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湖煤矿综放工作面智能化研究与实践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煤矿装备水平不断发展,以及从业人员对安全性认识的提高,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加快智能化无人化开采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高产高效
  一、智能化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实施过程
  (一)工作面概况
  淮北矿业集团信湖煤矿首采面818智能化综放工作面走向长1900m,倾斜182m,煤层倾角10-21°,平均14°。该面煤层赋存情况稳定,8煤组总厚平均8.40m,其中81煤厚平均4.22m,82煤厚平均2.64m,81、82煤层间夹矸为深灰色块状砂质泥岩,平均1.54m。本着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原则,力求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以及促进采煤技术进步、保障安全生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工作面回采采取采82煤放81煤。
  (二)设备配置情况
  工作面现选用ZF10000/18/36D型中间支架、ZFG10000/22/35D型过渡支架、MG500/1180-WD型双滚筒交流电牵引采煤机、SGZ800/1050型刮板运输机、SZZ800/400型桥式转载机、DSJ120/160/2×400型可伸缩皮带机,所有设备均安装智能化控制装置,满足智能化开采要求。
  (三)智能化系统构成
  根据818综放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要求和工作面环境状况,确定818综放工作面智能化集中监控系统包括:电液控制系统、支架遥控操作系统、支架状态监控系统、矿压监测系统、采煤机控制系统、采煤机状态监控系统、后运设备连锁控制系统、泵站设备控制系统、工作面语音通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结构组成如图所示。
  (四)安装回采阶段
  2021年5月 8日,818综放工作面“三机”配套安装工作结束,紧跟着进行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经过反复联调联试,2021年5月 18日,工作面综合开采推溜、移架、割煤最后的三道工序顺利实现“一键启动”。至此,包括支架乳化液泵站、煤机喷雾泵、转载机、破碎机、运输机在内的所有工序均实现“一键启动智能开采”。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做好组织保障
  由于818工作面是淮北矿业信湖煤矿首个智能化放顶煤工作面,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信湖煤矿组织精干力量,组建综采智能化技术攻坚小组,从零开始,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多次召开动员会、专题会、协调会、推进会,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智能化工作面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善于实践,取得技术创新
  1.优化支架伸缩梁和护帮板控制方式
  支架伸缩梁和护帮板拉线式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易损坏导致数据传输中断的难题。通过对井下生产实际调研和科学的理论计算,确定合理动作时间,使用时间参数控制护帮板和伸缩梁动作。
  2.实现一键带压擦顶移架
  传统人工拉架不能完全做到带压擦顶移架,作业过程中顶板下沉量大,受支架反复支撑影响,顶板完整性遭到破坏,尤其在受断层影响的顶板破碎地段,容易造成顶板漏、冒顶事故发生。针对问题,多次与厂家技术人员协商交流,不断优化支架移架程序,最终实现了支架一键带压擦顶移架,有效提高了工作面回采安全系数。
  3.視频网络优化
  工作面视频采用交换机级联方式,网络总线负荷较大,加上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某一个摄像仪,易造成视频掉线和卡顿现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对视频网络和访问架构进行优化,建立视频服务器,客户端访问视频均对视频服务器访问,避免了直接访问摄像仪,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4.设备防水性能提升
  针对工作面支架冲刷过程中,由于现场电液控制系统防水强度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控制系统进水导致设备损坏的问题。采取对支架控制器和先导阀组加装护套的方法进行防水保护,解决了这一难题。
  5.介质管理体系成熟
  介质作为电液控制系统的血液,它的清洁度的是电液控制系统的关键,为了确保介质清洁,结合矿井井下实际,确定经济合理的水质管理方案,对矿井水质进行全面化验,选择清洁度最好的作为介质配比水源,将确定的水源水样送至浓缩液供应厂商实验室进行配比设计,确保介质的浓度和稳定性,提高电液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通过安装清水过滤站、自动反冲洗高压过滤站、自动反冲洗高压过滤器、回液过滤站,保证水质清洁和系统稳定。安装浓缩液自动配比装置,有效保证了工作面液压油浓度。达到了液压元件在清洁无结垢的系统环境中使用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元件的可靠性,为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6、滤芯清理
  针对支架阀组滤芯易被黏着物堵塞的问题,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经过多次试验,决定采用硫酸腐蚀法对滤芯进行清洗,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滤芯的投入量,保证了工作面正常生产。
  7.做到煤机精准定位
  工作面原有的定位方案为利用液压支架上安装的传感器进行采煤机定位,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误差较大的问题,为了确保正常推进需要在集控中心进行人为修正,对工作面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广泛调研交流,最终确定了利用采煤机编码器为主定位装置,支架传感器作为校核的定位方式,将原有的最大误差2m以上控制到了0.15m以下,保证了工作面正常运转。
  8.解决三角煤开采工艺难题
  由于三角煤开采工艺和顶板条件的特殊性,在智能化工作面投产初期出现了煤机与支架互相干涉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对集控中心的割煤程序进行了多次调整,解决了三角煤开采工艺繁杂的难题,确保实现智能化操作和人工干预两种模式随意切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凭借我们对智能化开采技术的掌握,结合实际生产的需求,对智能化系统进行了以上技术创新改进。其中,视频传输系统和三角煤开采工艺的创新被厂家采纳,并被推广应用。
  (三)安全生产和劳动环境得到改善
  智能化开采的应用,移架作业可进行邻架操作、成组操作和遥控器操作,由近身作业变为远程操控,使操作人员远离作业现场。实现了本质安全的目的。同时操作人员可站在工作面上风侧进行作业,可有效避免粉尘伤害,有利于职工身体健康。
  (四)职降低劳动强度
