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举措,本文介绍了经管类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途径和办法,通过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之中,加大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并将竞赛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这些途径,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经管专业 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10-0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ys and means that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through 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setting innovative curriculum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increasing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combining the competition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适应国家进步发展和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经管类是传统专业,开设的学校多学生也多,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尤其需要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表1所示,[1]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各级学校的专业培养没有特色,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过于陈旧,学生普遍缺乏对专业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方向不清晰,以至于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地位,就业范围好像很广,但真正的适应能力却较差。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不一,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会实际运用所学技能。因此,如何提高经管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学校专业设置要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创新创业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必须深刻领会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高等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来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和促进的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是学校为学校增加负担。其次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和氛围熏陶,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教育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是盲目的为培养创新创业而进行的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避免简单化和形式化,学生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明确创新的真实含义,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解决面对的问题,防止把创新当成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名词和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精神。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内容之一,将创新创业内容引入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习等各方面,将枯燥的教学环节生动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2]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必修课《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选修课程《大学生创业指导》等。
第二,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开设创新和创业的阶梯式必修课,从大二开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创新创业思想和理论的学习,着重在案例分析上;第二阶段是创新创业技能的学习,着重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第三阶段是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与运作,可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竞赛活动来开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
第三,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比例,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学生仅仅学会操作的简单要求,将实验教学从操作扩展到应用、设计阶段。
第四,因专业特色,很多情况下毕业论文对于经管类专业已经流于一种形式,学生对论文的研究不够深入,粘粘抄抄就能糊弄出一篇毕业论文。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毕业论文需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选题要求结合实际,不能言之无物,其次論文撰写要有一定要求,减少人云亦云照搬的比例,再次可以选取一部分专业或学生用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升华的目的。
三、加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将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之中,促进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3]
第一,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之外,增加8个左右的必修素质学分,学校积极开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等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环节,需要学生通过参加这类活动获得素质学分,由此来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调研、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成果撰写等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科技实践活动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设立创业实践基地、训练营和学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从物质和人力上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给予保障,聘任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为创业实践基地训练营的指导教师,支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帮助他们创业。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与学校现有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像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实习等,将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校的研究项目、相关企业等纳入进来。[4]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机会进行市场分析和实地调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和调研项目交给学生来完成,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竞赛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在真实条件下,使用真实的环境和案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对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目前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得到彻底改善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挖掘现有的一些资源和条件尽量进行模拟。将目前校园的科技文化各种竞赛项目,校外机构举办的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各种参赛活动利用起来,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双赢的解决措施。创业计划竞赛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将创业竞赛引入大学校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竞赛的种类和规模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竞赛也有企业赞助开展的竞赛,丰富的赛事使得将竞赛活动纳入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成为可能,而不仅仅是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或者学生业余的课外实践活动。[5]
虽然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都不同,各个专业的定位也不一样,但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上,可以将赛事引入进来,把参赛作为课程考核的办法,表2为本校开展的一些赛事与管理类课程结合情况的介绍。与竞赛活动结合后,实践课程的考核直接可以与参赛的结果相挂钩,这样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学以致用,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热情。
大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也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式的需要。通过对本校经管类几届学生的跟踪调查,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学生明显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参与实践的成果既得到了获奖的荣誉,也转化为了公开发表的论文,所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就业、考研深造等方面都获益颇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经管专业培养的各个方面上来,是目前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本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业政、杨善林、何建民.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
2 王世来、林静.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和训练组织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8):33~34
3 党传升、刘喜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0(3):113~120
4 卜琳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跃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130~133
5 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2):141~144
【关键词】经管专业 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10-0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ys and means that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through 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setting innovative curriculum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increasing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combining the competition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适应国家进步发展和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经管类是传统专业,开设的学校多学生也多,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尤其需要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表1所示,[1]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各级学校的专业培养没有特色,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过于陈旧,学生普遍缺乏对专业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方向不清晰,以至于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地位,就业范围好像很广,但真正的适应能力却较差。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不一,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会实际运用所学技能。因此,如何提高经管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学校专业设置要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创新创业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必须深刻领会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高等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来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和促进的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是学校为学校增加负担。其次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和氛围熏陶,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教育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是盲目的为培养创新创业而进行的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避免简单化和形式化,学生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明确创新的真实含义,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解决面对的问题,防止把创新当成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名词和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精神。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内容之一,将创新创业内容引入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习等各方面,将枯燥的教学环节生动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2]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必修课《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选修课程《大学生创业指导》等。
第二,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开设创新和创业的阶梯式必修课,从大二开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创新创业思想和理论的学习,着重在案例分析上;第二阶段是创新创业技能的学习,着重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第三阶段是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与运作,可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竞赛活动来开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
第三,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比例,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学生仅仅学会操作的简单要求,将实验教学从操作扩展到应用、设计阶段。
第四,因专业特色,很多情况下毕业论文对于经管类专业已经流于一种形式,学生对论文的研究不够深入,粘粘抄抄就能糊弄出一篇毕业论文。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毕业论文需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选题要求结合实际,不能言之无物,其次論文撰写要有一定要求,减少人云亦云照搬的比例,再次可以选取一部分专业或学生用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升华的目的。
三、加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将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之中,促进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3]
第一,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之外,增加8个左右的必修素质学分,学校积极开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等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环节,需要学生通过参加这类活动获得素质学分,由此来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调研、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成果撰写等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科技实践活动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设立创业实践基地、训练营和学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从物质和人力上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给予保障,聘任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为创业实践基地训练营的指导教师,支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帮助他们创业。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与学校现有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像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实习等,将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校的研究项目、相关企业等纳入进来。[4]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机会进行市场分析和实地调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和调研项目交给学生来完成,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竞赛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在真实条件下,使用真实的环境和案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对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目前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得到彻底改善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挖掘现有的一些资源和条件尽量进行模拟。将目前校园的科技文化各种竞赛项目,校外机构举办的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各种参赛活动利用起来,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双赢的解决措施。创业计划竞赛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将创业竞赛引入大学校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竞赛的种类和规模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竞赛也有企业赞助开展的竞赛,丰富的赛事使得将竞赛活动纳入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成为可能,而不仅仅是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或者学生业余的课外实践活动。[5]
虽然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都不同,各个专业的定位也不一样,但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上,可以将赛事引入进来,把参赛作为课程考核的办法,表2为本校开展的一些赛事与管理类课程结合情况的介绍。与竞赛活动结合后,实践课程的考核直接可以与参赛的结果相挂钩,这样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学以致用,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热情。
大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也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式的需要。通过对本校经管类几届学生的跟踪调查,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学生明显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参与实践的成果既得到了获奖的荣誉,也转化为了公开发表的论文,所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就业、考研深造等方面都获益颇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经管专业培养的各个方面上来,是目前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本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业政、杨善林、何建民.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
2 王世来、林静.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和训练组织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8):33~34
3 党传升、刘喜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0(3):113~120
4 卜琳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跃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130~133
5 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2):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