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J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活水。然而,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仍然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限制在语文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基础知识确实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主要条件。“阅读能力”的构成中除了所谓“基础知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生活阅历、各种文化知识、思维观点、读书经验、心理素质等。所谓“阅读能力”就是这些诸多因素的集中体现。如果仅仅用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来要求学生,显然不行。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读无定法。首先教给学生略读,把握文章大致意思,了解文章要领所在,不在一个地方耗费时间,只要大意读懂就行,对于难词、难字、难句可以跳过。其次,要教会学生精读,逐字逐句读,对于不懂的字、词、句要想办法弄懂,达到精研细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提高认识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最后,学生要会选读好文章。根据需要针对性选择有用的知识,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鼓励自主阅读,培养独立人格
  
  所谓自主阅读,指的是离开教师或家长的具体指导,完全依靠自己进行的阅读。自主阅读,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自主阅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构建和塑造。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在于塑造优秀的人格。自主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文本进行深刻的还原,还要批判地吸收、积极地共鸣,进而创造文本也创造自我,达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多是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学生所读的是编定的课文,所想也是教师早已处理过的“二手货”。学生对阅读的独特理解得不到张扬,忽视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自由人格,只有在自主的阅读中才能充分体现。自主阅读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见仁见智。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广泛浏览,收集资料,也可以组织专题阅读,分析比较,开掘发挥。
  
  倡导阅读经典,提升文学修养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印刷品,鱼龙混杂,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而言,教师要大力倡导阅读经典。广义上的阅读包括耳听到的、嘴说着的、眼看到的,狭义的阅读仅指语言的,甚至说仅仅是文字的。对于语文来说,重要的是阅读文字。那么又何谓经典呢?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有一个对“经典”的定义: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对语文来说,经典是可以反复阅读且常读常新的文字。学生需要的就是这种阅读。
  教材从来就不缺经典,但笔者对经典的理解更倾向于经典是一种细节,或者说教学中所忽视的正是一些细节的经典。如果“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同样会给教学带来遗憾甚至错误。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突出了人生阅历对于阅读的作用;李商隐《锦瑟》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课文有一注解:《庄子
其他文献
针对白沙乡上下游河段现存防洪标准偏低、淤积堵塞行洪能力差和塌岸险情严重等问题,根据白沙乡封闭防洪体系整体规划,结合河段防洪设施现状和防护对象,采取修建防洪堤和河道
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要通过建立企业级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