  传统综采工艺,煤机在割煤过程中,支架工配合煤机移架需搬动操作手把上千次,现在支架进行自动成组拉移。工作面生产工序实现无人化,少人化,区队生产人员减少20%,节约人工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五)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智能化开采应用,一键启动、远程程序化操作采煤机的牵引、截割等动作,避免了人工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远程数据库故障分析,对设备的故障分析、反馈做到了“精”“准”“快”大幅度的缩短了故障影响时间。电液控支架操作简单,支架动作速度快。智能化系统使采煤各工序衔接时间大幅度缩短,回采效率提高100%以上,综合效率提高30%以上。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是消防员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或者人为事故的凭依与底气,也是支撑消防员战胜危难的制胜法宝。善用科技力量,可以让很多灾害在萌芽阶段就被遏制,也可以在危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及时察觉,更可以让消防员在应对危险、解决问题时更加安全、轻松。所以,消防单位需要积极强化对消防科技的升级与应用,从而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本文指出了当前消防科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由此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各地消防单位提供一
期刊
摘要:绿色理念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晶及产物,往往被视为主动迎合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及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有力举措。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结果,往往需要融入绿色理念,注重其应用效果,方可充分发挥其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效能及作用,以达到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理念;机械设计;制造;应用  导言  在机械产品规划生产中,要贯彻绿色理念,把绿色理念融入机械规划生产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油茶产业发展极其迅速,油茶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为种植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油茶果实在经过一定程序的提取之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食物油,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能够有效预防血管硬化以及冠心病等。因此需要关注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了解油茶种植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油茶的有序种植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
摘要:Photoshop是一款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功能强大、工具繁多,如何学好这个软件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该文针对Photoshop教学过程中规范管理,精心设计教案,优化课堂教学,创新课程教学建设模式,深挖思政元素,提升专业课程育人实效,加大教学过程的评价与监控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Photoshop 软件教学研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
期刊
摘要:油田企业作为国家基础能源的生产企业,对于提升国家社会国家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油田企业的长期建设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工作是其中一项关键部分。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便能够为人力资源的考核体系和管理理念提供更多依据,推动油田企业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前言:  随着国家社
期刊
摘要:电力企业承担着为人们稳定供应电力资源的重要任务,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为调度人员提供电力系统实时信息,为解决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主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内涵及其相关功能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最后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趋势进行展望,期望可以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深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问题;解决措施  引
期刊
感应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WirelessPowerTransfer,IPT)技术,是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一种方式,该技术使用电磁场为传能媒介,从而实现电能在空间上的无线传输,该传输方式能完全避免用电设备和供电端的电气接触,确保供电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具备环保、方便等特点。而基于轨道式的IPT系统在无需引入额外装置的情况下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能够较好地保证路径与时间的准确性,在自动输料领域为自动导引车的供电系统提供一种全新的实现方式。
  论文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编号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各种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与技术不断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能,因此,针对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设备与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设备;智能化技术;发展;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获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