空间,处理损伤的血管、神经及清创缝合伤口。
三维外固定架优缺点:①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胫骨骨折远近折端4小切口,钻4孔、4钉及外固定架连接杆固定,且三维外固定架调节方便,即使4钉孔不完全在一直线上,复位骨折固定时调整连接杆上固定螺钉孔方向即可。创伤小,骨折复位利用原伤口延长或不延长伤口,不剥离折端骨膜或极少剥离,这样,折端骨膜损伤小,血运好,有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术后处理,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稳定后,可及时处理创面,修复损伤血管、神经及处理其他骨折,在需要保持开放的伤口,便于再清创,敷料更换及观察损伤组织,也不防碍中厚皮片,局部转移皮瓣、交腿皮瓣或带血管蒂的复合组织瓣应用[2],还有利于术后换药,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还减少护理工作强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术后6小时麻醉过后即可屈伸患肢功能锻炼(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病例除外),可减少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萎缩等并发症,同时亦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架易于祛除。二次手术创伤小。②缺点:不能早期负重行走,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起支撑作用,不是十分坚强固定,而胫骨粉碎骨折属不稳定骨折,早期完全负重易致骨折移位,变形。穿脱衣服不方便。影响美观。
注意事项:每一骨折端(远近折端)2钉孔不能太近,否则外因架连接杆锁定锁丝不易调节,不易复位固定骨折,最好切口前用外固定架比试一下确定大致位置。连接杆尽量靠近肢体,以不压皮肤为好,以增加稳定性,标准4钉外固定中,两钉应尽可能靠近折端,另两钉远离折端且4钉均应穿入骨质较好部位[1]。钉根部无菌敷料包扎,早期及时酒精消毒且不要祛除敷料,后期不要揭掉钉根部环状痂膜,否则易导致钉根部感染。后期6~8周后部分负重活动后及时拧紧外固定架固定螺丝,以防外固定架松动后骨折再移位。
参考文献
1 冯琼华,余国荣,许黄雄,等.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0:850.
2 胥少汀,葛宝丰.余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