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写作融合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非连续性文本,其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用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之间的恰当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挖掘写作实用性,也能够使得课内外衔接得到不断丰富,促进学生写作热情的不断提升,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有机统一。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写作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特色,也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加强教材、图表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是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都逐渐重视起了非连续文本阅读、写作之间的有机整合。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部分,需要教师在融合中给予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探索、尝试更科学有效的完善对策。
  一、基于教材来挖掘非连续性与写作路径
  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都含有很多精美的插图,这些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插图进行认真观察,以此来加强对学生想象力、观察力的培养,并将其恰当融入写作方法训练中。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游园不值》一文时,某教师在与学生一同解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就有的学生给出了“有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到了墙外面”。若对这句进行释义,其实学生的解释与本意也是基本符合的,但从该诗的插图来讲,可以发现,杏花的颜色与“红色”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观察插图,有的学生提出杏花是粉红色的,不是红色的。为了验证这一解释,教师便为学生布置了查询杏花色彩颜色的课外作业。然后,在下一节课的知识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查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杏花在含苞待放时的颜色是纯红色,在开过花之后,颜色就逐渐变淡了,呈现粉白相间的状态,而在最后花落时,会变成纯白色。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学生能够对“红杏”中的“红”有更多方面的了解,拓展认知视野。
  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转合,加强信息重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科学利用,而科学利用的重要前提就是相关信息的有效重构。对此,在进行故事类文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鱼骨图以及人物关系图的绘制,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快速地理清文章脉络,也能够对故事主要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开展相应的文本转合训练,也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思维可视化、显示化得到进一步拓展,促进其信息重构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注重学科资源整合,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阶段的阅读、写作本身就是融合的,不仅可以结合教材来开展阅读、写作教学活动,也能够通过整合相关非连续性文本来对写作主题做出进一步深化,带领学生对生活做出深刻感知,从不同层面来加强写作体验。例如针对《恐龙》这篇文章的学习,某教师就结合文本介绍的恐龙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恐龙名称”“特点”以及“说明方法”这三个层面来进行介绍表格的制作,并通过核心语句的恰当引入来将不同恐龙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又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时,就着重引导学生从游记写作方法、语言表达顺序层面入手,进行金华双龙洞风景图的制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文本产生更透彻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在进行有关火星方面的课文学习时,也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来加强阅读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火星相关的文章内容,这样不僅有助于加强课内外联系,也能够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融合过程中,应重视、加强学科资源的科学整合、利用。
  三、加强文本生活联系,拓展阅读与写作视野
  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应的练习内容,这些练习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点,也能够基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来进行一系列写作训练活动的灵活设置。
  例如针对货物分类方面的练习题,教师就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尝试从食品、文具分类以及服饰分类等方面来进行统计分类表的建立。而在引导学生“说与做”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练习,进行“成长手册”的制作,将自身的一些成长故事、照片以及同学寄语和教师赠言等内容整合、归纳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相互换读、交流学习中突破自我思维局限,也能够在融合非连续性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逐渐懂得从实际生活入手,挖掘、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使其敏锐的分析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另外,在写作训练层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识图、校园环境层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来尝试进行扩写介绍。例如某教师在领带学生学习了《天安门广场》这篇文章之后,就将校园建筑结构、环境作为重要参考,引导学生从直观审视中,对教师、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系列方位做出进一步优化,并在介绍中做出充分感知。也可以从游记写作思路上入手,对校园环境各个方面做出详细介绍。
  四、结语
  在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之间的恰当融合,学生在整合、学习多种非连续性文本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展其语文认知视野,其非连续性文本提炼能力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锻炼,使其能够逐渐养成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捕捉有意义、有价值的素材的良好习惯,在进一步拓展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袁苑.小学中年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以赏读丰子恺的漫画为例[J].江西教育,2017(2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浪潮,在不同的方面加以探索,设计新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谈到核心素养,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更是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初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科目是将会陪伴学生良久的一门科目,是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通过阅读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三大方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答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兴趣,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滋养身体。学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課堂这块阵地,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情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开阔阅读视野,反馈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让孩子真正收获到阅读的甜头,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言传身教;活用教材;选择读物;留下足迹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0年1月-6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
【摘要】宋代大学者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借鉴。为此,本文在探讨与分析“朱子读书法”的内涵、特征以及现今语文教师阅读所面临的困境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获得朱子读书法与语文教师阅读困扰方面存在的联系,希望借朱子读书法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师的阅读,从而通过阅读来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朱子;读书法;语文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目的: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神经系统发病率相对较高、致残疾相对较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机体免疫稳态的破坏始动吉兰-巴雷综合症的发生
【摘要】学生思考的前提是了解文章内容,而对内容的了解,读是最快捷、最方便的办法。可见,“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别从情境创设、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通过问题设置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等四个方面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就是阅读。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然后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成为主人,自己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探究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