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下称报告)精神的热潮中,认真解读报告的写作特色,不但有助于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也对搞好明春各单位的工作报告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告不仅是党在我国改革关键阶段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还是新时期撰写工作报告的一篇范文。
提纲挈领,高度概括是报告特色之一。报告全文28000余字,12章节。第一节“过去五年的工作”仅2100余字,不及全文十分之一,却提纲挈领,高度概括了十六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五年。体现在报告中只用了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等9个简短的自然段,进而归结为4个“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这一归纳既有画龙点睛、突出论点的作用,又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冗笔。一些单位总结中的突出问题就是洋洋万言,面面俱到,缺乏归纳,没有重点,总怕漏说了这个部门,漏讲了那项成绩。
条分缕析,提升理论是报告特色之二。随后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两节,相当于总结中的经验体会,但其不同点:一是篇幅大,3倍于“过去五年的工作”,计6200余字;二是有深度,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念。对比报告把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条分缕析、浓墨重彩,提升到理论高度,以有效指导今后工作的作法,更凸现了一些单位总结中,经验体会部分的苍白、浅显和简陋。
与时俱进,充满新意是报告特色之三。报告有很多新的提法、观点、思路,举措。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中,虽是“增长”与“发展”一词的差异,却透视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新提法中,展示了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也首次更加全面地阐明其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这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合乎中国国情、更有中国特色。而一些单位的工作报告不仅缺乏严谨的字斟句酌,更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读之味同嚼蜡的感觉。
报告如此精彩,究其原因:
一是指导思想明确。报告紧扣时代脉搏,确定了主题和起草的指导原则,高屋建瓴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党治国理政、我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而一些单位起草工作报告时,不仅指导思想模糊,缺少时代意识,对存在问题也未能有的放矢地针对,甚至刻意回避。
二是主要领导重视。报告的起草始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胡锦涛总书记亲任组长,明确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努力把报告写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文件,写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件,写成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文件。而一些单位工作报告的撰写常常是在领导心中无数的情况下,推给了文秘部门。
三是准备充分,集思广益。早在去年12月,中央就成立了报告起草组,集中了一批熟悉情况的高水平笔杆子,他们中有来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军队的负责同志,有地方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前后历时近一年,并在报告出台前,广泛听取了全党意见。而一些单位撰写工作报告,却不组建写作班子,只是让一个并不十分熟悉情况的秘书,临阵磨枪、闭门造车地跳独舞。
以上有感而发,无非是期盼学习十七大报告后,明春各级档案部门能拿出一个区别往年的、全新的、高水平工作报告,以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提纲挈领,高度概括是报告特色之一。报告全文28000余字,12章节。第一节“过去五年的工作”仅2100余字,不及全文十分之一,却提纲挈领,高度概括了十六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五年。体现在报告中只用了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等9个简短的自然段,进而归结为4个“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这一归纳既有画龙点睛、突出论点的作用,又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冗笔。一些单位总结中的突出问题就是洋洋万言,面面俱到,缺乏归纳,没有重点,总怕漏说了这个部门,漏讲了那项成绩。
条分缕析,提升理论是报告特色之二。随后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两节,相当于总结中的经验体会,但其不同点:一是篇幅大,3倍于“过去五年的工作”,计6200余字;二是有深度,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念。对比报告把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条分缕析、浓墨重彩,提升到理论高度,以有效指导今后工作的作法,更凸现了一些单位总结中,经验体会部分的苍白、浅显和简陋。
与时俱进,充满新意是报告特色之三。报告有很多新的提法、观点、思路,举措。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中,虽是“增长”与“发展”一词的差异,却透视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新提法中,展示了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也首次更加全面地阐明其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这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合乎中国国情、更有中国特色。而一些单位的工作报告不仅缺乏严谨的字斟句酌,更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读之味同嚼蜡的感觉。
报告如此精彩,究其原因:
一是指导思想明确。报告紧扣时代脉搏,确定了主题和起草的指导原则,高屋建瓴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党治国理政、我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而一些单位起草工作报告时,不仅指导思想模糊,缺少时代意识,对存在问题也未能有的放矢地针对,甚至刻意回避。
二是主要领导重视。报告的起草始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胡锦涛总书记亲任组长,明确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努力把报告写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文件,写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件,写成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文件。而一些单位工作报告的撰写常常是在领导心中无数的情况下,推给了文秘部门。
三是准备充分,集思广益。早在去年12月,中央就成立了报告起草组,集中了一批熟悉情况的高水平笔杆子,他们中有来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军队的负责同志,有地方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前后历时近一年,并在报告出台前,广泛听取了全党意见。而一些单位撰写工作报告,却不组建写作班子,只是让一个并不十分熟悉情况的秘书,临阵磨枪、闭门造车地跳独舞。
以上有感而发,无非是期盼学习十七大报告后,明春各级档案部门能拿出一个区别往年的、全新的、高水平工作报告,以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