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来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造。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新课标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
  
  一、“读”中的学
  
  以前我们往往很强调语文中的读,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应当是会“读”。
  首先是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是读除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即如读报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最后是读生活。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很好的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数学,找数学,在生活中读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听”中的学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教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听教师上课,主要是听教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教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讲”中的学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首先谈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再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讲出来,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教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在讲同学发言看法的同时,拓宽了评价的渠道和方式,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和思考。
  再谈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惟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写”中的学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
  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五、“用”中的学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和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读、听、讲、写、用”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地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在初中数学中,分式的计算常是中考及各类竞赛的常考项目,笔者把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给读者,仅供参考。  在分式化简时常要注意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因式分解,便于发现相同的因式,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把一个代数式看成一个字母。  例1(2000年全国竞赛题)若 = = ,则 的值是()。  A.B.C.5 D.6  解:由条件可知x≠0且y≠0,利用分式性质,可知等式可变形为   = = ,利用等比性质
本研究选择了PRRSV CH-1a株致弱过程中的4个不同代次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并进行了PRRSV CH-1R全长cDNA分子克隆的构建。PRRSV CH-1a致弱过程中的4个代次分别命名
藏鸡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2200~4100 m的半农半牧区,是我国高海拔地区养鸡业的重要品种资源。藏鸡沙门氏菌病时有发生,耐药性日益突出,给藏鸡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试验
摘 要:数学实验课可使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实验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本文阐述了开发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并对实验课的开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 建模 主体性 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实验者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经反复思考和研究后,做出某些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在不致失真的情况下得到简化,并进行抽象和概括,
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求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灵活地运用知识。  1.用简便的分析方式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