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父母把孩子当朋友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会把我当作朋友,此乃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在婴儿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如同成年兽和幼兽,生物性因素占据着优势。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社会性因素必然逐渐扩大,并且终将占据优势。于是,亲子之间的自然人的关系变成了社会人的关系,孩子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员,不管亲子双方是否愿意,都必须脱离父母的庇护,独立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了。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亲子关系中的精神性因素也应该逐渐扩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社会性因素的主宰是由客观的社会力量强迫实现的,与此相反,倘若没有父母的自觉,亲子关系就永远不可能具备精神性品格,会始终停留在动物性溺爱的水平上。判断是否具备精神性品格,一个恰当的标志是看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否逐渐形成了一种朋友式的关系。
  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而正是通过来自父母的尊重,孩子会鲜明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学会也尊重父母。我要强调灵魂的概念,有些父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灵魂,因而也不可能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一个宠物,甚至视为一个实现自己的庸俗抱负的工具,其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孩子成为灵魂萎缩的不完整的人。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之时,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其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我清醒地意识到,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人也是父母。我的女儿啾啾现在还小,随着她长大,进入青春期,上中学、大学,她是否一直肯把我当作好朋友,我没有把握,但我一定努力。至少在我这一方面,我会坚持把她当朋友那样对待,始终尊重她的独立人格,比如说,我绝不会偷看她的日记,绝不会干涉她和男孩子的交往,等等。我相信,即使最后我不能入她的法眼,她也一定会满意地说:“我有一个最开明的老爸。”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作家,著有《每个生命都要结伴而行》等书)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一词是伴随着教育深入改革而出现的,而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这一科目的教育的根本内涵,也就是“应该培养一个怎样的学生”。教育是百年大计,而语文科目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为学生奠定人生基础的作用,因此,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了必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与语文科目的本质有关,更是与时代的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注意。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2016年河北省机器人大赛将在怀来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举行。前期,怀来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经进行了机器人选拔赛,并评选出了五名优秀学员参加省决赛。通过开设机器人特色课程,通过机器人课堂教学和比赛活动,中心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拓展孩子们的思路,提高他们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怀来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科技类项目特别是机器人项目培训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