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中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市场需求调研和职业面向与岗位(群)分析,按照认知规律,系统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开发系统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标准,解决了中高职教育定位不准、内容重复的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了中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迅速增加,而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自成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文化素质层次严重脱节,课程体系缺乏衔接、岗位对接产生错位,加大了汽车行业企业用人成本,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
  1 中高职汽车类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素养等方面既有错位交叉,又有断层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汽车行业企业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
  1.1 專业设置趋同、扎堆现象严重。
  专业设置的衔接是促进中高职系统内部各要素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来设置专业,没有从地区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可持续发展出发,导致中高职专业设置趋同、扎堆现象严重。如中职学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同高职院校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趋同扎堆,定位不明的现象。
  1.2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两者在人才培养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上基本相同,都是服务现代汽车行业及汽车后市场的机电维修岗位,体现不出中职和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的层次差异。
  1.3 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明确和内容重复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同高职学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一致,都开设有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底盘构造与原理、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汽车整车故障诊断等课程。课程侧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了教学资源。
  1.4 专业文化基础课程缺乏过渡
  中职在专业文化基础课程上“重技能、轻文化”,开设比例较小,导致文化基础课程薄弱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在学习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时感到吃力,影响了对高职专业理论课程的深入学习、掌握和后续的可持续学习。
  2 中高职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2.1 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中高职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市场需求为起点,通过对职业面向和岗位(群)分析,确定中高职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认知规律,对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课程结构分析,理清各课程所达到的能力目标,构建以职业岗位和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具体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2.2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中高职无缝衔接的关键,也是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实质性衔接的核心。中高职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见图2 所示,中职以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基础实践技能为主,注重专业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和技术实践为主,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中高职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3”衔接主要课程见表1,表中分为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等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和开设学期。
  3 中高职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1)制定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标准。针对目前中高职学生就业、升学、参军等多种形式分流的实际情况,要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汽车类专业行业企业专家、中高职学校和职业教育的专家,根据汽车机电维修工等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中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标准和相应专业对口衔接的标准。
  (2)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目前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比较复杂,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打算学技能找工作就业的,没有升学的愿望,因此中高职衔接要考虑这些学生的需求,不升学的正常毕业、就业;继续升学就读的,因对专业差异化的学生进行科学分流,因材施教,让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3)避免职业资格证的倒挂。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能拿到两个职业资格证书,甚至有的学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前就拿到了高级工的证书,这就形成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倒挂,这种现象应尽量避免。
  4 结束语
  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实施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要中职与高职院校加强沟通,理清各自在中高职衔接中的角色,建立层次化、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科学有序地实施中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就能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无缝对接,培养出汽车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蘋,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专业设置衔接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15,6(23),-21.
  [2]朱建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为例[J].读与写杂志,2014,11(11),-46.
  [3]穆士华.“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2),-119-120.
  [4]魏静姿,孟祥海.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12),-21-23.
  作者简介
  姜继文(1982-),男,安徽省铜陵市人。现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实验师、
  高级技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汽车电控技
  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安徽省六安市 237011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感染艾滋病病毒1型(HIV-1)后长期无进展者体内病毒的序列特征,探讨影响艾滋病疾病进程的病毒学因素。方法HIV-1病毒载量用HIV-1 Monitor Version 1.5版本试剂在Ampli
目的探讨子宫交叉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应用子宫捆绑缝合术治疗的57例