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治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观察21例(31眼)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随访2~18个月,对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眼视网膜病变为早期后极部血管旁白色棉絮斑伴出血;22眼为沿血管分布的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损及颗粒伴出血,晚期血管狭窄、闭塞.7眼并发视神经乳头水肿.本组患者CD4+ T细胞计数平均为(27.05±28.15)/μL,经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19例CMV阳性.更昔洛韦治疗有效,6例(8眼)治愈,8例(12眼)好转,31眼的治愈、好转率为64.5%(20/31),7例(11眼)无好转,其中6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各种机会感染.结论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部病变特征为早期后极部血管旁白色棉絮斑伴出血,进展期为沿血管分布的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损和灰白颗粒伴出血.CD4+ T细胞计数<50/μL是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在多,在于精和巧。运用得当,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评价语的激励作用  肯定的评价会给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它很重要,因为它具有引领作用。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仅就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评价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以期对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贡献绵薄之力。笔者认为评价目标的导向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实施的适切性,是评价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实现“以评促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学生回答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