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弘扬民族团结的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欢快。歌曲为一段体,平行结构,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结束句最后落在主和弦的三音上,具有总结性和抒情性。歌曲中多处连线,教唱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了解圆滑线和延音线的不同唱法。歌曲具有欢快的节奏型,适合边唱边舞,可以激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及评价设计】
1、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评价方法:通过聆听,学会用轻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用图形谱,手势音高等方法唱准歌曲;通过充分地听、各种形式地唱,如轻声唱、接龙唱、比比谁的耳朵灵、双簧唱等形式来达成这一目标。
2、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韵律,准确唱好四分休止符、认识反复记号并知道其作用。
评价方法:通过反复聆听、为歌曲打节奏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韵律;通过读儿歌、加衬词等方法达成目标。
3、学会用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4、尝试编创律动和伴奏,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评价方法:通过创设“编创伴奏,即兴表演”活动达成目标,用小组表现的方式检测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歌唱时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用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
2、歌曲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演唱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3、用三角铁、铃鼓及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铃鼓、三角铁、串铃、碰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边节拍边唱《找朋友》。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由《找朋友》引出朋友的主题,为后面的与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交朋友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同时加强学生对节拍的感受
2、了解少数民族。
师:老师的好朋友从远方来,现在,老师想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你看看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藏族)
1、观察一下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师:藏族早晚温差比较大,热了就脱下一只袖子别在腰间;冷了就穿上,很方便。
2、介绍哈达,并学习献哈达的动作。
师哈达是藏族人民的吉祥物。当远方的客人到来时,他们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和祝福。(维吾尔族)
师:是哪个民族?他们来自哪?我们最喜欢吃的葡萄干就是从那里运来的。
(1)、师:谁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哪里?(蒙古族)
他们性格开朗,心胸就象大草原一样宽阔。
(2)、学习骑马动作
师:蒙古族人民爱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我们也找一找骑马的感觉。
3、小朋友们了解了这么多民族,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师: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就像开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的一朵朵鲜花,亲亲热热多么快乐!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育中加深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了解及热爱之情,能让学生在歌曲表现环节有更好情感表现。
二、各族小朋友同欢唱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
师:你感受到歌曲的速度是中速还是慢速?
2、再次聆听
师:同学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抒情优美的?
(二)学习歌词
1、认识反复记号
(1)要求:教师读一遍歌词,小朋友们认真听、仔细观察教师读歌词的顺序。
反复记号儿歌:兄弟二人并肩站,两只眼睛朝前看。要问它有啥作用?回头再来唱一遍。
(2)学生按照歌曲的演唱顺序练习读歌词。(最后一句歌词节奏变化较大,师领学生多读几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
2、跟随老师伴奏,用“la”轻声哼唱。
在唱“la”时注意:小嘴巴张开、嘴角翘起来,小眉毛提起来。
3、“小双簧”游戏——默唱
师:老师演唱歌曲,同学们只张嘴不出声音为老师师配口型。
4、学生跟随伴奏轻声唱。
最后一句“喜一一”如果学生演唱不准确,师可示范演唱学生练习。
5、音乐游戏——比比谁的耳朵灵
师:请同学们找出乐曲中哪两个乐句完全相同?
6、唱一唱、画一画——民族花
(1)师边唱边画出歌曲3、4乐句的旋律线。
(2)学生和教师一起边画旋律线边唱。
设计意图:这两个乐句的演唱,是整首歌曲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区分开这两个乐句?可用手势音高来帮助解决,学生掌握的比较快,效果也比较好。
7、教师评价并总结,学生集体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8、音乐小知识——休止符
(1)老师有两种唱法,你听哪一种更适合这首歌曲?(了解休止符让歌曲更加欢快活泼)
A、34 53 11_5 5Il
B、34 53 1150 11
(2)数一数歌曲中共有几处休止符?
(3)休止符处加入“嘿”演唱,增强气氛。
休止符儿歌:四分休止符是个小胖墩儿,走累了就要停下来休息下,不过他也不能脱离集体时间太久,要不就掉队了。所以他只能休息一拍的时间,我们可要替小胖墩把握准时间啊!遇到休止符喊出“嘿”叫醒它。
(4)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歌词多、生字多、节奏教难把握,采用多听教师与录音范唱的方式能够加快熟悉歌曲的速度。读词时将歌曲的节奏贯穿其中,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
三、各族小朋友同游戏
(一)编创节奏表现歌曲
1、出示打击乐器——铃鼓
(1)让学生认识、了解铃鼓,简单学习演奏方法。
师:铃鼓是我们音乐课上的好朋友。你愿意来当它的小主人吗?让它能在不用演奏的时候静静地躺在桌子上休息。
(2)出示三角铁、碰铃、铃鼓、串铃,让学生聆听其各自不同的音色并找出演奏方法相近的乐器。
(3)师讲解演奏方法。
(4)小组合作练习。
(5)师生合作练习。
(6)生生合作演唱并用打击乐伴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敲打击乐器的乐趣,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创造性潜质,加强了音乐实践能力.,
(二)歌曲表现——唱起来、跳起来
1、学习藏族舞的简单步伐。
2、学生根据已学藏族舞和蒙古舞的简单步伐、动作小组编创律动。
3、跟随伴奏唱起来、跳起来。
师:第一段歌词我们边骑上小马边唱,第二段我们代表藏族的小朋友来演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民族团结多欢喜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与各民族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大家一起歌唱、一同游戏,多么欢喜!希望同学们能像歌中所唱的一样,团结友爱,共同幸福地成长。
