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者还是颠覆者——德里达同马克思理论质点异同的分疏及启示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其他文献
美国西部文学中蕴涵的“生物区域主义”(bioregionalism)作为新兴的环境运动理论,积极倡导带有区域特点的生活模式和生产范式。“生物区域”视角是皮特·伯格(Peter Berg)等生
《荀子·劝学》篇在荀子政治哲学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劝学》篇有着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它并非资料丛抄或汇编,而是既体现了荀子和孔孟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