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内装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新型建筑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elif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了装配式装修的概念、优势和BIM技术在装配式装修行业的应用现状.结合BIM软件,从族库建立、参数化建模、碰撞检查、施工图出图、工程算量等方面提出了装配式装修设计的技术路线.以全装配式装修研发实验房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装配式装修BIM设计过程,验证了技术思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推动BIM技术在装配式装修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方法、技术思路和实例参考,对BIM技术在装配式装修行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为推动长三角示范区河湖长效治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沪、苏、浙三省水务部门以跨界河湖治理为对象开展了治理长效机制研究及探索.主要成果为:(1)在国家、流域和区域层面逐步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协商协作机制、联合治理机制等合作机制;(2)在示范区内初步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制定了联合巡查、联合保洁等工作方案;(3)跨界河湖水质逐步改善,省界水质监测断面成果初显治理效果.最后,针对实践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1)用好国家、流域和区域层面的“三个平台”,建立高效顺畅沟通
随着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水投公司通过直接投资、PPP等模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农村供水工程、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在梳理分析水投公司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典型案例基础上,分析可供水投公司借鉴的经验启示,提出完善水投公司建设运营的若干建议,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采用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经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一种含有阳离子基团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PC-K).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合成PC-K的最佳工艺为:n(AA):n(AMPS):n(DMC)=1.6:0.7:0.8,反应温度73.0℃,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和链转移剂异丙醇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6%和3.0%.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PC-K可改善高含泥量混凝土体系的和易性并提高其抗压强度.
采用丙烯酸与对氨基苯磺酸酯化得到功能单体,再与新型六碳大单体、不饱和硅烷单体、羟基酯封端的寡聚物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用下,制备了高适应性机制砂混凝土用聚羧酸减水剂PC-1.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PC-1的转化率较高;在不同水泥种类、环境温度、减水剂掺量的净浆中,PC-1相比市售普通聚羧酸PC-2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低敏感性;在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的混凝土中,PC-1的适应性和保坍性均优于PC-2.
通过在主链和侧链同时引入氨基基团,在侧链引入疏水基团和超支化结构,研发了一种超高性能减水剂PCE1.探讨了合成工艺参数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并将PCE1与市售国内外聚羧酸减水剂(PCE2、PCE3)的减水率以及相同条件下制备的UHPC的黏度和强度等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CE1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超支化单体P):n(直链单体M-2070)=1:3,聚琥珀酰亚胺(PSI)浓度为40%,缩聚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7 h;减水剂掺量为3.2%时,PCE1的减水率高达45%、所配制UHPC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