这是一首弘扬民族团结的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欢快。歌曲为一段体,平行结构,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结束句最后落在主和弦的三音上,具有总结性和抒情性。歌曲中多处连线,教唱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了解圆滑线和延音线的不同唱法。歌曲具有欢快的节奏型,适合边唱边舞,可以激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及评价设计】
1、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评价方法:通过聆听,学会用轻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用图形谱,手势音高等方法唱准歌曲;通过充分地听、各种形式地唱,如轻声唱、接龙唱、比比谁的耳朵灵、双簧唱等形式来达成这一目标。
2、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韵律,准确唱好四分休止符、认识反复记号并知道其作用。
评价方法:通过反复聆听、为歌曲打节奏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韵律;通过读儿歌、加衬词等方法达成目标。
3、学会用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4、尝试编创律动和伴奏,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评价方法:通过创设“编创伴奏,即兴表演”活动达成目标,用小组表现的方式检测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歌唱时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用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
2、歌曲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演唱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3、用三角铁、铃鼓及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铃鼓、三角铁、串铃、碰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边节拍边唱《找朋友》。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由《找朋友》引出朋友的主题,为后面的与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交朋友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同时加强学生对节拍的感受
2、了解少数民族。
师:老师的好朋友从远方来,现在,老师想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你看看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藏族)
1、观察一下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师:藏族早晚温差比较大,热了就脱下一只袖子别在腰间;冷了就穿上,很方便。
2、介绍哈达,并学习献哈达的动作。
师哈达是藏族人民的吉祥物。当远方的客人到来时,他们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和祝福。(维吾尔族)
师:是哪个民族?他们来自哪?我们最喜欢吃的葡萄干就是从那里运来的。
(1)、师:谁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哪里?(蒙古族)
他们性格开朗,心胸就象大草原一样宽阔。
(2)、学习骑马动作
师:蒙古族人民爱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我们也找一找骑马的感觉。
3、小朋友们了解了这么多民族,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师: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就像开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的一朵朵鲜花,亲亲热热多么快乐!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育中加深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了解及热爱之情,能让学生在歌曲表现环节有更好情感表现。
二、各族小朋友同欢唱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
师:你感受到歌曲的速度是中速还是慢速?
2、再次聆听
师:同学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抒情优美的?
(二)学习歌词
1、认识反复记号
(1)要求:教师读一遍歌词,小朋友们认真听、仔细观察教师读歌词的顺序。
反复记号儿歌:兄弟二人并肩站,两只眼睛朝前看。要问它有啥作用?回头再来唱一遍。
(2)学生按照歌曲的演唱顺序练习读歌词。(最后一句歌词节奏变化较大,师领学生多读几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
2、跟随老师伴奏,用“la”轻声哼唱。
在唱“la”时注意:小嘴巴张开、嘴角翘起来,小眉毛提起来。
3、“小双簧”游戏——默唱
师:老师演唱歌曲,同学们只张嘴不出声音为老师师配口型。
4、学生跟随伴奏轻声唱。
最后一句“喜一一”如果学生演唱不准确,师可示范演唱学生练习。
5、音乐游戏——比比谁的耳朵灵
师:请同学们找出乐曲中哪两个乐句完全相同?
6、唱一唱、画一画——民族花
(1)师边唱边画出歌曲3、4乐句的旋律线。
(2)学生和教师一起边画旋律线边唱。
设计意图:这两个乐句的演唱,是整首歌曲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区分开这两个乐句?可用手势音高来帮助解决,学生掌握的比较快,效果也比较好。
7、教师评价并总结,学生集体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8、音乐小知识——休止符
(1)老师有两种唱法,你听哪一种更适合这首歌曲?(了解休止符让歌曲更加欢快活泼)
A、34 53 11_5 5Il
B、34 53 1150 11
(2)数一数歌曲中共有几处休止符?
(3)休止符处加入“嘿”演唱,增强气氛。
休止符儿歌:四分休止符是个小胖墩儿,走累了就要停下来休息下,不过他也不能脱离集体时间太久,要不就掉队了。所以他只能休息一拍的时间,我们可要替小胖墩把握准时间啊!遇到休止符喊出“嘿”叫醒它。
(4)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歌词多、生字多、节奏教难把握,采用多听教师与录音范唱的方式能够加快熟悉歌曲的速度。读词时将歌曲的节奏贯穿其中,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
三、各族小朋友同游戏
(一)编创节奏表现歌曲
1、出示打击乐器——铃鼓
(1)让学生认识、了解铃鼓,简单学习演奏方法。
师:铃鼓是我们音乐课上的好朋友。你愿意来当它的小主人吗?让它能在不用演奏的时候静静地躺在桌子上休息。
(2)出示三角铁、碰铃、铃鼓、串铃,让学生聆听其各自不同的音色并找出演奏方法相近的乐器。
(3)师讲解演奏方法。
(4)小组合作练习。
(5)师生合作练习。
(6)生生合作演唱并用打击乐伴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敲打击乐器的乐趣,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创造性潜质,加强了音乐实践能力.,
(二)歌曲表现——唱起来、跳起来
1、学习藏族舞的简单步伐。
2、学生根据已学藏族舞和蒙古舞的简单步伐、动作小组编创律动。
3、跟随伴奏唱起来、跳起来。
师:第一段歌词我们边骑上小马边唱,第二段我们代表藏族的小朋友来演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民族团结多欢喜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与各民族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大家一起歌唱、一同游戏,多么欢喜!希望同学们能像歌中所唱的一样,团结友爱,共同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