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及再治疗的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及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法、淋巴转移情况、淋巴清扫情况、激素受体异常度、治疗情况等因素均可影响术后复发情况;局部复发患者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P<0.05),且复发后行综合再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局部治疗法等(P<0.05)。结论影响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基于患者复发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再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再治疗
  0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62-01
  现阶段,乳腺癌患者多行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预后效果存在差异。本文选取5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再治疗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为(46.5±4.7)岁,35岁以下8例,36-50岁30例,50岁以上18例;绝经患者16例,未绝经患者40例;原发肿瘤直径≤2cm8例,大于2cm且小于5cm28例,≥5cm20例;肿瘤位于内上象限16例,内下象限7例,外上象限19例,外下象限8例,中央区6例;UICCI期患者5例,II期患者30例,III期患者15例,IV期患者6例;行改良根治术者35例,行根治术者18例,扩大根治术者1例,区段切除术者2例;未做腋下淋巴结清扫者2例,腋下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10个者28例,清扫数目达10个及以上者2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9例,1-3个阳性者16例,4-9个阳性者19例,10个及以上阳性者10例;患者病理分析均为浸润型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0例,粘液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髓样癌1例;激素受体PR阴性者18例,轻度阳性者24例,中度阳性者11例,重度阳性者3例,受体ER阴性者19例,轻度阳性者18例,中度阳性者14例,重度阳性者5例,Her-2表达阴性者24例,轻度阳性者17例,中度阳性者12例,重度阳性者3例。治疗方法:未行化疗者6例,化疗不规范者15例,化疗规范者35例;未行放疗者26例,行放疗者30例;未行内分泌治疗者20例,不规范内分泌治疗者12例,规范治疗者24例。5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25例,远处转移16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15例。
  1.2研究方法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调查了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探讨了原发肿瘤、治疗方法等各因素与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性,随访3年观察再治疗效果。
  1.3治疗方法25例局部复发患者中3例未治疗,6例全身治疗,16例全身治疗;16例远处转移患者中2例未治疗,10例局部治疗,4例全身治疗结合转移灶局部治疗;15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患者中3例未治疗或局部治疗,5例全身治疗,7例局部姑息治疗结合全身治疗。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相关资料行t或χ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因素与术后复发情况相关性分析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法、淋巴转移情况、淋巴清扫情况、激素受体异常度、治疗情况等因素均可影响术后复发情况。35岁以上乳腺癌手术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患者(P<0.05);未绝经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绝经患者(P<0.05);原发肿瘤直径大于2cm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直径小于2cm患者(P<0.05);上象限肿瘤术后复发率高于下象限患者及中央区(P<0.05)。此外,淋巴清扫数量及病理性质、肿瘤分期因素与复发率呈正相关,患者激素受体、治疗方法与复发率呈负相关。
  2.2再治疗效果分析56例患者再治疗后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76%、42%、31%,平均生存期为(18.5±2.5)个月。局部复发患者3年随访生存率分别为82%、62%、51%,平均生存时长为(36.5±3.0)個月;远处转移患者生存率为66%、14%、10%,平均生存时长为(13.0±2.5)个月;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生存率为66%、14%、10%,平均生存时长为(15.0±2.5)个月。局部复发患者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P<0.05)。此外,生存时长统计比较发现,局部复发患者局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治疗及全身治疗效果(P<0.05);远处转移患者全身治疗结合转移灶局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治疗、全身治疗效果(P<0.05);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姑息加全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治疗及局部治疗效果(P<0.05)。
  3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群体常见恶性肿瘤疾病,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妇女机体健康。现阶段,乳腺癌多行手术治疗,其治疗环节,术后复发不仅影响预后效果,是反映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乳腺癌术后复发分为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两种类型,临床研究发现,基于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复发高危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再治疗方法,可以切实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笔者基于本次研究认为,初次手术治疗前针对患者个性化特点给予科学化的治疗可以切实改善预后效果,针对复发患者给予综合化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周文,谭成,邹巍,等.乳腺癌术后复发24例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772-1773.
  [2]赵论,黄柱华,栾晴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38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5):420-421.
  [3]雷大钊,雷建,黄炯强,等.乳腺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2):20-2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证实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可以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alb/c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并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再用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干预,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成,RT-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脂肪细胞PPAR-γ和成骨细胞Runx-2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可以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关键词】Wnt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患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诊治的2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所有患儿均运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经检测所有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均表现为阳性,同时选择同一时期诊断的65例细菌性肺炎和60例病毒性肺炎的患儿,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选的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中,有102例患儿年龄未超过3岁,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不规则
【摘要】目的探讨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手术临床疗效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乳腺癌手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手术,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比两组手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没有出现胸肌萎缩、皮肤疼痛等现象,其中26例患者保留了肋间臂神经,观察组有6例复发或转移;对照组有明显的腋窝疼
2011年底以来,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主动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一复杂的经济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运行逐步企稳。总体来说,2012年中国经济在平稳中运行。按照去年四季度全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会继续走向稳定。  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分水岭脑梗塞的诊断还有介入治疗。方法 对我院2011年——2013年分水岭脑梗塞患者共15例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患者狭窄动脉直径恢复程度达到80%以上,随访14例患者没有出现新鲜梗塞。余下1例患者支架处再次出现狭窄。结论 轻度脑功能障碍是分水岭脑梗塞患者的主要特点,对该类疾病当前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为脑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脑动脉狭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正确选择外科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5例中经治疗后显效78例,有效13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高于手术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2h以内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低于72h以上手术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8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患者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增加使用氨茶碱、硝苯地平,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实施治疗后,其中显著改善为34例,显著改善率为39.5%,改善为46例,改善率为53.5%,无效为6例,无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0%。患者所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