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综合阐述了短跨教练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及运动员在赛前做的各种心理训练与暗示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心理训练方法对于短跨运动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短跨运动 心理状态 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43-01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田径短跨运动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赛更趋紧张激烈,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运动员认识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赛前的心理调节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这些心理特点与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短跨运动与其特点
短跨运动分为短跑和跨栏,以时间作为记录成绩的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距离短,竞争激烈,要求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要达到反应速度快、动作速度快、移动速度快、保证技术稳定正确。在快速完成比赛的同时做到精神、肌肉都放松,这样肌肉才能更好地达到舒张收缩,从而肌力才能更强,发挥出最好水平。
二、心理因素对短跨运动的影响
在当今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运动员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完善程度,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及赛前训练安排等一系列训练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仅靠如此还不能完全保证运动员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个人已具备的潜力。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对其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准确的说,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是创造好成绩的基础,合理有效的技术是发挥成绩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发挥技术水平的关键。
三、短跨运动心理训练的特点和方法
1、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的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2、短跨运动心理训练的特点
在短跨运动员中实施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根据短跨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和运动员心理活动的特征,认为心理训练应放在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训练应贯穿于全年的训练之中,特别是赛前阶段训练尤为重要。
3、短跨运动的平时心理训练方法
3.1认知调整
通过相互交谈,解决运动员“为什么要练”的问题,帮助运动员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改善和调整其对待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看法,提高其认识水平;摆正自身的位置,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功与失败,荣誉与金钱的关系。
3.2建立目标
帮助运动员制定好自己的阶段目标和全年训练总目标,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加以调整,不断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3.3动机培养
要想在运动会上不断创造佳绩,必须培养运动员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敢于向实力强劲的对手挑战。成就动机也就是运动员认真完成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的内在驱动力,克服伤病痛苦、表现坚强意志品质的动力源泉。为此,多开设专题讲座并以个别谈话等形式予以强化。
3.4建立自我激励和竞争机制
采取自我激励法和竞争机制使运动员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增强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训练中发挥作用。
3.5鼓励暗示法与表象训练相结合
运动员出现参赛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时,应以积极意志努力、高度精神集中,促使自己达到身心平衡,并表象自己已进人竞技状态,以放电影的形式,重点回忆以往比赛成功的经验与情景,增强其自信心,使该运动员摆脱消极的自我暗示,找回原有的技术感觉,形成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理定势。
3.6轻松协调法
准备活动对赛前的心理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做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轻松,动作协调有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有一种轻松自然的活跃感,这样不但能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情感,而且,还给对手的心理增加一种无形的压力。
3.7赛前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短跨运动员临场心理的主要表现。适宜情绪状态的最大特点是竞争性的提高,能表现出运动员全身力量的增强、精力旺盛、积极热情、渴望比赛、判断准确、不知疲倦、全神贯注等,运动员要正确对待比赛,方能保持情绪的稳定。
良好的短跨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是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其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发展一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运动中竞技状态心理在比赛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应用。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训练方法,消除赛前紧张心理,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技术上、战术上、心理上的准备是未来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水平的焦虑、心境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6): 20
[2]李今亮.体育运动心理学中的情绪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63
[3]楼桂花.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比赛失常的心理因素及自我调节[J].浙江体育科学,2000(2):61-63
[4]孙波.运动员心理失常原因及控制[J].田径,1999 (10):24-25
关键词:短跨运动 心理状态 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43-01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田径短跨运动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赛更趋紧张激烈,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运动员认识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赛前的心理调节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这些心理特点与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短跨运动与其特点
短跨运动分为短跑和跨栏,以时间作为记录成绩的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距离短,竞争激烈,要求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要达到反应速度快、动作速度快、移动速度快、保证技术稳定正确。在快速完成比赛的同时做到精神、肌肉都放松,这样肌肉才能更好地达到舒张收缩,从而肌力才能更强,发挥出最好水平。
二、心理因素对短跨运动的影响
在当今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运动员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完善程度,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及赛前训练安排等一系列训练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仅靠如此还不能完全保证运动员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个人已具备的潜力。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对其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准确的说,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是创造好成绩的基础,合理有效的技术是发挥成绩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发挥技术水平的关键。
三、短跨运动心理训练的特点和方法
1、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的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2、短跨运动心理训练的特点
在短跨运动员中实施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根据短跨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和运动员心理活动的特征,认为心理训练应放在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训练应贯穿于全年的训练之中,特别是赛前阶段训练尤为重要。
3、短跨运动的平时心理训练方法
3.1认知调整
通过相互交谈,解决运动员“为什么要练”的问题,帮助运动员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改善和调整其对待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看法,提高其认识水平;摆正自身的位置,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功与失败,荣誉与金钱的关系。
3.2建立目标
帮助运动员制定好自己的阶段目标和全年训练总目标,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加以调整,不断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3.3动机培养
要想在运动会上不断创造佳绩,必须培养运动员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敢于向实力强劲的对手挑战。成就动机也就是运动员认真完成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的内在驱动力,克服伤病痛苦、表现坚强意志品质的动力源泉。为此,多开设专题讲座并以个别谈话等形式予以强化。
3.4建立自我激励和竞争机制
采取自我激励法和竞争机制使运动员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增强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训练中发挥作用。
3.5鼓励暗示法与表象训练相结合
运动员出现参赛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时,应以积极意志努力、高度精神集中,促使自己达到身心平衡,并表象自己已进人竞技状态,以放电影的形式,重点回忆以往比赛成功的经验与情景,增强其自信心,使该运动员摆脱消极的自我暗示,找回原有的技术感觉,形成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理定势。
3.6轻松协调法
准备活动对赛前的心理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做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轻松,动作协调有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有一种轻松自然的活跃感,这样不但能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情感,而且,还给对手的心理增加一种无形的压力。
3.7赛前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短跨运动员临场心理的主要表现。适宜情绪状态的最大特点是竞争性的提高,能表现出运动员全身力量的增强、精力旺盛、积极热情、渴望比赛、判断准确、不知疲倦、全神贯注等,运动员要正确对待比赛,方能保持情绪的稳定。
良好的短跨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是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其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发展一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运动中竞技状态心理在比赛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应用。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训练方法,消除赛前紧张心理,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技术上、战术上、心理上的准备是未来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水平的焦虑、心境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6): 20
[2]李今亮.体育运动心理学中的情绪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63
[3]楼桂花.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比赛失常的心理因素及自我调节[J].浙江体育科学,2000(2):61-63
[4]孙波.运动员心理失常原因及控制[J].田径,1999 (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