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龄和心房颤动所致的左心房结构重构与miRNA表达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增龄和心房颤动(房颤)所致的左心房结构重构是否与miRNAs的表达改变相关。

方法

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1只犬分为3组:成年窦性心律组、老年窦性心律组和老年持续性房颤组。通过持续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房颤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的方法检测3组犬左心房心肌细胞miRNA-1、miRNA-21、miRNA-29和miRNA-133的表达变化;应用光镜、电镜检测各组左心房心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

在窦性心律时,与成年组相比较,老年组左心房心肌细胞miRNA-21,miRNA-29的表达水平呈现显著上调趋势(miRNA-21,2.3671±0.3056对1.3529±0.1921;miRNA-29,2.1929±0.2726对1.2430±0.1828,P<0.05);miRNA-1,miRNA-133的表达水平呈现出显著下调趋势(miRNA-1,0.7518±0.1009对1.2036±0.1328;miRNA-133,1.0438±0.1282对1.2705±0.2025,P<0.05);与窦性心律老年组相比较,持续性房颤老年组左心房心肌细胞miRNA-1、miRNA-21、miRNA-29的表达水平显现出显著上调趋势(miRNA-1,1.2475±0.2091对0.7518±0.1009;miRNA-21,3.8251±0.316对2.367±0.3056;miRNA-29;3.4532±0.3076对2.1929±0.2726,P<0.05);miRNA-133的表达水平显现显著下调趋势(miRNA-133,0.7439+0.1026对1.0438+0.1292,P<0.05)。伴随增龄与房颤,犬心肌纤维化程度、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伴随增龄与房颤而显现的miRNA-1、miRNA-21、miRNA-29和miRNA-133的表达改变与病理性心房重构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位右心室间隔起搏部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50例植入右心室间隔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6例,年龄42~70(62±8)岁。RT3DE将右心室起搏位置分为心尖、游离壁、高位右心室间隔部、中低位右心室间隔部。以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定位起搏器导线位置为标准,分析RT3DE与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方法选取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BALF中IL-6、IL-10水平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免疫表型CD3+、CD4+和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BALF中IL-6、IL-
期刊
目的探讨Carto和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消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因PSVT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311例患者资料,按标测系统分为Carto组(177例)与NavX组(134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量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即刻成功,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酪氨酸羟化酶(T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窦律)患者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TH、ChAT与GAP43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45例因瓣膜性心脏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中
期刊
目的比较评价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失败和术后复发的心耳心动过速患者接受不同再治疗方式后的中远期预后。方法入选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失败或复发的心耳心动过速患者19例,其中5例患者经自愿决定接受胸腔镜下心耳切除术。14例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患者予以随访,并观察中远期预后。结果经过平均(353±217)d随访,胸腔镜下心耳切除组患者无复发。再次消融组14例患者
目的报道单中心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的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ICE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合并室性早搏(室早)者3例、频发室早者3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52(35.1±15.2)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